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力起跳,数智化引领下的“浦发优势”:归母净利增超10%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31 02:08 1

摘要:面对复杂经济环境与激烈市场竞争,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全国性股份行交出“双增”答卷——8月27日,浦发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该行实现营收905.59亿元,同比增长2.62%;实现归母净利润297.37亿元,同比增速达两位数,为10.19%。期末,该行资产

• 文|徐创浩 编|王娜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当前的银行机构不仅仅专注于做好当下眼前的业绩,更将时代环境纳入考量,追求立足长远的高质量发展。

面对复杂经济环境与激烈市场竞争,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全国性股份行交出“双增”答卷——8月27日,浦发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该行实现营收905.59亿元,同比增长2.62%;实现归母净利润297.37亿元,同比增速达两位数,为10.19%。期末,该行资产规模突破9.6万亿,较年初增长1.94%。

评价一家银行的发展,资本市场是一大重要参考要素。截至6月30日收盘,浦发银行今年上半年股价累涨34.89%至每股13.88元,居42家上市行之首。

市场的认可从何而来?拆解浦发银行的增长密码,量、价、险协同发展的背后,来自于战略层面以“数智化”赋能,深耕区域经济发展,建立并不断扩大“浦发优势”。

面对未来的新挑战、新机遇,在8月27日的业绩说明会上,浦发银行党委副书记、谢伟说道,一是紧抓政策机遇,助力培育新的生产力;二是聚焦“三超建设”,引领关键领域的突破;三是打造大服务体系,提升客户体验。


量质齐升: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不良率连降五年

无论是早早就发布的业绩快报,抑或指标更加全面的半年报,经营数据综合分析下,“稳中向好”是浦发银行上半年经营质效的精确总结。

事实上,早在4个月前的一季报里,浦发银行的营收、归母净利润就分别同比正增长5.94亿元、1.77亿元,在此基础上,中报里的浦发银行延续了一季度的向好态势,不仅营收持续增长,净利润增速更维持到两位数。这在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速普遍放缓,市场环境盈利能力普遍承压的当下,实属不易。

财报显示,截至6月末,浦发银行资产总额为9.6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4%;其中,能够带来较好的资产收益的本外币贷款总额(含票据贴现)5.6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51%;负债总额8.8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6%,其中,支撑净息差较好的低成本存款为5.5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71%。

资产规模持续扩表的同时,浦发银行在盈利能力上也保持稳健成长的势头。财报显示,2025年前六个月浦发银行累计实现营收905.59亿元,同比增加23.11亿元,同比增长2.62%;实现归母净利润297.37亿元,同比增加27.49亿元,同比增长10.19%。

之所以取得这一优异成绩,与浦发银行对资产负债结构的持续优化,和对经营成本的精细化管理离不开关系。贷款规模有序扩张,带来效益增长的同时,浦发银行存款成本有效压降,存款付息率较上年度下降30bps,一升一降间,净息差较上年末几乎持平;同时,报告期内,浦发银行业务及管理费同比下降3.3%,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1.53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浦发银行的非息净收入表现也较为亮眼。2025年上半年,浦发银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322.52亿元,同比增加20.50亿元,增长6.79%。

稳健经营始终是商业银行的底线。上半年,浦发银行资产质量继续向好: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1%,是连续5年下降后的进一步趋降;期末浦发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93.97%,较上年末上升7.01个百分点,是连续3年上升后的进一步趋升。


与时俱进:数智化战略精准赋能,“五大赛道”构建差异化竞争新格局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产业升级加速推进,新经济业态层出不穷……银行业的服务模式必须与时俱进。

总部坐落在金融创新前沿的国际金融中心,浦发银行定调“数智化战略”,并在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财资金融这五大赛道全速发力。

科技金融方面,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浦发银行借助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区位优势,早在多年前就将科技金融列为重点发展方向。到2025年上半年,浦发银行依托创新数智管理平台“抹香鲸”,服务近9000家科技企业;报告期末,浦发银行服务科技型企业超24万户,全国科创板上市企业超七成,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超八成。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和国内“补链强链”政策推动下,供应链稳定性已成为企业核心诉求。供应链金融方面,报告期末,浦发银行“浦链通”、“浦证通”、“浦贴通”、“浦订通”4个在线重点产品投放余额1772.35亿元,其中小微企业余额913.78亿元,占比达51.56%;浦发银行累计服务供应链上下游客户2.76万户,较上年末增加8717户,增长达46.08%;2025年前六个月,浦发银行在线供应链业务量当年实现3582.65亿元,同比增长达382.82%,拳头产品“浦链通”累计投放量突破千亿。

