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秀成是太平天国重要将领,被封为忠王,称荣千岁。在天京事变后,李秀成与陈玉成逐渐成为太平军的主要统帅,李秀成曾主持第二次击破清军设立在天京附近的江南大营。天京被清军攻陷后,李秀成带领幼天王突围,失散后被清军捕获,在狱中写下数万字的《李秀成自述》。
1962年8月30日,太平天国领袖李秀成的宝剑辗转重归祖国。
忠王李秀成佩剑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重要将领,被封为忠王,称荣千岁。在天京事变后,李秀成与陈玉成逐渐成为太平军的主要统帅,李秀成曾主持第二次击破清军设立在天京附近的江南大营。天京被清军攻陷后,李秀成带领幼天王突围,失散后被清军捕获,在狱中写下数万字的《李秀成自述》。
🤴太平天国后期著名将领忠王李秀成🤴
一生经历
李秀成是汉族客家人。幼时贫寒负债尤多,十岁后便要工作帮补家计。少年曾随舅父读过三年私塾,所用教材乃当时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三国演义》,之后也曾从洪秀全研读四书。到了二十六至二十七岁间,听到洪秀全开始传播拜上帝会,李秀成也信了教。
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李秀成被升为军帅,同年改任监军,其后屡次升职。1858年天王洪秀全再设五军主将,李秀成被封为后军主将,于隔年被封为“忠王”。李秀成爱惜将才,对部下的缺点常予以包容,故部下对他衷心拥护。陈玉成对李昭寿的土匪作风很反感,李秀成却经常给予宽容。李秀成明知李昭寿、郜永宽、松王陈德风、妻舅宋永祺等有叛意,事先不加阻止,事后不加指责,乃至为其开脱。最终造成郜永宽等刺杀谭绍光,开城降清。
1860年3月,李秀成率军突袭浙江杭州城,“围魏救赵”之计纾解清军江南大营围攻天京的压力,3月19日(二月二十七日),攻破杭州汉城,满城驻防八旗因恐惧1853年太平军屠杀江宁满城的事件而殊死战斗,3月25日(三月初三日)清军支援赶到,李秀成撤军。
4月11日(三月二十一日),李秀成与侍王李世贤、辅王杨辅清会议于安徽建平,决定援救天京,次日杨辅清部大败清浙江提督郑魁士、进占高淳县东坝,再次日李世贤进占溧阳县。4月23日(闰三月初三日),李世贤攻破句容县,清副将梁克勋败走,李秀成由溧阳经过赤山进军天京。4月27日(闰三月初七日),各军分路进攻江南大营,4月28日(闰三月初八日),李秀成、李世贤、平西主将吴定彩与清江南提督张国梁激战,大败张国梁,占领淳化镇。5月2日(闰三月十二日),李秀成自江宁姚巧门进驻荆山尾,清军和春、张国梁、王浚等于清波门陈家桥督战防守。
5月6日(闰三月十六日)清晨,李秀成与李世贤、杨辅清、英王陈玉成、吴定彩、靖东主将刘玱琳、前军主将吴如孝、右军主将刘官芳、定南主将黄文金、求天义陈坤书攻破天京城东小水关清军营垒,和春、许乃钊、王浚向镇江撤退,张国梁断后,天京解围。
5月11日(闰三月二十一日),李秀成与各王入天京城庆贺,商议战略,李秀成与干王洪仁玕力主乘胜攻略江南,天王采纳,由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黄文金、刘玱琳联合东征江南,定限一个月回奏。
5月15日(闰三月二十五日),经过句容,攻向丹阳,5月19日(闰三月二十九日),李秀成与李世贤、杨辅清、刘玱琳攻破丹阳,张国梁溺死,王浚、总兵熊天喜、副将蔡其容、知县方济泰战死,和春、许乃钊退往常州府城。
5月22日(四月初二日),李秀成与李世贤、杨辅清逼攻常州。5月26日(四月初六日),攻破常州,部下于常州府城进行屠城,居民自杀及被杀众多。
5月29日(四月初九日),李秀成进攻无锡县城,遭到提督张玉良、总兵刘季三击败于城西北的高桥,李秀成军伤亡数千;次日,李秀成亲率亲军由惠山与营天义李远继强攻无锡城西门,击败张玉良、刘季三,张玉良等退往苏州,李秀成以部下黄和锦留守无锡。
