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晚上11点半,我朋友在重庆点了份烧烤,不到20分钟外卖就到了。送餐的是个满脸疲惫的小哥,他说这是今晚第32单。我突然想到,这座城市的便捷服务,到底建立在什么之上?
晚上11点半,我朋友在重庆点了份烧烤,不到20分钟外卖就到了。送餐的是个满脸疲惫的小哥,他说这是今晚第32单。我突然想到,这座城市的便捷服务,到底建立在什么之上?
冬天,大雪满地,凌晨依然工作的外卖小哥
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我们确实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无论多晚,只要手指轻轻一点,热腾腾的美食、急需的药品、即时代驾服务都能快速送达门前。
但这背后是成千上万劳动者牺牲正常作息时间,奔波在城市各个角落。他们用健康和休息换取了我们的便利,而这个现象背后的经济逻辑远比“富人依靠穷人”更加复杂。
数据显示,滴滴司机平均单月实际到手收入为6740元,外卖骑手为5230元,代驾司机则以9380元位居榜首。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着无数小时的工作和牺牲。
这些工作者日均工作时间长得惊人:网约车司机需接单13.2小时,外卖骑手需完成超42单,代驾司机日均工作9.8小时且多集中在夜晚和凌晨。
他们的健康代价巨大:61%的网约车司机患上腰椎间盘突出,67%的外卖小哥出现膝盖积液,57%的代驾师傅患有酒精肝。酒精肝是因为在封闭车厢里,醉酒乘客呼出气体的酒精浓度是普通酒驾标准的 8 倍,二手酒精危害堪比二手烟,再加上天天熬夜,酒精肝就找上门了。这些数据描绘了一幅辛勤劳动的真实图景。
深圳华强北的“跑楼阿姨”们成了配送链条上的“隐形搭档”。她们与外卖配送员形成一种非正式的楼宇配送“接力”,有效解决了“最后100米”的难题。
这种零工经济模式具有高度灵活性和自发性。阿姨们可以自主决定工作时间和接单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时间自主”。
但这种灵活性也带来了风险和不稳定性。没有正式合同、没有社会保障,一旦发生意外或纠纷,维权难度很大。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提出的“社会共生理论”概括为三句话:“穷人不能再穷,富人不必出走,中产必须扩大”。
这种共生关系体现在多个层面。重庆推进的“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就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问需于民,围绕全时域、全龄段老百姓的需求,适时迭代服务目录和标准。
南昌需求响应式公交一年服务超18万人次,尤其受到老年人和通勤族的欢迎。这种服务模式有效破解了传统公交“定点定线”的局限,实现了“固定区域+动态路线+预约乘车”的创新运营。
Charities Aid Foundation的最新研究发现,低收入国家的人们平均将其收入的1.45%捐赠给公益事业,而高收入国家则只有0.7%。这表明财富并不总是与慷慨程度成正比。
有趣的是,35至44岁的人捐出的收入,几乎是65岁以上的人的1.5倍(1.18%对0.83%)。这说明年轻一代可能更具有社会责任感。
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受欢迎的公益事业是儿童与青少年,获得29%的人支持,而且在各大洲都是最受欢迎的事业。这表明社会对未来一代的关怀是普遍的。
重庆从三个方面纵深推进“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强服务事项统筹;坚持以村镇社区为阵地,进一步提升服务内容质效;坚持以多元合作为重点,进一步拓展可持续运营场景。
专家建议,对于“跑楼阿姨”这类零工经济形态,可以推行“跑楼服务者电子注册”制度:由平台提供备案入口,提交身份证、健康证明后生成二维码工牌。这样既能保障工作者权益,又能提高服务质量。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劳动者和被服务者的笑脸。也是社会财富分配体系下的无奈抉择。
来源:笑到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