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柳青先生曾有句名言,谓之“人生紧要处就那几步”。吾在花甲之年忆想起自个生命中的紧要几步,脑海中自然涌现那些赏识、看好、支持、帮助,给予我发展机会的长者或领导;或因其影响力,人前人后多次郑重、中肯地赞誉、肯定我之话语的人,均是吾此人生遇到的贵人,伯乐式的“识吾者
人生紧要处就那几步
——花甲年谨以此文向助我成长的“伯乐”贵人致敬!
柳青先生曾有句名言,谓之“人生紧要处就那几步”。吾在花甲之年忆想起自个生命中的紧要几步,脑海中自然涌现那些赏识、看好、支持、帮助,给予我发展机会的长者或领导;或因其影响力,人前人后多次郑重、中肯地赞誉、肯定我之话语的人,均是吾此人生遇到的贵人,伯乐式的“识吾者”。
与贵人相遇,或许是一个人的前世或家族先人所修,或许是人生紧要处的偶然巧合,但却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是我人生前进发展的支撑和动力。每每忆起都会激动,尤其是年逾花甲回想曾经奋斗的峥嵘岁月,仍有一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自觉不自觉再次发奋的豪迈之感,似乎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贵人”的提携与帮助。
孩提时不知不懂也不记得,直至该读高中报到时,脑海中才第一次朦朦胧胧感觉遇到了“贵人”——“王鸿剑老师就是我人生转折点的第一个‘伯乐’贵人”。当今之上高中必须“重考”,考分是硬道理,或许不需“伯乐”贵人的提携。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革”中,教育要革命,尤其是普及初中教育,确实是促进社会进步的一项重大举措(焦作市区“文革”前小学教育已经普及)。即由大队(行政村)办小学、初中,学龄儿童在本村上学,直至升高中也不统一考试,由公社分配指标,学校结合大队推荐,如同推荐工农兵学员一样,只是人数相对多、比例大点。
我是文革中第一届高中生,推荐比例大约十分之一。若论冠冕堂皇的学习成绩等推荐条件,吾在前列,然当时社会风气诸多因素的影响则有可能被挤出,更不可能成为第一名。但奇迹发生了!奇迹的背后肯定有着不寻常的“贵人”。
当我拿着通知书到校一排(教员说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故学校的班称排)报到,一排张老师说你在四排,我说通知书写的是一,老师说你是恁大队推荐的第一名。我到四排并问李老师答复亦同,即按推荐名次标在通知书上。当时“年少不知愁滋味”,只是傻儿吧唧感觉到幸运之神敲了门。这也许是吾人生走向紧要处的第一步。
我高中毕业当兵、高考、工作多年后,一次回老家看望父母偶遇王鸿剑老师,诉说师生情谊才解开了第一名“幸运”之谜。老师说那年多少人说情、送礼、交换条件办事,但我是老师最知之的是学生,唯才是举是老师的天职,你现在已是处长,尚还年轻,实践证明第一名推荐你是对的,我心中有数!
1973年1月高中毕业,对当时二元社会结构的一个农村娃来说,那是一个既无高考又无别的就业选择,只有回乡务农的年代。我遇到了“贵人”王啟彩,在参加民兵训练时王让我喊操、指挥领唱进行曲,我说“嗓子不好”,王说“就让你喊唱,别人想还不让呐”!
还有几件事我未在现场,但伙伴告知后至今我亦感动不已!一次是公社武装部检查工作,在大队民兵集体睡觉的通铺上发现一只使用过的避孕套,被人交到王那里。王扳着指头将通铺上睡觉的30多个人怀疑个遍,就是不怀疑我。与我同龄的王小秋问“会不会是二国干的”?王斩钉截铁说“不可能”!要知道那个年代男女之事影响人品,常会被上纲上线酿成大祸。由此可见“贵人”对我品行之肯定!