伴随共同富裕政策持续推进,普惠金融不再仅是政策要求,更是银行获取基础客群、沉淀低成本资金的重要方式。浦发银行深入推进普惠金融数智化转型,截至2025年6月末,浦发银行数字化产品“浦惠贷”系列余额近1,0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达85%;公司普惠两增贷款余额4961亿元;普惠贷款客户数超过42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1万户,其中,对公普惠客户较上年末增加超过6800户,增长30%。

跨境金融赛道中,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及企业全球化布局需求升温,为银行跨境服务带来巨大发展空间。浦发银行依托“6+X”跨境金融服务体系,打响“浦赢跨境”品牌。报告期内,浦发银行跨境交易结算量2.06万亿元,同比增长33%;跨境本外币贷款余额319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报告期末,浦发银行跨境多账户服务体系为1.1万户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跨境金融服务。

财资金融响应了居民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需求上升的趋势。报告期末,浦发银行财富管理信托管理规模突破43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0.64亿元,增长22.7%;公司管理个人AUM余额(含市值)4.29万亿元,较上年末净增4093.51亿元,增长10.55%;财资赛道的资产管理规模达2.97万亿元,较上年末净增2809.16亿元,增长10.44%;实现中间业务收入35.48亿元,同比增长23.75%。

业绩说明会上,浦发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谢伟强调,上半年业绩的取得,恰恰是因为数智化战略的引领和对整个全行经营能力的提升,使浦发银行的转型发展以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增长显现出来。数智化战略的实施,资产增长驱动引擎得以重塑,业绩增长可持续性有效提升、高质量发展安全性巩固增强。


根植沃土:立足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发展同频共振

2025年上海政府工作报告表示,上海经济规模进入了5万亿元以上的新阶段,成为中国首个“五万亿之城”。作为中国唯一总部在沪的全国性股份行,浦发银行自觉把自身发展融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以金融之力,深度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与上海发展同频共振,互助双赢。

服务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浦发银行深度参与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等创新策源地建设,围绕“股、债、贷、保、租、孵、撮、联”八大服务方向,提供多样化、特色化金融产品,报告期末,上海地区科创板上市企业合作占比近九成。

此外,浦发银行还积极支持上海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通过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先进制造装备等先导产业、重点产业主体的全方位资金需求,持续提升区域优势产业服务水平,到2025年6月,浦发银行上海地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403亿元;报告期内,实现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债券承销业务规模321亿元。

面对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的大环境、金融科技的创新颠覆和国际局势的种种不确定性,聚焦“上海主场”建设,无疑是浦发银行在股份行中人无我有的核心竞争优势。

2025年上半年末,浦发银行长三角区域贷款总额1.9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50%,占全行35.95%,存款总额2.5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64%,占全行45.66%,存、贷增量占全行增量近一半;盈利表现上,浦发银行上半年长三角区域营收占全行比达25.62%,营业利润贡献占全行比达34.83%。

为了让更多长三角区域的企业能够享受到自贸区金融改革的政策红利,浦发银行以上海自贸区金融便利化政策为核心,构建自贸联动平台,积极开展长三角地区自贸业务联动,对接企业跨境业务需求,加强资源和政策共享。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浦发银行长三角区域银团贷款余额4022亿元,全行占比66%;并购贷款余额1107亿元,全行占比49%;绿色信贷余额2994亿元,全行占比45%。

在长三角三省一市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浦发银行已在其中35个城市设立一级或二级分行,区域内百强县网点覆盖率超80%;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在长三角区设立分支机构近500家,服务企业客户45.3万户,服务零售客户5274.8万户。

纵观浦发银行2025年上半年的经营表现,可以看到一家全国性股份行在复杂环境中的战略定力和发展智慧。借时代之势、政策之势、区域之势,在黄浦江畔的这片金融热土上,“600000”这家老牌银行不断以稳健而坚定的步伐,搭赛道、夯基础、提质量、强队伍、增效益,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行长要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