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美国明德学院宣布,其下属的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MIIS将逐步关停研究生项目。
大家好,这是 的第772篇文章。
“翻译人的天都塌了!”
当AI的浪潮席卷全球教育与就业市场时,第一个轰然倒下的学校出现了。
2025年8月,美国明德学院宣布,其下属的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MIIS将逐步关停研究生项目。
图源:The Middlebury Campus
这所被誉为“翻译界哈佛”的学府,曾培养出无数活跃在联合国、国际组织和跨国企业的精英翻译人才,如今却走向谢幕。
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淘汰一批又一批专业与岗位,而翻译行业,成为最先倒下的牺牲品。
翻译界哈佛落幕,蒙特雷高翻学院关停
这两天,被蒙特雷高翻即将关停的消息在留学圈和翻译圈刷屏了。
8月28日,宣布将于 2027年6月正式结束运作,全面停止招生,只保留少数线上项目。
也就是说,2025Fall的学生将成为最后一届“绝版”学生,但还没开学的他们就要面对学校倒闭的事实。
根据官网及校友公开信,关停是一个纯粹的财务决定,尽管学院为MIIS投入了大量资源并推出了新项目,但这两年招生人数和申请数量急剧下降,导致学院连续多年出现严重赤字,最终走到无法维系的境地。
图源:小红书
蒙特雷高翻之所以引发如此轰动,是因为MIIS在业界的地位举足轻重。
蒙特雷国际研究院是明德学院下属研究生院,主校区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市。
学院成立于1955年,前身为蒙特雷外国语学院,下设国际政策与管理、翻译与语言教育两大研究生院,开设国际政策、翻译、口译、本地化管理等领域的硕士项目。
其翻译与口译专业和巴黎高等翻译学院、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口译学院并称世界三大顶级翻译学院,被无数翻译与国际关系专业的学子奉为圣地。
小红书博主@小王爱学习 曾提到,蒙特雷是大学时期的梦校,大学四年英语专业,有三年半的时间都在努力往成为一名优秀口译员方向发展,努力进入高翻班,参加口译队,重复考雅思到高分就是为了申请巴斯和蒙特雷。
图源:小红书@小王爱学习
这所学院虽然规模不大,学生总数不足一千人,但它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了体量本身。
因为蒙特雷在专业翻译、口译、国际安全、公共政策与环境研究等领域培养了大批活跃于联合国、欧盟、世界银行、国际媒体与跨国公司的精英人才,因此有“翻译界的哈佛”之称。
突如其来的关停消息,对于不少校友与在校学生而言,这不仅仅意味着一所学校的终结,更象征着翻译行业危机正在到来。
另一位小红书博主@吉尔伯特 感慨道,大一的时候自己的老师就是口译方向,一直跟他们安利世界三大高翻院,很多人也把蒙特雷当做了梦中情校。原本想着过几年去朝圣,结果成为了一大遗憾。
图源:小红书@吉尔伯特
有人甚至已经担心,国内以及其他高翻学院的项目会不会也步上关停的后尘。
图源:天上大风
一些准备考翻译硕士的学生也被冲击到,因为留给他们的选择也不多了,巴黎高翻和纽卡是他们最后的念头。
但是对他们来说,一个更显示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岸都没了,是选择继续游还是换一个呢?
图源:小红书@Troye Sivan
AI冲击下,翻译人已经没有未来?
面对蒙特雷的关闭,小红书博主@XXLIN1987 说出了背后的现实:
其实,这几年AI对翻译市场的冲击非常大。翻译公司大范围采用AI系统,直接减少了人类译员的需求。笔译如此,口译市场的变化只不过稍微慢一些...
蒙特雷的关闭,只不过顺应了时代的趋势。伤悲或者唏嘘,也无法抵挡时代的潮流。
毕竟,抱着算盘,怎么和使用计算机的人比运算速度、强度和难度?
图源:小红书@XXLIN1987
大部分人认为,蒙特雷的关闭和AI的冲击直接相关。
微软研究团队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基于对美国用户与Copilot超过20万次对话的分析,研究首次系统性地量化了不同职业被AI取代的风险程度。
结果显示,在40个“AI高暴露职业”中,翻译和口译人员位列第一。这一结论,与近年翻译行业普遍遭遇的寒冬形成了印证。
1.机器翻译的突飞猛进
从Google Translate到DeepL,再到如今的GPT-4、Gemini和Claude,AI翻译不仅在词汇与语法层面精确度越来越高,还能在上下文、语境、语气等方面实现母语水平的处理。
尤其是在科技、商务和法律文本中,AI已经满足大多数工作场景的需求。即使非翻译专业的员工,轻松可以完成一份材料的翻译。
图源:小红书
2.口译场景的逐渐渗透
过去人们常说,“AI也许能做笔译,但口译难度太高”,但这一说法也即将成为历史。
图源:小红书
打开我们的电脑,Zoom内置的AI翻译、微软Teams的多语言会议助手甚至腾讯会议实时翻译等都可以实现同步翻译。
跨国企业在内部会议中对AI口译的接受度大幅提升,这直接压缩了人类口译员的生存空间。
WAIC 2025大会上AI教父Hinton的演讲实时翻译
3.翻译就业市场的萎缩
在AI替代率高的背景下,人们对人工翻译与口译的需求也发生改变,高端需求集中于外交谈判、文学翻译、敏感机密场合,普通场景直接交给AI完成。
翻译学专业学生的传统就业路径,比如国际组织、出版社、媒体、企业翻译部等翻译岗位招聘越来越少。
即使有岗位,雇主也倾向于招聘能结合AI工具的人才,而不是完全依赖高成本的人工翻译。
图源:网络
换言之,AI时代,社会可能不再需要那么多翻译员,而是需要少量AI翻译监督员或校对专家。
翻译行业的变化就像是多米诺骨牌,一块倒了,后面跟着倒。
蒙特雷的关停,就是这个趋势的缩影,当就业出路越来越窄,家长学生看不到出路,学校自然也撑不下去。
AI冲击下的第一批受害学生,如何自救?
