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型开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5 04:10 2

摘要:“中国经济是在开放条件下实现快速发展的,未来,推动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表示,经济全球化进入调整期,确实给中国经济带来一些新挑战,但中国具有的市场优势、产业链优势、开放优势,为推

本报记者 张一鸣

“中国经济是在开放条件下实现快速发展的,未来,推动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表示,经济全球化进入调整期,确实给中国经济带来一些新挑战,但中国具有的市场优势、产业链优势、开放优势,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王一鸣是在3月24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经济全球化新趋势与扩大制度型开放”专题研讨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他指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全球化从高速推进期进入调整期,2020年暴发的世纪疫情和随后发生的俄乌冲突,造成全球化进一步退潮。经济全球化展现出与高潮期不同的轨迹与逻辑,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新特点,包括经济全球化从高潮期转入低潮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构、“全球南方”成为推动全球化重要力量、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加快重塑。不过,无论逆全球化思潮如何抬头,全球化既不会停滞,更不会终结。疫情后,全球贸易占全球GDP比重在上升,数字贸易正在成为全球贸易增长新引擎,大型跨国公司的跨国指数保持高位,这些都表明经济全球化正在以一种新的方式展开。未来的经济全球化必将是以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原则构建新的全球化秩序。

“经济全球化虽然遭遇逆流但并未停滞,中国仍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稳定力量,将以制度型开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王一鸣指出,中国扩大制度型开放,旨在提升国内规则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兼容性,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他建议,未来从五个方面推进相关工作。

第一,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当前,国际经贸规则加快重构,呈现从边境措施向边境后措施扩展的发展态势。中国将以加入CPTPP、DEPA为契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等领域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

第二,进一步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立足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以我为主”扩大开放,以自身开放促进世界共同开放,实现与世界良性互动。进一步扩大商品市场开放,加大自主降税力度,尤其是加大中间产品降税力度,促进深化分工。 有序扩大服务市场开放,逐步放宽电信、互联网、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准入限制,减少或逐步取消外资在服务业持股比例限制。有序推进资本市场开放,促进资本自由流动。稳步扩大劳务市场开放,简化外籍专业人才来华工作和居留手续,优化人才引进政策。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给予最不发达国家零关税待遇。完善非洲农产品输华“绿色通道”。

第三,以服务业为重点推进制度型开放。中国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开放仍有较大拓展空间。以服务业为重点进一步缩减负面清单,在保障产业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扩大服务业开放。进一步优化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与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两单合一”。

第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制度型开放的目标,就是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更加注重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化环境,更加注重建设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更加注重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贸易和投资规则。以世界银行新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B-READY)为参照,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补齐短板、弱项,积极探索原创性、差异化的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举措。

第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现有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未能有效解决发展失衡问题,难以客观地反映“全球南方”快速崛起的现实,经过改革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形成新型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将有利于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经济秩序。中国将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坚定维护并不断完善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数字化、绿色化等国际经贸新领域规则制定,为建设新型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