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实话挺替她尴尬的,但细想想学长说的也没毛病。现在的年轻人谁不心疼自己的衣服?洛丽塔裙子动辄好几千,万一拉链被行李箱刮坏或者染上污渍,这笔账谁来付?
今天看到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开学第一天,有个女生穿了件洛丽塔裙子来报到,层层叠叠的蕾丝裙摆特别精致。
本以为能吸引学长帮忙搬行李,结果从出租车下来后愣是没人搭理她。后来她自己找了个学长,对方直接回绝:“别耽误你,我怕弄坏你衣服。”
说实话挺替她尴尬的,但细想想学长说的也没毛病。现在的年轻人谁不心疼自己的衣服?洛丽塔裙子动辄好几千,万一拉链被行李箱刮坏或者染上污渍,这笔账谁来付?
而且大部分学长都是来做志愿服务的,本身也没义务给陌生人冒这么大风险。
有意思的是,这事被发到网上后,很多家长反而站在学长这边。一位妈妈留言说:“现在哪个家庭不心疼钱啊,你穿这么贵的衣服出门,别人当然得先考虑自己的责任。”
还有人提到,搬行李本来就是体力活,穿着细高跟和蓬蓬裙走来走去,自己都不方便,别人帮了你反而容易磕碰。
其实这事儿让我想到大学里常见的矛盾。有人觉得大学要“重新做人”,就使劲在打扮上花心思,结果反而适得其反。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去年有个新生背着爱马仕包包来报到,结果整个迎新群都在传她“装阔”。
为啥会这样呢?我觉得关键还是“场合不对”。开学第一天本来就是乱糟糟的,搬箱子、排队、找宿舍,谁身上不沾点灰?穿得太讲究反而显得格格不入。
我有个室友就是个例子,她穿双运动鞋背个帆布包,走到哪儿都有学长抢着帮忙,后来她自己说:“轻装上阵,别人才敢靠近你。”
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新生觉得穿得好能交到朋友,结果适得其反。我见过有妹子化浓妆参加迎新晚会,结果被调侃“像是去相亲”。反倒是那些穿简单T恤、说话随和的,在社团招新时人缘特别好。
说到底,大学人际关系还是得靠平时。你穿再好看的衣服,不主动跟人说话也是白搭。
去年我参加辩论赛,有个选手穿得很朴素但口才好,现在整个院系的人都知道他。关键还是得让人觉得“相处舒服”,而不是“生怕弄脏你的衣服”。
现在有些学校开始提倡“轻装报到”,建议穿双舒服的鞋,带个结实的行李箱。我看挺对的,毕竟开学第一天能顺利把东西搬进宿舍,比什么都重要。至于穿得漂不漂亮?等熟悉了同学再说也不迟啊。
来源:育儿小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