奔涌不息向未来——写在江西日报社(报业传媒集团)正式启动全方位全领域全链条系统性变革之际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1 00:03 1

摘要: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数与网”“云与端”,一轮轮技术变革之下,媒体人一次次重新出发,不断壮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

大势如潮,奋斗赋予时间以意义。

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数与网”“云与端”,一轮轮技术变革之下,媒体人一次次重新出发,不断壮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

从“相加”到“相融”,再到“深融”,媒体融合发展行至第二个十年,面对更加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重大部署。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今年以来,江西日报社(江西报业传媒集团)深刻领会中央精神,按照省委部署要求,坚持党媒姓党、导向为魂,内容为王、创新为要,文化为本、科技为先,平台为基、人才为重,以自我革命精神,大力推进全方位、全领域、全链条系统性变革。

这是一次革新图强的主动抉择,更是一条赢得未来的必由之路。

瞄准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位居全国前列的赣派智媒大平台大江新闻客户端,致力成为社会生活的连接者服务者、社会治理的参与者促进者,江西日报社(江西报业传媒集团)全方位构建全媒体生产传播新体系,传播昂扬向上赣声音,弘扬钟灵毓秀赣文化,连接风景独好赣生活,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江报力量。

吴文兵摄

更大的决心和力度

——以思想破冰创新体制机制

犹如河入峡谷、风过隘口,这次改革注定与以往不同。

向外看,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等持续发生变化。向内看,自有传播平台影响力不够、新兴支柱产业尚未成型。

思路决定出路,站位决定定位。

以全国一流党媒为标杆,江西日报社(报业传媒集团)重点创新体制机制,重构底层逻辑,加速实现从传统媒体向新型媒体的迭代升级。

没有现成的路和桥,就摸着石头过河。

自信走出去。组织赴江苏、上海、浙江、湖南等省市的先进党报集团学习考察,以敢闯敢干的魄力,在改革开放前沿地拓展思路,在创新发展聚集地深谈合作。

诚心请进来。通过“江报大讲堂”密集邀请国内知名传媒专家授课,以求知若渴的态度,探寻更高的眼界、更深的洞见、更大的格局。

奋力埋头干。深入开展“我为江报系统性变革献一策”活动,以人人参与的氛围感,增强干部职工的危机感、紧迫感,在统一思想中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形成改革发展合力。

实践中的新认识,行动上的新改观,带来的是创新上的新突破,发展上的新起色。

由此,具有战略性引领性的“11235”改革行动计划已然明晰。

一个愿景——致力成为社会生活的连接者服务者、社会治理的参与者促进者,引领江报连接千行百业、赋能各行各业;

一个目标——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

两大关键——增强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文化传媒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大支撑——生产更有影响力的内容、打造更有传播力的平台、锻造更有战斗力的队伍;

五项行动——以互联网理念重塑组织新架构、以数智化转型构建技术新底座、以两端融合建强自有新平台、以文化+科技拓展产业新赛道、以用户思维提升服务新能力。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江报的系统性变革,就好比是传统油车变智能电动车,是绿皮火车变‘和谐号’高铁,是从理念到架构、从内容到技术、从平台到产业、从效果到评价的全面升维。”江西日报社社长,江西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锋表示,“报社把推进系统性变革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机遇,社委会(集团党委)负总责,明确任务清单、完成时限,建立工作台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各项变革任务行稳致远、渐次推进。”

更新的理念和举措

——以优质资源做强自主平台

实践反复证明,改革,要的是实干,比的是成效。

赣超,一个生动的观察视角,一次及时的实战检验。

在这场始于绿茵场的竞技狂欢中,江西日报社(报业传媒集团)打造全程媒体、全息媒体新场景。7月以来,发布原创报道1200余篇,全平台总阅读量突破6.2亿人次,直播观看量超4亿人次,最高单场观看量逾3000万人次。

传播风潮远不止于此。联动体育部门在大江新闻APP开发上线赣超票务系统,缓解购票难题;上线《赣超,赣超!》歌曲,投送万份《赣超》专刊至赛场,点燃IP热度......

