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28日凌晨,基辅的夜空被导弹火光撕裂,数百公里外的莫斯科和布鲁塞尔,也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冲突升级中再次成为全球舆论的暴风眼。俄罗斯对乌克兰首都发动了大规模空袭,基辅市军政管理局局长特卡琴科确认,18人死亡,更多人受伤,欧盟驻基辅代表处大楼以及英国文
据报道,2025年8月28日凌晨,基辅的夜空被导弹火光撕裂,数百公里外的莫斯科和布鲁塞尔,也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冲突升级中再次成为全球舆论的暴风眼。俄罗斯对乌克兰首都发动了大规模空袭,基辅市军政管理局局长特卡琴科确认,18人死亡,更多人受伤,欧盟驻基辅代表处大楼以及英国文化协会建筑被炸成了废墟。市长克利奇科宣布29日基辅全城下半旗,为遇难者哀悼。
这一夜,绝不仅仅是乌克兰人的灾难日,更是欧盟、俄罗斯乃至整个欧洲安全格局的关键节点。欧盟委员会已证实驻基辅代表处遭到严重破坏,欧洲舆论一片哗然。冯德莱恩怒不可遏,第一时间站出来谴责俄罗斯“野蛮袭击欧盟资产”,并承诺欧盟将出台新一轮对俄制裁,还要动用冻结的2100亿欧元俄罗斯资产援助乌克兰。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外交部紧急召见俄罗斯大使,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也紧急召见俄驻欧盟特使。
这场空袭的烈度,让基辅深陷恐慌,也让欧盟首次感受到“远距离冲突”的直接痛感。俄方的说法一如既往: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俄军只打击军事和后勤目标,民用设施之所以受损,是乌方防空系统和电子战反击造成的“附带损害”。可乌克兰方面和西方主流媒体完全不买账。
就在这一地鸡毛中,泽连斯基的表现引人关注。他一边抨击俄罗斯“根本无意停火与和谈”,一边把目光对准了中国和匈牙利,公开喊话希望中国能对俄罗斯“采取强硬立场”。他说得很直白,中国一直呼吁避免冲突扩大、呼吁停火止战,但都没实现,归根结底是俄罗斯的问题。泽连斯基的姿态,某种意义上已经透出“快扛不住”的无力感。乌克兰总统这次不仅向西方呼吁新一轮制裁,还罕见地用话术逼中国“表态”,希望中国能“有所作为”。
这不是乌克兰第一次在俄乌冲突话题上试图“借力中国”。中国自始至终的表态都很清晰:对话谈判是唯一出路,三原则“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必须坚持。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面对路透社的提问,重申中方立场一贯明确。中国不是冲突的参与者,更不是推动者。
要让冲突降温,西方和欧盟先别一味拱火,推动局势朝政治解决方向走,才是正道。泽连斯基的“喊话”,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乌克兰对西方强力支持预期的落空——欧盟18轮制裁、2100亿欧元资产冻结,武器装备、经济援助轮番上阵,却依旧没能挡住俄军的空袭与攻势。
分析这次袭击背后的大格局,军事逻辑和地缘博弈已彻底撕下了外交的“遮羞布”。美国刚刚批准给乌克兰3350枚ERAM远程导弹,欧盟国家深度参与项目研发。俄军紧接着就用导弹袭击基辅,并精准命中距离欧盟代表处仅50米的区域,明显是一种“警告”:西方越深度介入,俄方的反制就越猛烈。俄罗斯国防部的表态是“打击军事基础设施”,但这次欧盟、英国外交机构受损,国际社会普遍质疑是“蓄意挑衅”。
欧盟的制裁手段已经用到了极致,俄罗斯的冲突能力却没有被彻底削弱。欧洲自己也在为支持乌克兰付出巨大代价,能源危机、通胀压力、制造业外迁,社会撕裂,民生成本巨大。乌克兰的伤亡数字和经济损失不断飙升,西方的“安全保障”承诺却始终没有兑现到乌克兰最需要的地方。泽连斯基多次与美国、土耳其等国商讨安全保障安排,但在武器供应、无人机生产等关键议题上,迟迟没有突破。美国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甚至表示,特朗普“对这一消息感到不高兴,但也不感到惊讶”,并点出“双方都还没准备好结束冲突”。
这场冲突的本质,早已不是俄乌之间的双边冲突,而是俄罗斯与整个西方阵营的全面对抗。欧盟驻外机构成了直接打击目标,冲突伦理不断被突破,“强权即公理”成了地缘现实。欧盟援引国际法指责俄罗斯,俄罗斯则用军事行动和反制手段回应,冲突烈度和复杂度不断升级。舆论场上,欧盟、英国、美国、俄罗斯、乌克兰各说各话,互不相让,谁都想“讲理”,谁都在为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断突破底线。
来源:军武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