一次是几个民兵与王闲聊,王说“二国有才,有一个指标也要叫他上大学”!可惜那年大队没分到一个工农兵上大学指标。民兵训练射击时,五四式步枪每人三颗子弹,王奖赏我九颗,可见贵人赏识我不是“高看一眼”而是几眼。
转眼到了年底征兵季节,对于类似我这样有点文化,但无任何门路跳“龙门”(城市户口)的青年人来说,当兵是唯一脱离农村另寻发展的机会。而在这白热化竞争(全村一个指标要求身高1.85以上)的紧要关头,王从未在我面前说过一句“我帮你”,而是上下游说公社、部队带兵之人,说情、造舆论,讲我的长处与优点。直至我穿上绿军装,戴上大红花合影,“贵人”脸上才露出满意的笑颜。
在我入伍当兵的角逐博弈中,带兵班长郑学良是个“识吾者”之好人,他巧妙灵活的智慧运作,化解了我虽会打球但身高仅1米7的不足,可谓一波三折,终于幻想般圆了当兵之梦。回首历历在目之往事,不仅深深感谢贵人的支持与帮助!更感知到能当兵对于之后的人生是多么的关键与重要!亦是吾成长进步的紧要一步。
1973年12月-1978年4月在国防科委东风基地发射团四年多的军营生活中,有点文化的人往往会有些想法,虽然那时时运低下,但赏识我的发射营教导员柯柏诚还是在失望中给予我希望与慰藉。一是让在在全团大会上代表战士发言,以造影响,尽快入党提干;二是在很多场合常说,“这批焦作兵能提干的有两个王:王风楼(部队团职)、王泰符(吾之用名)”。虽然我没能提干,但多少年来吾心中一直感激“识吾者”柯教导对我的高看。
还有一件事虽小但对我来说,却彰显着极大的人文关怀,也是我人生中的“识物者”。那是新兵集训结束后我分到四中队,随之抽调到一中队施工三个月,当时管我等的分队长名段克武对我甚好,不让我干那戈壁滩六七月炎热天气下的苦累活,常对我说“带上草帽咱俩去菜地浇水,拾掇菜去”。段对说我“你是有文化的人,不能干恁重的活”。
四十多年过去了,那浩瀚无边的戈壁滩上用(当兵时的茫茫戈壁滩点号中的四号:发射团所在地)红柳枝扎起一人多高,阻挡风沙的小小菜园子的画面和这段“说我是文化人”的暖心话语,还不时清晰地映在我的脑海,每每想起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应时时感恩生命中看得起、赏识自己的贵人!
从部队复员后1978年7月12日参加高考,师范毕业分配到焦作市教育局,申庆修副局、张荣楠科长从未小觑吾之能力,给市长起草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工作安排、简报,新闻报道等,相处极其和谐融洽!直至张主动退居二线,推荐吾当主持工作的副科长(时为局机关最年轻的科级)。这或许亦是吾人生紧要处的一步。
“人之命天注定”绝非胡言乱语,年逾花甲回首一生的奋斗历程,感叹“天人合一”,“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1984年9月8日吾调至“中共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筹备组”。1995年7月在濮阳县挂职锻炼。时任书记郭俊民非吾之伯乐却是高看我之“识吾者”,为帮助支持我开展工作,几乎每次下乡镇调研都让我随同,并让讲话或点评发言。我在政府任副县长,但我说有事可直接找他。在县四大班子会议上常点名让我讲话,重大接待任务、出差活动总让随其左右。故吾自两年挂职锻炼如鱼得水,心情舒畅,至今仍与“识吾者”郭联系频繁,友谊源远流长。
与李新民(曾任河南省政法委书记)虽非直接上下级关系,但亦是我人生之“识吾者”。友谊源于李到濮阳看望其属下,后李任市委书记曾高度评价吾在其全市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说:“我讲话是念稿子,你讲话才是真正的讲话”。我随口说“大官必须念稿,小兵则可胡说八道”。后吾常向李回报思想或私事请求,“识吾者”总是额外开恩,笑容可敬,直至十年后吾到法院任职归属政法口,李在其办公室与吾开玩笑说“你终于到了我的麾下”!
