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大汉只延续了400年,而罗马帝国却延续了1600多年?精辟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30 19:29 4

摘要:大汉只活了400年,罗马却说自己活了1600年,这里面到底谁“说了真话”?你琢磨琢磨,有时候历史这事儿啊,可不单是记账那么简单。明明隔着几千公里的两块大地,一边天天有人给你记流水账似的年年有考,另一边半本糊涂账,连是哪年哪月都能说不明白。这种横着对比,听着就让

大汉只活了400年,罗马却说自己活了1600年,这里面到底谁“说了真话”?你琢磨琢磨,有时候历史这事儿啊,可不单是记账那么简单。明明隔着几千公里的两块大地,一边天天有人给你记流水账似的年年有考,另一边半本糊涂账,连是哪年哪月都能说不明白。这种横着对比,听着就让人心里有点别扭。

小时候我家那口老黄历,还经常能查到“某某年某月大旱,小北门猪肉涨价”这种鸡毛蒜皮的事,像汉朝那会儿,朝堂上一咳嗽,史官能写半天。但你要在罗马找这么细致的事,不好意思,大多只剩大战、大火或者哪个皇帝倒了霉,其他的事睡大觉去了。你说这能是一回事儿吗?有时候东汉末年皇帝早上吃颗枣都怕自己上个史书,罗马那边皇帝家族换了一批又一批,都是“大家好我叫凯撒,昨天被刺了今天还是凯撒”,市井上却没人认真记着。

其实吧,咱中国历代王朝卖力地写年号、改朝换代,好像是分得一清二楚。你姓刘的我是汉,姓司马的我是晋,姓李的我是唐,换一茬人换一面旗,前朝清算的也溜溜的。可是到了西方那口径就不讲究了,“只要我喊自己是罗马人,哪管换几茬皇帝、几处都城,我罗马还在这儿呐!”你要挑理,他还真能据理力争。说起来,跟咱乡里爷们似的,原先姓王叫王李狗,现在还叫王李狗,不认贼作父还真不好意思。

你要往深处想想,这也不光是“名分”问题。汉朝一到顶,农田边儿上的种地人和市井里买卖的大娘,其实都盯着朝廷发大水,大官换天。按说人口养不下了,闹饥荒了,起义也就来了。赤眉、绿林、黄巾,都不是吃饱了撑的,人命值钱,有口饭吃谁还拼命闯祸?人都是活在锅碗瓢盆和血肉亲情里的嘛。汉末那场乱,多少刘姓哪怕就是一根筋往上爬,也捞不住那根断了的线索。你杀得热闹,最后还是一地鸡毛,史官搁墙根儿里招手:你们可别全断了,这年号还等着续呢。

罗马倒跟咱想象的套路不太一样。他们的皇帝啊,有时候不比菜市场小贩活得久。上一秒还在讲元老院传统,下一秒宝座就被政变换了主,不照样吹罗马的号角?反正只要“罗马”二字活着,皇帝死十回都热热闹闹。有意思的是,这种糊涂账也养成一股气儿——换了人不换牌子,小孩接牙买断“帝国奶粉”,外号依然是罗马。就像老祖母常说的,“叫啥都行,只要屋里还有人喊你回来吃饭”。

我有时候琢磨,东西方的记账法,跟家里老人在一本破本子上乱记家族事差不多。中国人爱较真,“你是几世孙?你跟咱家啥关系?”爷爷、祖宗、派系,算得明明白白。西方那套,你姓啥、搬哪住,不重要,反正我们都叫罗马。咱现在看着觉得罗马帝国挺“长盛不衰”,可拉近一看,改头换面的戏码演得一点不比中国少:蛮族入主,异族皇帝登基,分了东罗马西罗马,谁不是自己人?可他们嘴硬,铁了心守护罗马的“光环”。

有人笑说,其实中国这三百年一折腾,也算是种无奈。农田养几代人,人口到头儿,吃的没了,咋整?要么饿,要么造反。朝代像树上一茬茬果子,老了坏了就自己垮。罗马不那么care这些小弯道,他们的“罗马”,就像一家连锁店,谁来当老板随便,门口的牌子不能倒。“我们依然在,是罗马”——这气场,迷之稳定。

说到这儿,不得不说那些被“汉”字绕晕的忠粉。你瞅瞅,后头东汉、三国、晋,甚至有啥“陈汉”之类,刘姓的就跟打不死的小强似的,机会一到都往回翻旧账,“改变不了身世,就改朝代名呗”。旁人可能觉着莫名其妙,可人家自有自己的信仰,觉得汉朝的火还没灭完。

再琢磨下去,东西方还真是鸡同鸭讲。这边分朝代眼都不眨,那边反复讲“罗马”,几百年上下,“我们还是我们”。西方看咱们千年长河,反正就是中国,细分啥隋唐宋元明清,人家懒得跟你抠细节。其实你走进看人家历史,罗马后头的啥查理曼、神圣罗马,甚至俄国的彼得大帝都敢说自己是“罗马的儿孙”,这脸皮是真够厚。

忽然又想起天主教教皇们,也老是讲传承,讲“正统”,但谁坐那个位置,换了多少茬,他们也不说破。反正“正统在我”,朝代?噢,不好意思,我们不换名。

可能说到底,咱们求细节求的是“实”,他们维护的是一个“名”。东西方看待历史的味道不一样,一个像一户人家的账本,米少了盐多了都要记,一笔烂账还要追到亲戚五服之外;另一个像那老洋行的门匾,老板都换三轮了,招牌得亮着,还真有人信。

要不怎么说,历史这东西,看似铁板钉钉,其实全靠一口气!有人爱考证,有人痴守仪式,也有人佛系,觉得“只要不关门,咱们就还在”。你说合理不?反正,谁家都是一地鸡毛、一床夜话。大汉、罗马,都没逃过。

这罗马的1600年,其实究竟是啥意思?其实是人心里的一个梦——只要有人愿意喊一声“我是罗马”,罗马就还在那久久地“活着”。至于那汉灭几次、谁姓刘、民生烟火、米面油盐,对咱普通人,谁不是劫后余生里祈盼点好日子?

讲这么多,还是那句话:我们终究得问自己,想留一笔怎样的“账”。是年年记史,还是一口气吹到底?反正到最后,总有人会在夜里托腮发愣,唠一句:说到底,历史算不清全账,算的都是人心里的那点念想……

来源:田中劳作的农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