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九月农事技术要点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31 08:11 1

摘要:九月,正值水稻生长的关键转折期,早稻已进入收获收尾阶段,中稻逐步迎来成熟季,晚稻则处于灌浆结实的核心时期。此时的农事操作不仅关乎当季水稻的产量与品质,更对后续农业生产布局有着重要影响。需根据不同稻作类型的生长特点,科学落实田间管理措施,确保水稻生产有序推进。

九月,正值水稻生长的关键转折期,早稻已进入收获收尾阶段,中稻逐步迎来成熟季,晚稻则处于灌浆结实的核心时期。此时的农事操作不仅关乎当季水稻的产量与品质,更对后续农业生产布局有着重要影响。需根据不同稻作类型的生长特点,科学落实田间管理措施,确保水稻生产有序推进。

早稻:精细收获,保障颗粒归仓

九月上中旬,早稻已完成生理成熟,进入集中收获期。此时的核心任务是把握最佳收获时机,减少损耗,确保稻谷质量。

收获时期的把控是关键。当早稻稻穗基部谷粒变硬,籽粒呈现品种固有的色泽,穗轴上部有2/3以上的谷粒变黄,即达到完熟期,此时收获最为适宜。若收获过早,籽粒灌浆不充分,千粒重降低,且青米率高,影响品质;若收获过晚,易出现穗上发芽、断穗落粒等情况,增加收获损耗。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避开阴雨时段,选择晴好天气进行收获,确保稻谷及时晾晒,降低含水量。

收获方式的选择应结合实际条件。规模化种植区域可采用联合收割机作业,作业时需调整好收割机的割台高度、行进速度和脱粒间隙,减少谷粒破损和漏割现象。人工收获则需注意割茬高度,一般保留15-20厘米,便于后续秸秆处理;收割后及时晾晒,避免堆捂发热导致稻谷变质。收获后的稻谷需经晾晒或烘干处理,使含水量降至13%以下,再进行清选、储存,防止霉变和虫蛀。

中稻:强化后期管理,确保丰产优质

中稻在九月处于成熟前的冲刺阶段,部分较早播种的中稻已进入黄熟期,需重点做好后期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为籽粒饱满奠定基础。

水肥管理需精准调控。此时水稻对水分的需求逐渐减少,但仍需保持田间湿润,避免干旱胁迫。可采用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即灌一次浅水后,待田面自然落干再灌下一次水,直至收获前7-10天断水,以促进根系活力,防止早衰。施肥方面,若田间水稻出现叶色发黄、脱肥迹象,可每亩追施尿素3-5公斤,或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50-60公斤,增强光合作用,提高籽粒灌浆效率。

病虫害防治不容忽视。中稻后期易受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侵袭。稻瘟病可选用三环唑、稻瘟灵等药剂喷雾防治;纹枯病可喷施井冈霉素、噻呋酰胺等药剂;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可分别使用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防治。施药时需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同时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规定,确保稻谷质量安全。

成熟收获需适时推进。当中稻籽粒90%以上变黄,穗轴干枯,即可进行收获。收获过程中同样需注意减少损耗,收获后及时处理秸秆,可采用粉碎还田、打捆回收等方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晚稻:聚焦灌浆结实,筑牢产量根基

晚稻在九月正处于灌浆期,这是决定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键时期,田间管理的核心是为水稻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籽粒充分灌浆。

水分管理需坚持“湿润灌浆”原则。灌浆期水稻根系仍需充足的水分供应,但长期深水层会导致根系缺氧早衰。因此,应保持田间浅水层与湿润交替,即每次灌水后,待田面水层自然落干至田面湿润时再补水,避免断水过早。一般在收获前5-7天停止灌水,以利收获。

养分补充以叶面肥为主。晚稻灌浆期对磷、钾元素需求较高,可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补充养分,提高光合效率,促进籽粒灌浆。常用的叶面肥有0.2%磷酸二氢钾溶液、1%尿素溶液等,每亩喷施50-60公斤,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对于生长较弱的田块,可适当增加尿素的用量。

环境调控与灾害防范需提前布局。九月下旬可能出现低温天气,若遭遇“寒露风”,会导致晚稻灌浆受阻,结实率下降。因此,需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在低温来临前采取灌水保温、喷施叶面肥等措施,增强水稻抗寒能力。灌水时保持3-5厘米的水层,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减轻低温对水稻的影响。同时,要及时清理田间沟渠,防止积水,避免根系受损。

病虫害监测与防治需持续进行。晚稻灌浆期主要病虫害有稻曲病、稻瘟病、稻飞虱等。稻曲病可在破口前7-10天喷施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药剂防治;稻瘟病(穗颈瘟)可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施一次三环唑、稻瘟灵等药剂;稻飞虱可选用噻虫嗪、吡蚜酮等药剂喷雾防治。施药时要注意均匀喷施,重点喷洒水稻穗部和叶片背面,提高防治效果。

总结

九月水稻农事操作需根据早、中、晚稻的不同生长阶段,精准落实收获、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灾害防范等措施。早稻要抓住晴好天气及时收获,确保颗粒归仓;中稻需强化后期管理,促进籽粒成熟,提高产量和品质;晚稻则要聚焦灌浆结实,通过合理的水肥管理、环境调控和病虫害防治,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利天气,为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在农事操作过程中,要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风趣一半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