我在省纪委工作多年,董雷是“识吾者”之贵人,支持我完成了一生为之骄傲的16集反腐题材电视剧《当关》(我是制片人)。2001年9月11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并因此评记“河南省政府一等功”。董将我从宣教室调至干部室,或许对个人仕途大有裨益(当人聊跑官要官时,我是“一生未送权贵者一分钱”)。可惜书记过早到外省任职,然我一生却铭记其看重我与信任我之深情。这亦是我之生命中紧要的一步。
机关工作者的成长进步,除基本素质外,不外乎“关系”二字。而真有“皇亲国戚”大关系者能有几人,绝大多数人需要处理好小关系即人际关系。比如我不在干部室主任朱良祥的眼中,但到干部室短短的一个多月便与朱成为至交好友至今。用朱之语“以前只知道你,但远距离观察不够了解”,吾复其“你在权力中心,我又不巴结你”。
而刘金华是“识吾者”之贵人,有知遇之恩,虽然一起人事干部工作两年,但“三观”类同相似,选干用干调干所见不谋而合,在我竞选主任时刘因“识吾”而特别给力,这也许是我人生紧要的一步。后我遭受贬谪,人前人后刘至今还坚持她的观点、看法,“二国人品我了解,绝非人之所说”。
我从省纪委到省法院任职,王流章是“识吾者”之贵人,曾征求我去否xx市任职(如去即会退在那里),吾说咋都行。虽未去而到了法院,而吾心永存感激!
从2002年8月12日始与刘卫华一起工作七年之久,刘长我几岁,但因为人行事风格类似,对工作、人际关系,感恩与孝心无相左之地,尤其是一次到焦作出差我须回家看望母亲,刘一定要去并在家与母亲聊了很长一段时间家常(尽管吾母不一定听得懂刘姐的话,但气氛十分活跃,笑声不断),对此我记忆犹新,没齿难忘。至今吾与刘姐联系频繁,经常交流写作与生活中的感悟、体会与快乐。
我在法院工作时间很短,但张立勇(时任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是位“识吾者”,很赞赏肯定我之讲话、授课,办案等能力。每逢法官学院开班必安排吾讲课,且当时一些比较复杂的如“本院军转干部争待遇风波”,“赵作海杀人错案涉案人员责任追究",突破省法院反腐败斗争多年未查过处级干部等等,张均让吾当组长牵头处理,十分注重听取并肯定吾之意见。
人生如烟,岁月无痕。回忆反思与审视我人生成长轨迹,及生命个体的福分之演变,可用“等闲不识的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来形容。哲人云“天人合一”,其中天在前,亦或就是本文所说所遇之“贵人”。年轻人不知觉何为贵人有知觉亦是皮毛,当您至卸甲归田“耳顺”之年,或许将会有醍醐灌顶般的感悟。
命中注定你该遇到的贵人,几个、什么时候出现,冥冥之中可遇而不求早有定数,纵然再好的条件再充分的准备,亦是无益之徒。吾从读书一路走来,无任何资源背景走上厅级岗位纯之命运使然,非人之设计或安排。
而“天人合一”中的人在后,恰如晚清曾国藩那样“勤而有恒事无不成”(亦有权臣穆彰阿师生关系的提携),则是成事的另一关键。即在学习工作、口语写作,与仁义,敬畏、感恩之心等诸多方面,不断地充实提高,“德高为范”般的修养自身,或许是“德配其位”有成事业的充分要素。
看世上多少自诩清高“怀才不遇”之人,还有更多“人比人气死人”感叹自己“怀才不遇”之人,其大概率应在“机会不会垂青于无准备的人,即使垂青亦有可能失去”的范畴;亦或是古称玄学今谓“元宇宙”之学,观宇宙深奥浩瀚无极,叹人生“十有八九不称心如意”是矣!可谓人生如局,当局者迷观者迷、人生永远是个“谜”。犹如红楼梦中的“天尽头”叩问人生,亦或许人类史本身就是一部探究生命本质的历史!
感谢苍天,我命中遇到的诸多“识吾者”贵人的恩宠与帮助,在此感恩致敬!同时亦感激虽非吾之贵人,但命运中相遇相识之兄弟姐妹,当您回首忆想起我们在一起的时光是幸福快乐的足矣,至于钱多钱少、官大官小,人生花甲之年后终究成了无关紧要的“身外之物”!
作者:王二国,族名王泰符,焦作市解放区人,50年代生人。一生勤谨敬业,一身浓郁文气,一直心怀感恩;曾服兵役4年,师范学习2年,服务焦作市教育局4年、河南省纪委29年。3586224014@qq.com。
来源:清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