蒙特雷的关闭,不仅意味着一所传奇学院的落幕,也把翻译专业的留学生们推到了一个尴尬的处境。
作为AI冲击下最早受到波及的一批人,如何自救已经成为大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不少从业者和过来人其实早就意识到,单纯依赖翻译技能,已经很难支撑一份长期稳定的职业生涯。
机器翻译和AI工具的普及,让市场对纯翻译人才的需求急剧下降,而跨语言+跨领域的复合能力才是新的竞争力。
图源:小红书@小薰天天向上
过去,语言本身是一种稀缺技能,但今天,它已经成为一种基础配置。真正能让人脱颖而出的,是语言与别的能力结合,比如语言+技术、语言+行业、语言+传播。
从趋势来看,语言相关的职业道路正在发生重组。一方面,传统的同声传译员、自由笔译员越来越难以维持高质量就业。
另一方面,新的岗位正在涌现,本地化项目经理、语言数据标注和优化人员、AI语言产品训练师、跨境合规专员、全球化运营支持...
这些职位依然需要语言功底,但更看重的是如何把语言与技术、项目管理、行业知识结合起来。
对于翻译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意味着不能只把自己定位为“译员”,而要主动向“语言应用专家”转型。
首先,在学习阶段就要尽快拓宽视野。单纯追求语言能力的提升已经不够了。
翻译硕士课程如果不融入跨学科元素,迟早会被淘汰。学生要主动补充技术类课程,比如CAT工具的熟练使用、语料库的构建与管理,甚至是AI语言模型的后编辑技巧。
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兴趣方向,选择一个行业作为着力点。
比如对商业感兴趣,可以去学跨境电商、国际商务谈判;对科技感兴趣,可以补充数据分析、网络安全的课程。
未来的价值,不在于你会多少词汇,而在于你能否用语言在一个具体行业里解决问题。
很多英专生、翻硕生,习惯于不停考证、参加竞赛,积累一大堆头衔和奖项。
但在就业市场,这些证书的实际价值非常低。比起荣誉满身,企业更看重你是否能独立完成一个本地化项目,是否能在AI辅助翻译环境下交付高质量成果。
对于学生来说必须尽早跳出单一的路径,把语言当作一把钥匙,去打开更广阔的行业大门。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的自救。
写在最后
从一个更大的角度来说,翻译的今天,可能是其他专业或职业的明天。
当AI的浪潮涌来时,不止翻译会被替代,很多专业和职业都在经受一场重新洗牌。
在过去,会计是一个非常稳定的职业。无论公司大小,都需要人来做账、审计和报税。
但现在,AI财务软件可以自动读取发票、生成报表,甚至提前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审计公司也在尝试用AI进行审计,比人工抽样更全面、更高效。
图源:CNN
很多人怀揣着揭示真相的梦想进入新闻院校,但现在《华盛顿邮报》《路透社》都已经在开始试验用AI写新闻,AI正在逐渐取代初级记者的角色。
法律曾经是金领行业,但现在ChatGPT已经能进行法律检索、生成合同模板,甚至回答基础法律咨询,没有人脉和资源积累的法律毕业生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在计算机行业,AI同样在“反噬”它的创造者。
很多人以为写代码是创造性技能,但今天,GitHub Copilot、ChatGPT 等工具已经能够自动生成可运行的程序,很多重复性编程工作正在被迅速替代。
图源:ynetnews
那么,留给年轻人的问题是,学什么才不会被取代?
一个很悲观的回答是,没有哪个专业100%不会被取代。几乎所有领域,都会在未来几年内感受到AI的冲击。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AI不是敌人,而是一个超级工具。如果把它看作对手,就会陷入焦虑。但如果把它当作助手,就可能释放出更大的潜力。
也就是说,未来的竞争力,不再只是精通一个专业,而是能把多个领域整合起来,能和AI合作,能做AI做不到的事。
近期直播推荐
从翻译到会计、新闻再到编程,AI 的冲击已经不再是局部现象。对家庭来说,比起焦虑,更重要的是提早布局,为孩子找到能与 AI 共存、具备复合竞争力的道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你正身处新加坡,或者孩子就读于本地国际学校,可以关注我们即将举行的线下讲座:
9 月 27 日|2025 EduKnow 英美留学分享会·新加坡站
本次活动聚焦 英美本科申请,特别面向新加坡国际学校家庭。现场将解析最新的申请趋势与案例,帮助家长更清晰地理解如何在本地背景下规划升学路径。
活动还将涵盖 2026 美英港新申请季趋势、顶尖学府录取逻辑、申请策略、文书规划、竞赛提升、职业发展与海外生活 等话题。嘉宾包括申请导师、国际竞赛教练、藤校毕业生,以及不同领域的资深老师。现场同时设有留学博览会,便于与机构代表、顾问面对面交流,获取一手信息与建议。
无论你正在申请、提前规划,还是仅想探索更多可能性,这一天都值得留出时间。
来源:留学全知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