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历朝所设、所属行政区划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31 06:00 3

摘要:益州犍为郡武阳县、南安县;益州江阳郡江阳县、绵水县、汉安县、常安县。

秦时:

置武阳县,治所在今彭山区平获村与五一村交界处。

今眉山市主要分属:

蜀郡武阳县、南安县、严道县。

西汉时期:

今眉山市主要分属:

益州犍为郡武阳县、南安县;益州蜀郡广都县、严道县。

新朝时期:

改益州为庸部。

改犍为郡为西顺郡。

改武阳县为戢成县。

东汉皆复旧名。

今眉山市主要分属:

庸部西顺郡戢成县、南安县:庸部导江郡就都亭县、严治县。

东汉时期:

东汉永初元年(107年):

犍为郡徙治武阳县。

犍为郡还辖:汉安县、牛鞞县、江阳县、符节县、资中县、僰道县、南广县。

三国时期:

今眉山市先分属:

蜀汉:

益州犍为郡武阳县、南安县;益州汉嘉郡严道县。

犍为郡还辖:牛鞞县、资中县、僰道县。

后分属:

魏国:

西晋时期:

置平乡县,治所在今洪雅县西,后改为开刊县,后废。

今眉山市主要分属:

益州犍为郡武阳县、南安县;益州汉嘉郡开刊县。

犍为郡还辖:僰道县、牛鞞县、资中县。

东晋十六国时期:

东晋永和中:

侨置江阳县,治所在今彭山区东北。

侨置江阳郡,又作西江阳郡,治所在江阳县。

侨置汉安县,治所在今彭山区东北。

东晋孝武帝时期:

置常安县,治所在今彭山区东境。

今眉山市主要先属:

成汉:

后分属:

东晋:

益州犍为郡武阳县、南安县;益州江阳郡江阳县、绵水县、汉安县、常安县。

犍为郡还辖:僰道县、资中县、冶官县。

南朝宋时期:

今眉山市主要分属:

犍为郡还辖:资中县、僰道县、治官县。

南朝齐时期:

犍为郡徙治今宜宾市西南。

置齐乐郡,治所在今眉山市西北。

南朝齐建武三年(496年):

置齐通左郡,治所在眉山市。

今眉山市主要分属:

益州犍为郡武阳县、南安县;益州江阳郡江阳县、绵水县、汉安县、常安县;益州齐乐郡;益州齐通左郡。

南朝梁时期:

废汉安县、常安县。

置江州,又作西江州,治所在江阳县。

改齐通左郡为齐通郡。

改武阳县为犍为县。

南朝梁普通中:

置齐通县,治所在今眉山市,一说在今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

置怀仁县,治所在今仁寿县东。

置怀仁郡,治所在怀仁县。

南朝梁太清二年(548年):

置青州,治所在齐通县。

齐通县属青州齐通郡;齐乐郡属青州;江阳县、犍为县、绵水县属江州江阳郡;怀仁县属江州怀仁郡。

北魏时期:

置绵水县,治所在今彭山区东南。

西魏时期:

改犍为县为隆山县。

置蒲亭县,治所在今仁寿县南。

置灵石郡,治所在今彭山区东北。

和仁郡徙治今仁寿县贵坪。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

改怀仁县为普宁县。

废帝三年(554):

改青州为眉州。

西魏恭帝时期:

置青衣县,治所在今青神县瑞峰镇。

置青城郡,治所在青衣县。

恭帝二年(555年):

置通义县,治所在今四川眉山东坡区太和镇。

齐通县、通义县属眉州齐通郡;青衣县属眉州青城郡;齐乐郡属眉州;江阳县、绵水县属江州江阳郡;隆山县属江州灵石郡;普宁县、蒲亭县属江州怀仁郡;平井县、可昙县属江州和仁郡。

北周时期:

废江州。

废江阳郡、灵石郡。

改青城郡为青神郡。

改通义县为安乐县,后废。

改青衣县为青神县。

改绵水县为白水县。

北周闵帝元年(557年):

置陵州,治所在普宁县。

北周明帝时期:

改齐乐郡置齐乐县。

北周武帝时期:

改齐乐县为洪雅县,治所在今丹棱县。

置隆山郡,治所在隆山县。

齐通县、安乐县、洪雅县属眉州齐通郡;青神县属眉州青神郡;隆山县、江阳县、白水县属陵州隆山郡;普宁县、蒲亭县属陵州怀仁郡。

隋朝时期:

废眉州。

废江阳县入隆山县。

废白水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

废隆山郡、齐通郡、怀仁郡、和仁郡、青神郡。

改齐通县为广通县。

开皇十年(590年):

置始建镇,在今仁寿县东南,属蒲亭县。

开皇十三年(593年):

改洪雅县为丹棱县。

另置洪雅县,治所在今洪雅县。

开皇十八年(598年):

改普宁县为仁寿县。

隋大业三年(607年):

改陵州为隆山郡。

废蒲亭县入仁寿县。

大业五年(607年):

升始建镇置始建县。

隋仁寿元年(601年):

改广通县为通义县。

通义县、青神县、丹棱县、洪雅县属眉山郡(嘉州);仁寿县、隆山县、始建县属隆山郡(陵州)。

隆山郡(陵州)还辖:贵平县、井研县。

唐朝时期:

唐武德元年(618年):

复改隆山郡为陵州。

武德二年(619年):

复置眉州,治所在通义县。

唐武德八年(625年):

青神县徙治今青神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

陵州、仁寿县徙治今仁寿县。

武周圣历二年(699年):

