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武统”——隋军登陆台湾,攻灭流求的全过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31 18:23 3

摘要:之前写了隋军征流求(台湾岛)时,是走的哪条水路?现在地图中的南方航线为什么是错的?和考古材料说明,诸葛直并非第一个登上台湾岛的大陆人,早在汉桓帝时期,就有人去过台湾两篇,这次我们可以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写第三篇,也就是还原隋与流求之战的详细情况。

之前写了隋军征流求(台湾岛)时,是走的哪条水路?现在地图中的南方航线为什么是错的?考古材料说明,诸葛直并非第一个登上台湾岛的大陆人,早在汉桓帝时期,就有人去过台湾两篇,这次我们可以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写第三篇,也就是还原隋与流求之战的详细情况。

东吴征夷洲后,迁移了一部分夷洲人来到大陆,根据我们之前的讨论,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十三行文化的土人,亦即今天的巴塞族群。他们延续之前的传统,在长期不存在海禁的年代,于台湾岛保持贸易联系,由于他们是“擅长航海和贸易”的族群,所以往返两岸“轻车熟路”。


鲁西奇的研究指出,隋军攻灭的流求国,很可能是扶南流亡贵族的产物。隋军攻打流求国,在隋书中的记载,是相当惨烈的,焚其宫室,斩杀王族,掳掠男女数千人而归,这种经历肯定对土人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心灵记忆,这在口述史中也必然有所体现,审视整个台湾岛,最符合情况的当属台南的西拉雅人。

我用蓝笔改了一下行军路线,如下图所示

如果隋军登陆台北后,在十三行大肆杀戮,那么按照隋书的描述,十三行一定不复存在了,但事实上,十三行文化的遗民直到16世纪仍然在海洋贸易,而且巴塞族人的传说里也不存在类似隋军攻灭流求国的记忆。所以,更可能的情况是,隋军登陆十三行文化区域后,继续南下,攻入了流求国。

因此,不难想象,流求国,应当是扶南人上层与西拉雅土人下层的混合物。现有的考古遗址中,属台南的南科遗址群也最符合王城建制,这进一步验证了台南是流求国中心区域的判断。

而隋军此次攻击行动是有预谋的,还是临时起意呢?根据隋书东夷传的记载,在陈棱、张镇州入侵前,朱宽就多次去往流求,实际上已经得出了结论,那就是这个扶南人主导的国家是攻击目标,因为流求国“不从,(与朱宽)相攻击,(朱宽)获其布甲而还”。

因此,在去之前,张、陈二人就已经背负了征讨流求的使命了。大业六年正月,武贲郎将陈棱、朝请大夫张镇州从义安郡出发,乘战舰北上临海郡,率领数万善于水战、航海的浙江东阳兵,利用西南寒流,经高华屿(可能是乌丘屿),用了两天,到了郤鼊屿(应该是澎湖),又花了一天抵达流求本岛的北部,即十三行文化核心区,淡水河流域。

这里插一条,早在东吴时期,吴王朝的军队就已经降服了十三行文化的巴塞族人,而且他们长期和大陆保持贸易,得到沿海郡县的默许,说明他们是臣服大陆上的王朝的,不论是晋朝还是南朝。到了隋朝,理应如此延续下去,为什么隋使朱宽要访问,隋军要出击呢?这说明十三行文化已经受到了其他势力的控制,或者至少是被迫臣服的状态,而使之臣服的那个势力,恰恰是不把中原王朝当回事的。

今 天台南的开山宫内隋虎贲中郎将陈棱的牌位


这也引出来另一个猜想,那就是在台南建立流求国的扶南人,要求巴塞人和西拉雅人一样,只臣服于自己,而非对岸,这种情况,肯定也通过仍然和大陆贸易的十三行土人传播出去了。十三行的贸易利益是丰厚的,而东吴时期迁居大陆沿海的十三行人,也是希望把持这种贸易的,如果被流求国收重税,甚至控制,那么他们的利益也会受损,出于这种目的,流求成为台北一带十三行文化的土人打击的目标。