与赣超这个现象级文化符号破圈同频,大江新闻APP已悄然嵌入社会生活。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江西日报社(报业传媒集团)抓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迅猛发展的风口,把打造自主可控平台作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全方位构建全媒体生产传播新体系。

打造赣派智媒大平台。新版大江新闻APP正式亮相,不仅实现界面优化,而且坚持聚合信息与延展服务并重,聚合“优质内容+刚需服务+高频应用”,推动用户从“看端”向“用端”转变。

打造技术支撑大平台。启动江西融媒大脑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打造主流价值智能传播省级实验室、天工智媒系统、江右多模态语料库,全面提升算力、算法、数据等方面的研用能力。

打造国际传播大平台。建强江西国际传播中心,建设Meet Jiangxi海外网络传播体系、“一带一路”记者江西驿站“大江轩”和城市会客厅,推动江西故事多渠道“出海”。不久前,成功举办2025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报道覆盖50多个国家,总阅读量达2.95亿人次。

吴福清摄

主力军要全面挺进主战场,更要制胜主战场。

江西日报社(报业传媒集团)坚持“内容为王”的黄金法则,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优化移动优先考核机制和薪酬体系,打通PGC、UGC、AIGC,加快构建数智化传播内容生产体系,设立时政报道、评论言论、大端大号、“寻赣记”、AIGC等工作专班(室)。

目前,大江新闻AIGC工作室日均处理稿件超500条,内容生产效率提升30%,有效支撑平台日更新稿件超1000条。

更强的担当和作为

——以生态重构打造新质生产力

进入“万物皆媒”时代,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江西日报社(报业传媒集团)给出的答案是,打造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向新发展。

着眼长远,聚焦核心优势,实施新质产业倍增计划,构建以文化传媒为核心,文化创意、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展览、文化投资为支柱,N个新产业、新业态、新项目为补充的“1+5+N”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增强自我造血能力。

果断决策,聚焦“1+5+N”产业布局,推动传媒与政务、商务、服务的深度融合,构建内生增长机制。建设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行业高质量数据集项目,用好文投江报基金等投资工具,开展文化科技产业链战略投资。

同时间赛跑。卡位人机交互与AR技术前沿,江西日报社(报业传媒集团)积极拥抱科技新蓝海,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高效的执行力,在科技赛道上刻下江报印记。

日前,由江西日报社(报业传媒集团)投资的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AI+AR智能眼镜,一经面世,供不应求,预定量迅速突破30万台。热度的背后是,既是集拍照、录音、翻译、导航、支付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科技含量,也是一家主流媒体不断刷新行业认知,实现自我超越的担当作为。

大刀阔斧地改,脱胎换骨地变。

——优化考核评价。坚持移动优先、大端大号牵引,构建“新闻奖项+社会影响力+学术成果”综合激励体系,建立“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三维评价模型,推动采编人员从“纸媒思维”转向“用户思维”,从“纸媒逻辑”转向“全媒逻辑”,实现正能量、大流量和高质量有机统一。

——优化组织架构。聚焦管理层级更少、指挥链更短,决策效率和行动力更强,大江新闻客户端全面实施扁平化管理;推进全面预算管理,设立新媒体发展专项资金、内容联创基金、大江新青年培育基金等;实施江报全媒人才培养工程,打造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人才队伍。

挑战孕育机遇,改革任重道远。

回首来路,江西日报社(报业传媒集团)坚持把“政治家办报”放在第一位,与党和人民同心同频,与伟大时代同向同行,见证日新月异的江西发展,讲述激荡人心的江西故事。

眺望前方,江西日报社(报业传媒集团)将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推动系统性变革迭代升级,牢牢占领思想引领、服务人民、文化传承的舆论制高点,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江报力量。

再奋斗,再出发!

来源:赣鄱儿女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