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时代的精神谱系中,雷锋精神熠熠生辉,激励着无数人砥砺前行。而有这样一位践行者,他以自己的人生轨迹,生动诠释着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他就是卜金宝。作为西城区军休六所的军休干部、二级英模,原解放军报社高级编辑,现任雷锋杂志社雷锋精神传播中心主任兼雷锋宣讲团团长,
在新时代的精神谱系中,雷锋精神熠熠生辉,激励着无数人砥砺前行。而有这样一位践行者,他以自己的人生轨迹,生动诠释着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他就是卜金宝。作为西城区军休六所的军休干部、二级英模,原解放军报社高级编辑,现任雷锋杂志社雷锋精神传播中心主任兼雷锋宣讲团团长,同时也是西城军休老兵宣讲团成员,卜金宝的一生,是与雷锋精神深度交融、不懈传承的一生。
1974年12月,卜金宝怀揣着对军旅生涯的憧憬与报效祖国的壮志,踏入绿色军营。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每一次雷锋精神教育、人民军队光荣传统教育以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教育,都如同一束束强光,照亮他的精神世界,为他树立起一座又一座不朽的榜样丰碑。
1990年,命运的齿轮将卜金宝带到了解放军报社。在精心编发文稿的同时,卜金宝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凭借着扎实的专业能力和不懈的努力,他两次代表解放军报社和解放军总政治部参加全军理论研讨会,并凭借出色的表现斩获殊荣,为报社赢得了荣誉,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后,卜金宝来到了被誉为解放军报社第一组的政教组,负责全军新老兵宣传工作。在这个与部队官兵紧密相连的岗位上,他一坚守就是八个春秋。八年里,他每日与官兵们倾心交流、共同学习,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点滴、训练日常和内心世界。官兵们的热血青春、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如同一股股清泉,源源不断地滋养着卜金宝的创作灵感。他用心记录下每一个感人瞬间,积累了大量珍贵的故事和深刻的心得,这些素材成为他后续宣传工作中的宝贵财富,也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军人的使命与担当。
从2003年起,卜金宝肩负起全军老干部宣传的重任,这一干就是漫长的14年。14年里,他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地,采访了上千位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老将军、老红军、老八路和老战士。那些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舍生忘死的英雄事迹、坚定如磐的理想信念,通过老人们的讲述,如同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卜金宝眼前徐徐展开。他认真倾听、详细记录,采访视频累计长达500多小时,采访录音达400余万字。他所做的这一切,为党和军队留存下一笔无比珍贵的历史资料,让后人得以透过这些文字和影像,触摸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精神。
在践行雷锋精神的道路上,卜金宝与乡亲们携手踏上了一条充满温情与大爱的感恩之路——为烈士寻根,让英魂不再孤独,让烈士的精神得以传承延续。
在卜金宝的家乡山西省万荣县荣河镇荣河村烈士陵园,静静长眠着32位解放战争时期英勇牺牲的烈士。然而,由于战争的残酷、岁月的侵蚀以及县域变迁等复杂原因,他们成为无名烈士,其姓名和身世逐渐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为了让这些烈士“回家”,让他们的亲人能够找到心灵的慰藉,万荣县一群满怀热忱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自发组成了“三老”志愿者团队。他们不辞辛劳,辗转数千公里,四处寻觅无名烈士及其家人的线索。终于,在历经无数个日夜的艰辛努力后,他们成功找到了32位无名烈士的档案和后代。那一刻,烈士们得以正名,亲人们得以慰藉,而卜金宝心中那份对英烈的崇敬与对使命的担当,也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怀着同样炽热的感恩之心,卜金宝和家乡的志愿者们又踏上了另一段追寻历史的征程。从2020年开始,他们沿着当年八路军东渡黄河的路线,实地考察、深入调研。通过大量的走访和研究,卜金宝精心撰写了长文《八路军抗战地标庙前渡》,旨在留住这段承载着民族希望与抗争精神的珍贵历史。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但卜金宝对雷锋精神的传承与践行从未停歇。他用一场跨越时空的爱的“接力”,将温暖与希望传递给更多的人,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广袤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他是雷锋精神的忠实传人,是新时代的榜样力量,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以实际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奉献篇章。记者任钗宁 通讯员郭玉涓文
来源:北京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