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界哈佛”关停,大学和文科终将被AI淘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31 18:44 4

摘要:近日社交媒体上“开学一周喜提学校倒闭”的帖子引发多方关注,这所关停的学校是号称“世界三大顶级高级翻译学院之一”的蒙特雷明德国际研究学院(MIIS)。它成立于1955年,2005年与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明德学院结盟,2010年正式并入成为其研究生院,以翻译学科见长

近日社交媒体上“开学一周喜提学校倒闭”的帖子引发多方关注,这所关停的学校是号称“世界三大顶级高级翻译学院之一”的蒙特雷明德国际研究学院(MIIS)。它成立于1955年,2005年与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明德学院结盟,2010年正式并入成为其研究生院,以翻译学科见长,有“翻译界哈佛”之称。不过,即便培养了诸多国际翻译人才,MIIS仍免不了关停的命运——最大的问题在于财务危机,而这背后,是AI冲击下的招生难问题。不过,也有分析指出,人工智能确实在改变世界,让机器能做的事变得更普及、更廉价,但这反而会让人类独有的能力——同理心、创造力、道德感——变得更为珍贵,学术人才将凭借“好奇心、可塑性和领导力”变得更有竞争力。

为什么关停?

当地时间8月26日,MIIS校长鲍康(Ian B. Baucom)发表公开信,阐述将关停学院的决定和理由。蒙特雷校区研究生住宿项目及在线学位项目将终止,学校不会再招生,但会保障现有在读学生于2027年6月前顺利毕业。所有自负盈亏的中心将予以保留。詹姆斯·马丁防扩散研究中心(CNS)将继续在明德学院框架下运营,其分支机构分布于蒙特雷、华盛顿特区、佛蒙特州米德尔伯里及奥地利维也纳等地。蒙特雷校区现有的暑期项目——包括环境学院、面包山英语学校短期课程及英语语言学校——至少将延续至2026年。国际教育管理与TESOL在线硕士项目将与蒙特雷校区面授学位项目同步终止。其他在线学位项目(网络安全、本地化项目管理、可持续发展公共管理硕士、组织领导力)不受影响。

“明德学院始终坚守全球教育承诺——不仅体现在本科教育,更通过语言学校及遍布全球37个校区的海外分校,持续深化研究生教育体系。MIIS显著提升了明德学院的国际影响力,我们的校友正以外交官、企业家、口译员、非政府组织负责人、政策专家、可持续发展官、贸易谈判代表、本土化经理、防扩散领袖、国际教育工作者等多元身份改变世界。”鲍康写道,这次关停并非出于对教学项目和师资力量的否定,而是财务问题造成的。

过去十五年间,招生人数与申请量持续波动。此后数年,MIIS投入大量资源创建创新项目,并开展大规模市场推广以支持学术项目。尽管采取这些措施,疫情后招生与申请量仍急剧下滑。遗憾的是,这与全美住宿制研究生项目的整体趋势一致。过去数年间,MIIS各项目均面临显著运营赤字。校董会及明德学院领导层多次审议MIIS学术项目的未来发展,去年还批准了一项为期四年的商业计划以应对财务挑战——该计划依赖于关键年度指标的达成,但这些指标至今未能实现。

根据学校于4月公布的数据,学校现有1410万美元赤字,其中870万美元源于经营困难的国际研究学院。预算更新中列出的系列节支措施——包括削减教职员工退休福利及提高招生标准——引发佛蒙特州教职员工和学生以多种形式抗议,并呼吁解散MIIS。五月份,教职员工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要求在三年内关闭蒙特雷研究所。最终,在未来两年内停止招生并终止MIIS所有项目与运营的决定,成为唯一可行的财务解决方案。

鲍康表示,学院将继续致力于提供高质量教育、实践性学习及卓越的职业支持。“无论对MIIS作何决定,我们必须且必将继续成为面向世界的米德尔伯里:一个汇聚全球学子、师资、语言与思想的米德尔伯里。这份承诺始终定义着我们的本质。当包括我国在内的诸多国家转向内顾之际,这种坚定不移的开放胸怀必将持续彰显我们的核心价值与使命。”他写道:“通过现有学子,尤其是强大的校友网络,MIIS将继续为世界创造价值。”

