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旅顺马营后的山坡下,有一片没有坟头的墓地。2001年1月,大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墓地里立起“旅顺监狱旧址墓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虽然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一片保护地,更不清楚保护的具体范围。这片墓地究竟掩埋了多少爱国同胞、抗日志
在旅顺马营后的山坡下,有一片没有坟头的墓地。2001年1月,大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墓地里立起“旅顺监狱旧址墓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虽然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一片保护地,更不清楚保护的具体范围。这片墓地究竟掩埋了多少爱国同胞、抗日志士和无辜百姓,至今没有确切的数字,成为不解之谜。
档案烧毁,墓地成未解之谜
1902年,沙俄统治者在元宝房修建了一座半成品监狱。1905年,日本人在此基础上大规模扩建,1907年10月20日正式启用。位于监狱东面约1公里处,马营后山坡下的三亩荒地用作监狱墓地。
旅顺监狱墓地
墓地分为临时墓地和合葬墓。坟地里掘有5条不足百米长的深沟就是临时墓地。地面上可见摆列整齐的小坟包,上面插着一块小木牌子,写着死者的名字。当时监狱规定埋葬满两年后可以迁走。沟里掩埋桶棺,死者的怀里放置一个小玻璃瓶装着写着死者名字的纸条。如果到期无人认领,待临时墓地葬满后,在附近挖掘一个大深坑,将尸骨掘出集中合葬,即合葬墓。70年代发大水,坟地东面沟边被冲毁。雨水过后,家住附近的于元春去沟里捡小瓶子,装树油子兑上水做浆糊用。
尸骸的怀里有一个装着死者个人信息的小瓶子
这片墓地使用时间长达38年之久。38年中这里共掩埋了多少人的尸骨,没有确切数字;在这里掩埋的是什么人,没有详细记载,成为不解的谜团。制造这个谜团的罪魁祸首就是旅顺刑务所最后一任刑务所长田子仁郎。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告无条件投降。当天,田子仁郎为了毁灭罪证,竟然私自下令将一切重要档案全部烧毁。而这些被烧毁的档案中就包括被关押、处死、病死“犯人”的档案材料。由于这一把火将摧残杀害中国人的罪行材料化为灰烬,给后人研究监狱和墓地真实情况带来了极大困难。
田子仁郎销毁档案的罪证
抗日放火团、地下情报人员等英烈长眠于此
在对墓地的调查采访中,家住上沟一个姓慕的老人说,小时候他经常看见有人从大狱那个方向抬着木桶向墓地走去,后边还跟着两个拿枪的看守。有一次他看见抬着的木桶竟然往外滴血水,感到非常恐惧,估计人是被打死的。
据田子仁郎在抚顺战犯管理所交代:“在我任职旅顺刑务所长期间,在押的被关押者中1年有100余名死亡者。对违反所谓"监规"者,我命令看守人员采用罚饭、灌凉水、关暗室、鞭笞、戴脚镣手铐等刑罚。死后的尸体是我命令埋在旅顺刑务所的墓地里。”在田子仁郎的授意下,1944年秋天,刑务所主任看守佐佐木将监押的一名中国平民用木棒活活打死。所以经常看见往坟地抬装尸体的木桶就不足为奇了。
今年85岁的葛乐同老人告诉我,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他在旅顺国营照相馆工作,一天单位领导安排他去马营后监狱墓地照相。来到墓地后,他看见文物部门正在进行现场挖掘,挖了一条5~6米长,近半米深的沟,露出的桶棺是一个挨着一个。桶棺直径约0.5米,高1米。老人感叹死的人太多了。
葛乐同老人60年代中期拍的片子
2016年夏天,葛乐同老人在墓地接受采访,介绍挖掘拍照经过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大连抗日放火团以日本军需品物资为重点,共进行57次爆炸放火。日本殖民当局疯狂镇压抗日组织,当时旅顺监狱的在押人数已超过2000人,被绞杀和迫害致死者也与日俱增。1940年12月9日、10日两天,大连抗日放火团纪守先等9人被绞杀。
