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安部那几年风潮涌动,要说起来,多少人一夜之间命运大转弯。你说,一个人真能稳稳过完一辈子?九死一生,哪怕坐到“大老总”那个位置,都难说不会有风雨飘摇的时候。这施义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热锅上的蚂蚁,他坐没坐稳?谁也不敢说。咱们今天就絮叨絮叨,这个叫施义之的老军
公安部那几年风潮涌动,要说起来,多少人一夜之间命运大转弯。你说,一个人真能稳稳过完一辈子?九死一生,哪怕坐到“大老总”那个位置,都难说不会有风雨飘摇的时候。这施义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热锅上的蚂蚁,他坐没坐稳?谁也不敢说。咱们今天就絮叨絮叨,这个叫施义之的老军人,当年在公安部里那些年风雨里,怎么一步步跌落下来的。
原来,公安部那个位置,谁都知道,不是好坐的。60年代,部里出了大动荡。老部长罗瑞卿,本来横刀立马一员大将,说翻盘就翻盘,被一纸命令拿下,整个系统就跟失了舵的船——谁也不知往哪儿漂。后来中央拍板:得找个够稳的老政工干将,压压这锅杂乱。那时候,许多人都想静观其变,谁愿意惹这摊混水?可施义之是从西北拉出来打过仗的,身上带着一股“硬”。组织上开会选人,他被点了将头,“非你不行”,就这样进了公安部的大门。
其实施义之那会去公安部,心里未必真想搏什么“大位”。做组长、主持日常,那叫顶着雷,干着看不见天亮的活。许多老同志见着他,都忍不住劝:“小心啊,这地方水深。”他嘴上不说,其实心里明镜似的。话说回来,论政工经验,施义之算一把好手。可讲到背后的人情世故、人心险恶——谁能说自己百毒不侵?他是有点拙于谋,也认死理,正好碰上那几年风头浪尖。
关键还是1973年的那桩大案。李震,这人是个开国少将,当了公安部长,可谁成想,就那年十月,尸首竟叫人发现卡在管道井里。天底下什么怪事都有,可你说这样的人,会就这么轻易就不见了?那时候部门里人心惶惶,谁都不敢信是真的。调查组一来,施义之顶在前头,正经八百地要把这事查明白。最初大家口口声声说是自杀,可转头风言风语就起来,说部长死得蹊跷,说是不是有人“动的手脚”?
这事,说起来像是小说,但人到了权力场里,偏偏什么都能发生。很快,消息散出来,说副部长刘复之、于桑那些人,和这事脱不了干系。上头还真派人把他俩带走了。现在冷静看,无非是那股整肃气氛压下来,稍有风吹草动,谁都不敢怠慢。施义之一看以为中央“心里有数”了,肯定手里是掌握着什么。他性子急,干起活来也直,就搞了个大规模揭发会,几百号人轮流上台说“有问题有问题”——这场面,叫今天的小年轻听了都能吓一跳。
偏偏天有不测风云。后面风向一变,科学鉴定查来查去,就是找不到“谋杀”的影子,倒是各种迹象都指着李震自己想不开。有人说李震那阵子惶惶不可终日,担心受到“九一三”余波的牵连。就这一下,前头那一番折腾,全成了空。刘复之、于桑一家老小被折腾了个底朝天,可人家顶着冤屈,反倒最后得以平反。施义之做主抓的那些“揭发材料”,事情有理说不清,多少有些骑虎难下。他后来自个也说,心里直打鼓,也知道伤了不少人的心。可人在那个年月,不敢有怨,有时候身不由己,谁有那双火眼金睛?
这个疙瘩,其实就藏在心口上。风水轮流转,话分两头讲。那会儿施义之还有一桩子事——他亲自批示抓过公安部宣传部长赵明,说人家散播反革命言论。后来看了案宗,才知道赵明是西藏平叛收材料,多少有点无心之失,差点栽了大跟头。即便多年后赵明被平反,可这口气,谁又能轻易咽下?施义之自个儿说过,他晚上常常睡不着,人一旦做过了头,连喝口热水都心慌得很。
等到七零年代末,天下开始变了。旧案纷纷翻出来查清,谁当年说了冤枉话,做了过火事,逐笔逐条算起了账。施义之自认没干坏心事,顶多是被风浪夹带着,顺水推舟,可最终却成了“问题干部”里的典型。中央开会,组织找他谈话,施义之还想着,最多就是降降级,或者分个闲差事了此一生。
谁知处理结果比他想的要重多了。他一纸命令下来,党籍、军籍全给开除了。更让人唏嘘的是,签字决定处罚他的人,居然正是当年他“揭发材料”整过的刘复之。世事轮回,这么个巧。众人说起来,“走到哪儿,手里没把伞,早晚得挨雨。”施义之晚年,觉着心里不是滋味。说自己当年办案太刚,没有借口,就是“被历史推着走”。躺在家里,每月就那一点生活补助。毕竟功劳还是有的,组织不全翻脸,每月保底给他150元养家糊口。
他倒不是没朋友。那阵子,华国锋正好当公安部老大,也和他走得近。到了后来,华国锋还跟身边人念叨,“施这人,没坏心,只是撞枪口上了。”每逢施义之有困难,华总要伸手搭把。就算到1995年施义之病故,华国锋还给他家打了个电话,慰问几句。过去战友么,走得近,到头来,能念一声“好人”也算不枉此生。那些当年在公安部里一起过事的老将们,譬如谭友林、孔石泉、傅崇碧,也都是亲自去送最后一程的。
人走茶凉,这套话不少人常讲,可只有经历过风浪的才知“茶凉”二字的苦涩。施义之的故事,说起来就是一出当断未断、身不由己的大戏。你要说他做的是错事,后人看都觉得是一场误会堆出来的冤案;可是你要说他无辜,许多受过牵连的人却未必认账。命运走到这一步,有时候不是能不能做主的问题。就像施义之自个说:“你说我有心害谁?可就这么一走,多少人就都伤透了心。”是不是?只怕那一辈子回头看,也搞不清自己的那一夜,是怎么就错上加错的。
历史啊,讲的是大势,可抬头低头,许许多多事,其实都不过是一点小人的起落。咱们今天回望施义之的往事,不光是为了指责谁,更像是在想:我们自己,遇上类似的风口浪尖,又能不能真的站稳脚跟?是不是每个人的命,都难免有那么几步走岔的时候……
来源:单纯钢笔2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