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令人难以忘怀的瞬间,或是壮丽的风景,或是深刻的感悟,亦或是来自朋友的温馨分享。近日,一位交往已久的驴友向我展示了一幅他旅途中拍摄的图片,这幅图片不仅记录了一段旅程的美好,更引发了我对书法艺术的深深思索。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令人难以忘怀的瞬间,或是壮丽的风景,或是深刻的感悟,亦或是来自朋友的温馨分享。近日,一位交往已久的驴友向我展示了一幅他旅途中拍摄的图片,这幅图片不仅记录了一段旅程的美好,更引发了我对书法艺术的深深思索。
图片中,一柱高高的石碑矗立在景区之中,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石碑的表面,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略显斑驳,但上面刻着的景区名称,却依然清晰可见,充满了生命力。这是一幅书法作品,用绿色颜料精心描绘,与周围的自然景色完美地融为一体,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
石碑上的文字,一共八个字,宛如一串精美的珍珠项链,串联起这片景区的灵魂。然而,开头的两个字,却如同被迷雾笼罩,让我无法辨认。我尝试着用各种方式去解读,却始终无法确定它们的身份。于是,我决定向朋友们求助,希望有人能解开这个谜团。
“国家森林公园”,头两字究竟读什么呢?我满怀期待地在社交媒体上发出了这个疑问,希望能够得到朋友们的回应。
在等待答案的过程中,我开始细细品味石碑上的书法作品。这不仅仅是一幅文字记录,更是一件艺术品,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书法家的心血和情感。
首先,让我将目光聚焦在开头的两个字上——尽管我无法确定它们的读音,但我可以感受到它们独特的韵味。在大小上,这两个字恰到好处地占据了石碑的开头位置,既不过于张扬,也不过于谦逊,与后面的文字形成了完美的过渡。在动与静上,这两个字则像是一对舞者,在石碑上轻盈地跳跃。
接下来,是“森林”二字。这两个字,如同两棵参天大树,屹立在石碑之上,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在欹与正上,“森”字微微倾斜,仿佛在风中摇曳,而“林”字则端端正正,稳如泰山,两者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在借与让上,“森”字的三木之间,笔画相互穿插、借让,既保持了整体的和谐统一,又展现出了书法艺术的精妙之处。而“林”字的两木之间,则更加注重空间的留白和笔画的呼应。
最后,是“公园”二字。这两个字,如同两位悠闲的老人,在石碑上漫步。在繁与简上,“公”字笔画简洁明了,而“园”字则笔画繁复多变,两者相得益彰,既展现了书法的简洁之美,又体现了其繁复之韵。在聚与散上,“公”字笔画紧凑而有力,仿佛是一个团结的集体;而“园”字则笔画分散而灵动,宛如一片自由的天地。在疏与密上,“公”字注重笔画的密集与呼应,使得整个字看起来更加紧凑有力;而“园”字则更加注重笔画的疏朗与留白,使得整个字看起来更加空灵而富有诗意。
其实,在这幅题碑作品中,这些字迹,虽然重复性多,但是,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也充满了新鲜感。
不仅如此,我们也会发现,这幅手稿,在通篇的布局上,也突出了一种舒朗的格调,不仅字距大,而且列距更大,这种状态,让人感觉神清气爽。
相信,这幅唯一的楷书题碑,也一定会为你带来新鲜的感觉,同时,也会为你带来一种视觉享受,希望朋友们看到后,也能够第一时间分享出来,让更多的朋友,尤其是年轻的朋友及时地看到,感受书法的独到魅力。
不仅如此,在今后的书法作品创作中,我们也要关注,笔画上的变化,尤其是对于一个字内相同的笔画,这种笔画,一定要有变化性,否则就会变得机械,呆板,不是吗?
在这幅作品中,其中,“党”字的四点水,在书写上,不仅有着彼此的照应,而且你会发现,两边的点笔比较饱满,比较大,中间的两个点笔,比较小,而那种连带的关系,却表现的十分到位,完美。
相信,这样的楷书,也一定会对你产生积极的影响的,同时,也期待你能够分享更多更加优质的内容,为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弘扬书法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除了墨色上有着一种浓重的状态之外,我们也能够看到,这里的字迹,在字形上,都是一种方方正正的状态,那种正大气象,也表现的十分完美,这一点,相信也一定能够惊艳到你的。
从这份字体上,我们也能够学习到不少的内容,诸如如何规避呆板机械,而这里的字就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来源:书画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