而从隋朝角度看,他们根本不屑于十三行贸易那点红利,当然,可能沿海收税的郡县会重视,但隋王朝最关心的仍然是当地的夷人是否臣服。十三行人通过商税和流求的不臣之心,拿捏了隋朝地方和中央官府的心思,策动了他们去攻击流求。

当然,隋王朝也不是那么好忽悠的,所以炀帝多次派遣朱宽去流求访问,看流求是不是如十三行人所说的那样真的不臣。结果是传闻被验证了。于是乎,在谈判失败的情况下,炀帝发兵义安,派出陈棱和张镇州攻击流求,给这蕞尔小邦一点教训尝尝。

开山宫内的正殿,灯上写着陈棱的名字


而且,陈棱在入侵前,也是打算讲和的,还打着先礼后兵的计划来的。登陆的陈棱部队中,有不少东南亚兵,其中有昆仑奴做翻译,宣扬建立宗番关系,流求拒绝。

陈棱令张镇州为先锋,武力攻击,流求国王欢斯渴剌兜派兵抵抗,被张镇州部击败。陈棱率部队抵达低没檀洞,流求小王欢斯老模率兵抵抗,被击败,欢斯老模被隋军斩首。

这说明登陆后隋军遇到的并非是流求王城,而是镇守他处的副王,这个王叫作欢斯老模,他的驻地叫低没檀洞。他和国王欢斯渴剌兜是同姓,都姓欢斯。这个低没檀洞可能在淡水河流域,而且很可能是孙吴古砖发现地,古亭河滨公园那里,这个被遗弃的吴军堡垒,可能就是流求军驻地。这也并非孤案,因为东汉时期的林邑国也是如此,日南郡象林县的功曹区连,就是杀死县令后夺占象林县,建立林邑国的。

“流求人初见船舰,以为商旅,往往诣军中贸易。棱率众登岸,遣镇周为先锋。”说明登陆地是一个贸易中心。而且,台湾省南部地区的考古遗址里,没有发现10世纪之前大规模的两岸贸易证据,所以可以进一步排除登陆点直接位于台南的可能性,而“流求人”误以为是贸易船队,更证明了这里应当是十三行文化影响区,进而为低没檀洞属于十三行范围,甚至是吴国遗留的堡垒提供证据。

砖石在台湾岛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不存在的,而这座建筑的规格甚至比部落酋长的更“豪华”,所以流求军头目愿意住在里面,也是理所应当的。

那天天气雾雨,将士皆惧,陈棱斩白马以祭海神,既而开霁。雾散了,哈哈哈。

隋军兵分五路,进至流求都城,流求国王欢斯渴剌兜率数千人抵抗,陈棱令张镇州为先锋,将其击败。


分五路进攻都城,说明低没檀洞肯定不是在流求都城波罗檀洞附近,反而有可能是在十三行文化区域,因为在这里驻守,可以对十三行人收税,也可以随时弹压他们的叛乱活动,这也是十三行人必然痛恨的对象。流求窃据诸葛直等人留下的吴国堡垒,也是对天/朝上/国文化的侵犯,所以这也是刺激隋军攻破低没檀洞的一个由头。

“渴剌兜自以军疲,引入栅。棱遂填堑,攻破其栅,斩渴剌兜,获其子岛槌,虏男女数千而归。”

陈棱乘胜逐北,至其栅,欢斯渴剌兜背靠栅而排兵。陈棱派隋军精锐出击,战斗从辰时至未时,苦斗不息。流求军疲惫,欢斯渴剌兜撤军入栅。陈棱命令填其沟堑,攻破其栅,斩欢斯渴剌兜,活捉其子岛槌,焚其宫室,虏其男女数千人,满载战利品而还。

栅这个词,说明当时流求王城的城墙,都不是砖建造的,而是木质的,其宫室,也有可能是东南亚式的木质高脚屋,这一点去过柬埔寨的读者都不会不清楚的。所以烧毁其王宫后没留下痕迹,也很正常。

开山宫

来源:读城千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