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水素:处暑至,秋燥起!四个警报别忽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9 15:00 1

摘要:处暑过后,暑气渐退,秋风送爽。然而,随着天气转凉、湿度下降,人体悄然进入“干燥模式”。许多人不曾意识到,初秋的干燥并非小事,若忽视身体发出的“干燥预警”,很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处暑过后,暑气渐退,秋风送爽。然而,随着天气转凉、湿度下降,人体悄然进入“干燥模式”。许多人不曾意识到,初秋的干燥并非小事,若忽视身体发出的“干燥预警”,很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第一个明显的信号是喉咙干痒与鼻腔不适。晨起时口干舌燥、喝水仍难缓解,甚至伴有轻微咳嗽,这往往是呼吸道黏膜缺水的表现。此时空气湿度降低,人体水分蒸发加快,若不及时补水,易导致咽炎或鼻炎复发。

皮肤与毛发的变化同样值得警惕。若发现小腿起屑、手臂干燥发紧,或头发枯黄易断,这些都是皮肤屏障受损、皮脂分泌减少的征兆。严重时甚至出现瘙痒或红疹,说明身体已处于缺水状态。

第三个信号来自 digestivesystem。秋季燥邪易伤肺肠,不少人会感到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或偶有口干舌苦。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呼吸道干燥常伴随肠道津液不足,不可单靠泻药解决。

更深层的警报是情绪波动与体力下降。秋燥耗气伤阴,有些人会莫名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或夜间睡不安稳。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实则是身体在呼吁:该润燥了。

应对秋燥并不复杂。饮食上可多吃百合、银耳、梨等润肺食材,避免辛辣烧烤;生活方面注意保湿,适当使用加湿器,减少沐浴时间与水温;作息宜早睡早起,适度运动勿大汗。防燥如防病,细微处见功夫。

处暑之后,唯有细心觉察、提早应对,方能安稳度秋,保持身心润泽。

来源:健康赢得此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