6月1日(四月十二日),李秀成与李世贤抵达苏州阊门,次日以内应进占苏州城,巡抚徐有壬、按察使朱钧自杀。
同年下半年,在援救安庆的军事行动中,李秀成率军西进,次年上半年进至湖北东南部,在附近地方招兵30万人,在知道其它地方的太平军吃败仗后,放弃进攻武汉三镇,改向东进军。
1861年,李秀成第二次围攻杭州城,秀成调整缓和对满人的政策,预先请天王洪秀全“御批”赦免满洲旗人,12月29日(十一月二十八日),攻破杭州汉城,浙江巡抚王有龄悬梁自尽,李秀成致书杭州将军瑞昌议和,表示愿释放八旗全军回家,满城继续死守,四日后攻破杭州满城,李秀成“当即传令诸军”,对“被获满洲兵将”不准杀害,不愿投降者,给路费,“准其回国”;杭州八旗战死、被杀、自杀八千余人,已少于江宁满城之死者人数。
1862年李秀成率军攻上海,在清军和洋人联合抵抗下,太平军虽然有些进展,兵至现今上海思南路一带,久攻之下仍未能占领上海。此时清军开始包围天京,李在下半年时奉命调集大军回救天京,猛攻四十多天仍未能击退清军,被迫撤退。
1863年上半年,天王洪秀全命李秀成率军渡过长江攻安徽,企图以进攻清军后方迫使包围天京的清军撤退,由于军中粮食不足,加上天京外围据点接连失守,李秀成被逼退回江南,太平军在该次出征损失惨重,“前后失去战士数万余人”,故湘军得增益7万兵力围攻天京。
苏州失守后,天京形势更为危急,年底时李秀成建议洪秀全“让城别走”,遭洪秀全拒绝。直至天京失守,李秀成留守天京。
1864年初湘军完全包围天京并于7月19日破城,李秀成带领幼天王洪天贵福突围。李秀成于危急时将座骑骏马让给洪天贵福,自己改乘劣马而被追上。曾国荃动用割其臂股肉的残酷刑罚。
李秀成在狱中写下数万字的自述,全书无结尾。自述原稿卷末第74页以后的内容部分被撕去,有传言谓他在被囚期间曾经游说曾国藩反清自立但未遂。
李秀成亲供手迹
1864年8月7日,被曾国藩下令处刑于江宁,免凌迟,处以斩首,终年40岁。在临刑前,李秀成毫无戚容,谈笑自若,并写有十句绝命诗叙其尽忠之意。李鸿章写信予曾国藩,表示在阅览完《李秀成自述》后,也感动赞誉李秀成是“英雄人物”。
忠王府
太平天国庚申十年(1860年)李秀成取苏州时,以拙政园旧址为基础,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建成公署、住宅、园林相结合的宏伟建筑群——忠王府(今江苏省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204号)。
忠王府是太平天国留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建筑物,也是中国历史上遗存下来最完整的农民起义军王府。1960年后改为苏州博物馆馆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撤销,1981年恢复)。
李秀成佩剑
1960年,英国学者柯文南(C.A.Curwen)在大英博物馆所藏常胜军头目戈登手书的备忘录中发现,戈登在太平天国甲子十四年(1864年)协助清政府剿灭李秀成的堂弟李世贤时,从被洗劫一空的侍王府获得了这把宝剑。经查阅资料得知,这把宝剑起初是天王洪秀全赐给李秀成的,李秀成最后一次回救天京时,转交给李世贤。戈登回英国后,将宝剑赠给维多利亚女王的堂兄弟、当时的英国陆军总司令剑桥公爵。
经过辗转访求收藏者后人,柯文南购得这把宝剑,于1962年将其送回中国。这是当代发现的唯一一件太平天国高层将领的佩剑。此剑上镌有“李秀成”三字,剑把执手内侧刻“张玉清造”四字,剑柄另刻“张造”两字。
鞘为楠竹制,上包镀金银鞘箍,剑柄、剑鞘上精雕龙、凤、鹤、鹿、鹊、梅等图案。
——————分割线——————
- END -
编辑 | 卧阑听鱼
来源:历史有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