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情深润雪域 海河儿女践初心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31 06:00 4

摘要: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离太阳最近的高原之上,从医疗教育到乡村振兴,从基础建设到文化润藏……天津第十一批援藏干部在藏东雪域高原烙下了坚实的“津门印记”。

转自:天津日报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离太阳最近的高原之上,从医疗教育到乡村振兴,从基础建设到文化润藏……天津第十一批援藏干部在藏东雪域高原烙下了坚实的“津门印记”。

“三千里星辰万川,一颗心带砺河山。”这是天津第十一批援藏干部,昌都市丁青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秦绪斌写在日记本扉页的自勉诗句。前不久,刚刚结束重庆市万州区的支援工作,秦绪斌接到了援藏任务。

产业园区有哪些特色产品?当地人的需求是什么?如何培育拉动丁青县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丁青县,秦绪斌到岗后,便带着一系列问题,开始走访调研。他虚心向藏族同事请教,记录群众诉求。他说:“这里很美,我要真正了解这片土地,才能更好地服务当地百姓。”

天津第十一批援藏干部、昌都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韩存龙曾跟随第九批、第十批天津援藏队进藏工作,助力昌都市成为西藏唯一拥有电子物证实验室和完善枪弹检验实验室的城市。在韩存龙看来:“为昌都市人民服务、为昌都市发展尽力是最高的政治任务。”目前,昌都市公安局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检测中心在韩存龙的主持下启动试运行。守护一方百姓平安被这位“老公安”视为神圣的使命。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作为昌都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天津第十一批援藏干部王震常常深入昌都市卡若区噶玛乡、江达县岗托镇等地调研,与天津援藏前方指挥部10个工作组、昌都市有关部门座谈,听取少数民族干部群众意见,立足“天津所能、昌都所需”,高标准推进年度项目实施、“十四五”规划总结评估,以及“十五五”规划编制等重点任务。

初到昌都市,大家都体会到了海拔高、气压低带来的高原反应,但没有人退缩,依然坚持参加会议、走访调研。

天津第十一批援藏干部、昌都市卡若区经济信息和商务局副局长刘阳是一名“90后”,尽管眩晕恶心导致她难以入睡,可刘阳心中惦记最多的依然是援藏工作。到岗后,她第一时间梳理2025年天津援藏工作重点,同时发挥天津的资源优势,为当地项目牵线搭桥。当得知俄洛镇正在发展辣椒产业后,刘阳立即联系天津农学院,咨询辣椒专家意见,并为俄洛镇种植户策划“十五五”期间辣椒学习项目。刘阳认为:“援藏工作贵在‘造血’,对当地百姓来说,一个项目就是一份希望。”

天津第十一批援藏干部、昌都市江达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石晓磊曾是天津第九批援藏干部,此次再度进藏,其高原反应症状并未减轻。然而谈及工作,他依然能量满满,“近期主要在做两件事,一是梳理县域内的文化资源,力争让岗托十八军红色遗址、瓦拉寺藏传佛教壁画这些‘沉睡的宝藏’成为游客能触摸的故事;二是协助筹备江达县首届‘藏地文化体验季’。”

随着“组团式”教育援藏的号角吹响,天津第十一批援藏干部、昌都市实验小学校长周榕坦言,她选择提前进藏,抵达昌都市的当天下午,顾不上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便马不停蹄地到学校开启压茬交接模式。一连几周,周榕统筹各项工作,还制定了详细的三年支援方案和发展规划。她说道:“希望能在这片热土浇灌出鲜艳的教育之花。”

“何其有幸,能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承担援藏这光荣而神圣的使命。”采访中,天津第十一批援藏干部、昌都市文化和旅游局康巴文化艺术团副团长高昆格外激动。进藏第一天,他就参与到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昌都市表演方队的节目排练中。站在文化传承与传播的角度,他认为:“援藏不仅要带来技术和资源,还要融入真心、真情,以文化的交融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以初心赴使命,以热血暖高原,天津第十一批援藏干部扎根雪域,播撒希望,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实干诠释担当。

澜沧江畔高耸的天津广场鲲鹏雕塑,象征着津昌携手腾飞的壮志凌云。回望津昌两地31载壮丽征程,昌都市的沧桑巨变映照着天津援藏干部的初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天津援藏干部矢志不渝,继续书写光荣与梦想,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藏东大地绚丽绽放,为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天津力量”。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