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不,就在三亚,又发生了一起溺亡事件,可没想到,这件事刚刚过去没多久,网上却有了不好的风评,这是怎么回事?
这不,就在三亚,又发生了一起溺亡事件,可没想到,这件事刚刚过去没多久,网上却有了不好的风评,这是怎么回事?
8月26日傍晚,海南三亚湾的海面上,日落时分,金色的阳光照在沙滩上,空气中弥漫着海风的清新。
对于来自四川的一个家庭来说,这本该是一个轻松愉快的旅行时刻,沙滩、海风、还有四岁的孩子一起玩耍。
可这片看似平静的海洋,背后却暗藏着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男主人是一位退役海军士兵,他对大海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信心。
面对眼前翻滚的浪花,他感到一种熟悉的吸引力,仿佛与大海有一种特殊的联系,那句“来都来了”是他内心的执念,他没有听从妻子的劝告,坚持要下海游泳。
妻子从直觉上感到危险,看到海面上风浪渐起,她反复提醒丈夫现在下海不安全,可是丈夫却认为,自己曾是海军,面对这些浪花不可能出事。
尽管妻子不同意,但他依然决定走向海里,独自下海游泳,可海浪和水流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
仅仅十分钟,男子没有了挣扎,漂浮在海面上,妻子远远地看到丈夫的情况,马上意识到出事了,她急忙呼喊救命。
但因海面上的浪太大,周围的人都没有办法立刻下水救援,好在有两个船员开着摩托艇去找人,两分钟后便将人找到。
当他被拖上岸时,身体已经僵硬,面色苍白,嘴巴紧闭,现场的情况让人触目惊心,很快,有游客反应过来赶紧去给男子做心肺复苏。
可几个人的轮流接力,溺水男子仍然没有清醒,彼时,因为海南的台风问题,路上很多树木都还没有来得及清理。
虽然在男子被拖上来后已经打了120,但二三十分钟后,医护人员才抵达现场,并接力对男子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扎肾上腺素等。
从男子被拖上岸,到后续游客和医护人员的接力,前后一个小时的时间,男子仍没有被抢救过来。
而这期间,最痛苦的莫过于妻子,她彻底崩溃,无法抑制自己内心的痛苦,情绪完全无法自控。
男子溺亡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有人表示自己也是一名海军,就算你游泳技术再好,进入海水就完全不一样。
但随之而来的也有一些令人震惊的冷酷评论,一部分人开始批评他自负,认为他没有听从妻子的劝告,最终死于自己的盲目自信。
有些评论更是极端,指责他“活该”,认为他的死是因为自己太过“自大”,他们将他的死亡归咎于他的错误判断,似乎觉得他的死是应得的惩罚。
与此同时,另一部分人则将矛头指向了妻子,在他们看来,妻子在丈夫溺水后表现得过于“喧闹”,甚至有评论批评她影响了救援,指责她没有冷静处理现场。
一些人还讽刺她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人工呼吸,认为她在丈夫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没有“贤妻”的行为,这些指责给了已经痛失丈夫的妻子更大的精神伤害。
这些冷酷的言论让人心生寒意,他们似乎忽视了妻子所经历的极度恐惧和绝望,一个人在目睹亲人溺亡的瞬间,情绪难以控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她并没有做错任何事,却在悲痛中被无情批评,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这种精神打击远比网络上的指责更具破坏性。
她失去的不仅是丈夫,还有未来的依靠,而这些恶意的评论无疑是在她的伤口上撒盐。
网络上的冷嘲热讽,让人看到了一个问题:我们往往忽视了他人的痛苦和无助,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他人的行为。
没人能在那种极端的情况下冷静地做出完美反应,网络上的批评和指责没有帮助任何人,反而加深了悲剧本身的痛苦。
我们应该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反应,而不是对他人的痛苦做出无情的评判。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应该更多地给予理解和同情,而不是站在键盘背后做出无谓的评论。
生命已经逝去,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对生者表现出更多的善意与关怀。
没有人知道自己在同样的情况下能否做得更好,因此,给予他人更多的宽容和理解,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
来源:文史鉴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