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T | 辅助治疗新突破!中山大学王思愚/龙浩团队揭示埃克替尼为II-IIIA期EGFR突变肺癌术后患者提供高效低毒新选择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31 14:18 2

摘要:对于全球每年超250万新确诊的肺癌患者而言,手术是根治早期肺癌的关键手段,但术后复发风险却像一把悬顶之剑——即使完成手术,仍有近半数II-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会面临疾病复发或转移。如何通过术后辅助治疗进一步“斩草除根”?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

对于全球每年超250万新确诊的肺癌患者而言,手术是根治早期肺癌的关键手段,但术后复发风险却像一把悬顶之剑——即使完成手术,仍有近半数II-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会面临疾病复发或转移。如何通过术后辅助治疗进一步“斩草除根”?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思愚/龙浩团队一项发表于《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的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ICTAN/GASTO1002)给出了关键答案:对于接受过辅助化疗的II-IIIA期EGFR突变肺癌患者,术后使用第一代EGFR-TKI(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埃克替尼(icotinib)持续6个月或12个月,均可显著延长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且安全性可控,这一发现有望改写此类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指南。

试验概况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头号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2022年全球新增肺癌病例250万,死亡180万;中国作为肺癌高发国,当年新发病例占全球43%,死亡病例占40%。其中,约85%为NSCLC,而30%的NSCLC患者在确诊时可手术切除,但术后5年生存率仅50%-68%(IIIA期患者仅50%)。

尽管术后辅助化疗是标准方案,但其对生存的改善极为有限——仅能将5年生存率提升约5%。近年来,靶向治疗为晚期EGFR突变肺癌患者带来革命性突破(如EGFR-TKI可将晚期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从化疗的6-12个月延长至18-24个月),但其在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价值长期未明。

此前,多项关键研究曾尝试探索这一问题:

早期BR19、RADIANT试验未筛选EGFR突变患者,结果显示EGFR-TKI辅助治疗2年未带来生存获益;

SELECT单臂试验显示,厄洛替尼辅助治疗2年可使EGFR突变患者2年无病生存率达88%,但缺乏对照组数据;

EVIDENCE试验(埃克替尼 vs 化疗)证实,埃克替尼辅助治疗2年较化疗显著延长DFS(47个月 vs 22个月),但未涉及“化疗后是否需要继续靶向”的核心问题。

EGFR突变肺癌术后,辅助化疗后是否需要继续靶向治疗?用多久?安全性如何?这些问题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痛点。

ICTAN试验:12个月vs6个月,埃克替尼辅助治疗“6个月足够”

研究者评估的ITT人群DFS的Kaplan-Meier曲线

为回答上述问题,2014年启动的ICTAN试验(GASTO1002)聚焦“完全切除的II-IIIA期EGFR突变NSCLC患者”,在标准辅助化疗后,评估埃克替尼不同治疗时长(12个月、6个月)对比单纯观察的疗效与安全性。

研究设计亮点:

人群精准:入组251例患者(12个月组84例、6个月组84例、观察组83例),均为EGFR突变(19外显子缺失或21外显子L858R突变)、完成至少2周期辅助铂类化疗的患者,基线特征均衡;

终点硬核:主要终点为无病生存期(DFS,术后至复发或死亡时间),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脑转移无进展生存期(BMFS)及安全性;

真实世界数据:研究因入组缓慢及EVIDENCE、ADAURA等同类试验数据发表提前终止,但样本量仍覆盖了临床典型人群。

关键结果:6个月埃克替尼即可“达标”,生存获益显著

研究者评估的DFS亚组森林图

经过中位61.4个月的随访,试验结果令学界振奋:

DFS(无病生存期):

12个月埃克替尼组 vs 观察组:HR=0.40(95%CI 0.27-0.61),即复发风险降低60%,5年DFS率从24.8%(观察组)提升至51.3%;

6个月埃克替尼组 vs 观察组:HR=0.41(95%CI 0.27-0.62),复发风险同样降低60%,5年DFS率50.1%;

12个月组 vs 6个月组:两组DFS无显著差异(HR=0.97,P=0.89),提示6个月治疗已足够。

OS(总生存期):

12个月组 vs 观察组:HR=0.55(95%CI 0.32-0.96),死亡风险降低45%,5年OS率从65.1%(观察组)提升至74.5%;

6个月组 vs 观察组:HR=0.56(95%CI 0.32-0.98),死亡风险降低44%,5年OS率74.0%;

12个月组 vs 6个月组:OS无显著差异(HR=1.00,P=0.99)。

BMFS(脑转移无进展生存期):

埃克替尼组(无论12个月或6个月)的5年脑转移无进展生存率均达68%以上(观察组仅54.5%),复发风险降低约47%(HR≈0.53-0.54),提示埃克替尼对脑转移有额外预防作用。

安全性:

埃克替尼组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6.0%-8.3%(观察组2.4%),主要表现为皮疹、腹泻、转氨酶升高,无间质性肺病(ILD)或治疗相关死亡,安全性显著优于第三代EGFR-TKI(如奥希替尼辅助治疗3年时3级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达23%)。

ITT人群总生存期(OS)的Kaplan-Meier曲线

临床意义:辅助治疗“降阶梯”,为患者减负增效

这是首个明确化疗后埃克替尼辅助治疗6个月即可达到最佳疗效的III期试验。此前EVIDENCE试验推荐埃克替尼辅助治疗2年,但研究团队的发现提示,对于已完成化疗的患者,6个月治疗已能覆盖大部分复发高风险期,过长治疗可能增加不必要的副作用和经济负担。

为何6个月与12个月疗效相当?研究团队推测,可能与EGFR-TKI的耐药机制有关:第一代EGFR-TKI治疗后,约50%的耐药由EGFR T790M突变驱动,而这类突变通常在治疗后6-12个月出现;6个月治疗可有效抑制肿瘤微残留病灶,降低复发风险,同时避免长期用药导致的耐药累积。

此外,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复发后仅62.5%接受了EGFR-TKI治疗(尤其是第三代药物),而埃克替尼组这一比例更高(42.5%-64.1%),但整体后续治疗分布均衡。这意味着,早期使用埃克替尼不仅直接延长生存,还为复发后使用更优的第三代TKI保留了机会。

未来,研究团队希望通过生物标志物(如循环肿瘤DNA)进一步筛选高复发风险患者,实现“个体化辅助治疗”——高风险患者延长治疗,低风险患者缩短疗程,真正做到“精准降毒增效”。

【关于投稿】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是转化医学核心门户,旨在推动基础研究、临床诊疗和产业的发展,核心内容涵盖组学、检验、免疫、肿瘤、心血管、糖尿病等。如您有最新的研究内容发表,欢迎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报道(公众号菜单栏-在线客服联系),我们的理念:内容创造价值,转化铸就未来!

责任声明:本稿件如有错误之处,敬请联系转化医学网客服进行修改事宜!

热门推荐活动 点击免费报名

点击对应文字 查看详情

来源:Yoni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