AI冲击和逆袭可能

有分析认为,MIIS的财政问题和招生问题是受了AI发展的影响。

根据蒙特雷学院在2025年的公告,当前的注册人数约为440名,远低于最初设定的850名全日制学生目标。事实上,这也符合近年来语言学院的关停潮。2012至2020年间,俄亥俄州立大学英语与历史等学科专业学生数量锐减46%。塔夫茨大学、瓦萨学院和圣母大学的人文专业招生量减半,波士顿大学下降42%,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情况更为严峻——相关学位申请量暴跌四分之三。2023年,西弗吉尼亚大学宣布将取消所有外语和创意写作课程,并解雇约7%的教职员工。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校园内英语专业的人数从953人减少到578人。当时,《纽约客》就宣告“英语专业终结”。据《高等教育内参》2024年5月报道,美国减了31个语言旗舰项目中的13个,超过三分之一的项目失去资金支持。而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近几年都有密集的语言项目被取消。

造成关停潮的原因之一,就是AI冲击学术界,传统翻译界不再受青睐。人工智能翻译工具以人类服务1%的成本实现95%以上的准确率,已占据40%的通用翻译市场份额。教育门户网站EOL指出,这种转变消除了对基础“人工翻译机器”的需求,同时催生了精通人工智能协作的“翻译经理”这一新兴岗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编辑/翻译工作最易受大模型影响。且“大语言模型影响指数”越高的职业,招聘量下降越明显,要求也提高了很多。此外,86.67%的受访者认为“大模型初译+人工保障”将成为主流模式,翻译者的角色从创造者沦为校对员。

就业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北京教育咨询机构MyCOS报告显示,2023年语言类专业就业率跌至76.8%,较全国本科生平均水平低5.6个百分点。仅52%的语言专业毕业生获得专业对口工作,近半数被迫转行。报告显示,该专业满意度从2010年的78%骤降至2023年的67%。传统就业领域大幅萎缩:国际贸易与商务岗位招聘比例从28%降至18%,翻译与本地化岗位占比则从15%减半至8%。教育培训领域占比从25%降至22%,其中K12英语培训遭遇尤为严重的萎缩。

不过,也有分析指出,AI冲击之后,学术界尤其是文学学科反而有可能迎来新契机。

“技术技能正由机器提供,或由全球其他地区精通技术且成本较低的人才承担。我将回归好奇心与同理心——真正深入理解受众群体,并预先洞察其需求。”渣打银行CEO比尔·温特斯(Bill Winters)认为,人工智能革命将使文科专业死里逃生。“人工智能时代确实是文科生的逆袭,”数字咨询公司阳狮智睿的首席营销官特蕾莎·巴雷拉(Teresa Barreira)表示,“因为你不再需要计算机科学学位。”这是因为营销领域的人工智能讨论需要超越工具层面,转向人才培养。当机器承担更多繁重工作时,真正的优势在于磨砺人工智能无法复制的技能。在人类不再是信息主要持有者的世界里,智力的定义将不再取决于拥有答案,而更多在于提出正确的问题。批判性思维或将取代编程成为核心职业技能——这为文科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应对“你打算用这个学位做什么?”的经典问题的现成答案。她指出,未来成功的营销者并非拥有最炫目的AI技术栈,而是那些专注发挥人类优势的人——善于提出更深刻的问题,主动重塑自我以迎接未来,并以目标为导向引领团队——当AI承担更多执行任务时,人类的核心竞争力将源于想象力、预见力和激励能力。营销专家兼科技创始人林赛·麦金纳尼(Lindsey McInerney)也在近期得TEDx演讲阐述类似观点。“人文教育不可或弃,技术学位也非稳妥选择……命运的戏剧性转折或许成就了史上最伟大的逆袭——我们正步入这样一个时代:人文追求所培养的技能不仅将成为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更将迅速跻身最受追捧的职业素养。”她如此预言。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来源:iWeekly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