大连抗日放火团的部分成员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很快陷入绝境,在旅顺监狱进行疯狂屠杀。根据敌伪资料的不完全统计,仅1942年到1945年8月,就有700多人被绞杀或迫害致死。由于战时日本国内财力困难,旅顺监狱的桶棺不再用来装尸体,而改为运送尸体活底桶棺。当年住在监狱墓地正前方不足百米有一户人家,2008年动迁后住在东明街。他家姓赵的老太太对我说,40年代,他在监狱墓地里看到犯人穿的衣服叫狗拖出来和现在监狱里展出是一模一样的。老人所见,证明了两个问题:一是被绞杀的人就是穿着囚服上刑场的,连衣服都不准换;二是没有棺木直接草草掩埋。
1945年8月16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第二天,监狱外已响起欢庆解放的锣鼓。监狱中不经审判就匆忙绞杀了抗日地下情报人员刘逢川、何汉清等5人。
散落在墓地里的水泥碑
墓地里,卧着一块条形水泥碑,上面阴刻“南无阿弥陀佛”6个字。碑和字浑然一体,没有雕刻的刀痕,感觉像是胎制的。这块碑究竟是何人所立,已无从考证,就其风格感觉是个外来品。也许是一种巧合,1956年田子仁郎被中国政府特赦遣返日本后,皈依佛门,烧香拜佛,在一个海滨小村默默度过晚年。“南无阿弥陀佛”能赎清对中国人犯下的滔天罪行吗?这篇文章在大连日报登载后,墓地里条形水泥碑就不见了。后来得知是监狱旧址展馆副馆长王珍仁带人运回馆内收藏。
墓地几次变更,面积不断缩小
上世纪60年代初,一个姓王的老人将坟地里一趟趟的小坟包平掉,种植粮食作物。1973年留城的知青组织集体劳动,在坟地里栽种桃树。当时栽树的负责人叫于元春,据他回忆,在挖树坑的时候,男子刨镐,女子铲土,有时一镐下去,就会把头骨刨出来。当时挖出了很多骷髅,还有上肢骨头和腐烂的木板。树坑回填的时候又把挖出的骨头埋了进去。由于坟地是熟土,后来水蜜桃结得特别大。
70年代,曾在监狱墓地里挖坑栽桃树的留城知青于元春。
前期的平坟种地、栽树,只是对地表有所损坏,并没有改变墓地整体形状。
2001年,坟地西南边进行房屋开发,迁走了后山上大量散坟,楼房没有占用监狱墓地。但是车库靠北边一趟根据山势走向来看,应该占用了监狱墓地。后来,终于被证实了。当年在工地负责水暖安装、家住启新街的孙师傅说,整个向阳家园施工期间,共有两处挖出棺木和尸骨:一处是在前面小广场那个地方挖出了一块大石碑和棺木;另一处是车库紧靠山下那一趟,特别是西南角,挖出了很多尸骨,一桶挨一桶。后来集中埋在东边车库后面的沟里。这应该就是当年坟地里作为临时墓地的长沟。
建车库占用了小部分坟地,改变了坟地的形状。当时墓地里如果有一块醒目的石碑,界定坟地保护范围,或者有栏杆圈定,恐怕就可以避免这种人为的破坏了。
2008年,墓地前边又开始了新一轮开发。6月的一天,工地上突然响起了鞭炮声。按常规开工和封顶才会燃放鞭炮,很少有中途放鞭炮的。附近居民感到奇怪,就跑去看光景。原来是因为在深坑底部挖出了集中掩埋的大量尸骨,施工人员感到不吉利而燃放鞭炮。这次挖掘,意外地证实了墓地里确实存在合葬墓。
楼房主体工程结束后,负责绿化的施工队开始砌周边的围墙,挖掘机将场地清理出来之后,几个庄河来的瓦工在坟地边上垒墙。那墙高出地面近1米,同坟地地面持平。一个工人告诉我,他看见木桶烂得只剩下一个轮廓了。这次施工又一次缩小了坟地的面积,再次改变了坟地的形状。
旅顺监狱墓地的现状
前年,又有开发商想动迁车库建高层,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没有动工。如果那里再建一座高楼,监狱墓地将再一次遭到破坏,且冬日里整个墓地上午将不见阳光。
2017年春天,有人在监狱墓地边上搞测量,我以为又有人要来开发了。一问才知道是监狱展馆丈量保护范围。这片监狱墓地真的应该保护起来,在西边修建墓地的正门,周边安装铸铁欧式栏杆,里边栽种松柏,中间修一座纪念碑。旅顺是一个不乏碑塔的地方,但这里真的少一座纪念碑,把抗日英雄们的名字和事迹刻上去,告诉我们的后人,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传播红色基因,旅顺监狱墓地就是很好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放火团纪守先、邱世显、邹立升、于守安、高绪慎、孙文凯等12人,延安来的地下情报人员刘逢川、何汉清等就长眠于此。
当年,革命先烈为了解放和自由大义凛然走向刑场,他们不会想到,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让他们的墓地不断地遭受侵占和如此荒凉。
清明将至,谨以此文,凭吊革命先烈!
2016年春天,本文作者在监狱墓地接受韩国电视台采访
来源:旅顺老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