始建县徙治今仁寿县始建镇。

唐先天元年(712年):

改陵州为仁寿郡。

改隆山县为彭山县。

唐开元七年(719年):

置平乡县,治所在今洪雅县西。

开元八年(720年):

废平乡县入洪雅县。

开元十四年(726年):

贵平县徙治今仁寿县贵平镇。

唐天宝元年(742年):

改眉州为通义郡。

唐乾元元年(758年):

复改通义郡为眉州。

复改仁寿郡为陵州。

通义县、彭山县、丹棱县、洪雅县、青神县属剑南道眉州(通义郡);仁寿县、贵平县、始建县属剑南道陵州(仁寿郡)。

陵州(仁寿郡)还辖:籍县、井研县。

五代十国时期:

今眉山市主要先后属:

前蜀、后唐、后蜀。

北宋时期:

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

改通义县为眉山县。

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

废始建县。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

废贵平县。

改陵州为为陵井监。

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

改陵井监为仙井监。

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

改仙井监为隆州。

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

复置贵平县。

眉山县、彭山县、丹棱县、青神县属成都府路眉州;洪雅县属成都府路嘉定府;仁寿县、贵平县属成都府路隆州。

隆州还辖:籍县、井研县。

元朝时期:

废贵平县。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

废隆州。

废眉山县、丹棱县入眉州。

废洪雅县。

今眉山市主要分属: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嘉定府路夹江县;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嘉定府路眉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嘉定府路眉州彭山县、青神县;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成都路仁寿县。

明朝时期:

明洪武九年(1376年):

废彭山县、青神县入眉州。

降眉州置眉县。

洪武十三年(1380年):

复升眉县置眉州。

复置彭山县、丹棱县、青神县。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

复置洪雅县。

仁寿县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成都府;彭山县、丹棱县、青神县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眉州;洪雅县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嘉定州。

清朝时期:

清康熙元年(1662年):

废彭山县入眉州。

康熙六年(1667年):

废青神县入眉州。

清雍正六年(1728年):

复置彭山县、青神县。

洪雅县属四川省嘉定府;仁寿县属四川省资州直隶州;丹棱县、彭山县、青神县属四川省眉州直隶州。

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

改眉州设眉山县。

眉山县、彭山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属四川省上川南道;仁寿县属四川省下川南道。

民国三年(1914年):

改上川南道为建昌道。

改下川南道为永宁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

撤建昌道、永宁道,辖县直属四川省。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仁寿县属四川省第二行政督察区;眉山县、彭山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属四川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四川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治所在眉山县,还辖蒲江县、邛崃县、大邑县、名山县。

新中国时期:

1950年:

眉山县、彭山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属川西行署区眉山专区;仁寿县属川南行署区内江专区。

眉山专区治所在眉山县,还辖夹江县、名山县、蒲江县、邛崃县、大邑县。

1951年:

新津县改属眉山专区。

大邑县改属川西行署区温江专区。

1952年:

撤川西、川北行署区,眉山专区、内江专区属四川省。

1953年:

撤眉山专区,眉山县、彭山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改属乐山专区。

1958年:

仁寿县改属乐山专区。

1959年:

废彭山县、青神县入眉山县。

废丹棱县入洪雅县。

1962年:

复置彭山县、青神县、丹棱县,属乐山专区。

1968年:

改乐山专区为乐山地区。

1985年:

撤乐山地区。

设地级乐山市,眉山县、彭山县、仁寿县、青神县、洪雅县、丹棱县属乐山市。

1997年:

设眉山地区,辖眉山县、彭山县、仁寿县、青神县、洪雅县、丹棱县。

2000年:

撤眉山地区。

设地级眉山市。

改眉山县设东坡区。

2014年:

改彭山县设彭山区。

眉山市辖东坡区、彭山区、仁寿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

眉山市:

2000年,撤眉山地区,设地级眉山市。

1997年,设眉山地区,因地区驻眉山县而得名。

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通义县置眉山县,因峨眉山而得名。

《太平御览》卷166引《益州记》云:峨眉山,两山相对,望之如蛾眉。

东坡区:

2000年,改眉山县设东坡区,因是苏东坡故里而得名。

彭山区:

2014年,改彭山县设彭山区。

唐先天元年(712年),为避李隆基讳,改隆山县为彭山县。

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52彭山县:因县之彭女山为名。

《华阳国志》云:彭祖冢及祠在此。后汉将岑彭死于此。又名彭亡山,亦名平模山。

《读史方舆纪要》彭山县:彭亡山,县东十里。《郡国志》:周末彭祖家于此而亡,因名。

《新唐书·地理志》彭山县:有彭女山。

《寰宇记》卷74彭山县:彭女山在县东北十里。

仁寿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普宁县置仁寿县。

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51:仁寿县从文帝年号。

一说以仁寿宫为名。

洪雅县:

北周武帝时期,改齐乐县始置洪雅县,治所在今丹棱县,后改为丹棱县。

《元和志》卷32洪雅县:县西有洪雅川,以名县。

隋开皇十三年(593年),复置洪雅县,治所在今洪雅县。

丹棱县:

隋开皇十三年(593年),改洪雅县置丹棱县,因县北有赤崖山,高耸赤色有棱,如鸟游之状,拱翼县治而得名。

青神县:

北周时期,改青衣县置青神县。

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52青神县:蚕丛衣青而教蚕事,蜀人神之,故曰青神。

来源:华夏文明hxw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