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7日,美国对印度因进口俄罗斯石油而加征的所谓“惩罚性”关税正式生效,两道行政令叠加,印度关税飙升至50%。随即,印度总理莫迪被爆4次拒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电话,转头启动亚洲行,访问中国和日本。
据《印度时报》等印度媒体30日报道,8月27日,美国对印度因进口俄罗斯石油而加征的所谓“惩罚性”关税正式生效,两道行政令叠加,印度关税飙升至50%。随即,印度总理莫迪被爆4次拒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电话,转头启动亚洲行,访问中国和日本。
针对特朗普最新对印度采取的贸易措施,前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公开强烈批评。他说,这一波“大规模贸易攻势”不仅可能毁掉美国多年来拉拢印度对抗中国的努力,甚至还会把印度推向中国,“美国的全球品牌简直已经冲进马桶了”。这话说得有点直,但却特别形象。
先来看看这50%的关税到底有多厉害:7月31日先加征25%的“对等关税”,不到一周,又追加25%,简直是要把印度逼到绝路。受影响的不仅是印度的软件和服务业,连纺织、珠宝、海产品这些传统出口行业也都遭了重创。比如,印度最大的海鲜出口企业表示,关税让它们对美出口直接减半,不得不裁掉三分之一的员工。
莫迪政府的反应也很说明问题。据说特朗普连续打了四次电话,莫迪一次都没接——这在外交上几乎等于“拉黑”了。印度外长苏杰生更是公开直言,美国这么做“不公平、不公正、也不合理”。要知道,印度这些年一直是美国极力拉拢的对象,如今闹成这样,真是令人感慨。
连美国其他盟友也开始私下嘀咕。法国军队总参谋长布克哈德最近就警告说,欧洲再这样下去就要变成“餐桌上的菜”了。现在欧洲开防务会议,重点已经不是怎么对付俄罗斯,而是怎么“防着美国”——这话听着就让人心惊。
特朗普政府可能还没意识到,他们正在让美国变成全世界都要防备的对象。以前大家只担心对中国依赖太深,现在发现依赖美国同样危险,就好比原来你只防着小偷,现在连保安也得防着了。
印度被这么一逼,反而加速推进“自力更生”的计划。莫迪政府取消了原定8月底的美印贸易谈判,转头就去找中国和俄罗斯谈合作;他们还定下目标:五年内把和俄罗斯的贸易额做到1000亿美元,这速度可比原计划快多了。
印度国内也在大力推动“印度制造”。莫迪在独立日演讲中呼吁民众支持国货,很多商家都在店里挂起了“Swadeshi”(自产)的标识;印度还推出了“下一代改革”计划,重点简化税制、刺激内需——这些明显是在为跟美国长期较量做准备。
日本也跑来“加戏”,宣布未来十年要在印度投资10万亿日元(约680亿美元),这明摆着是给印度送温暖。同时,中印之间也在商量恢复直航、放宽签证;更有意思的是,两国还在讨论重启已经中断好几年的喜马拉雅边贸点。
说起来有点讽刺,现在很多国家的民调都显示,中国的受欢迎程度已经反超美国——就像班上曾经最受欢迎的同学,突然变成了大家躲着走的人。沙利文说,他出去访问时,听到各国领导人都在谈怎么“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这场景跟几年前大家讨论“减少对华依赖”时一模一样。
具体来说,这些国家都在忙什么?巴西在推动跟中国用本币结算,沙特考虑部分石油交易改用人民币,东南亚国家则在加速推进区域经贸合作;就连美国传统盟友欧盟,也在讨论减少对美元体系的依赖。
三点粗浅想法供大家细品:
1. 美国简直是在自拆台脚。过去几十年,美国靠提供安全保护和维护国际秩序赢得信任,可现在呢,动不动就挥关税大棒,连盟友都不放过。印度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本来美国想拉它制衡中国,结果一纸关税反而把印度推给了中俄。这样搞下去,谁还敢跟美国交朋友?
2. 信誉这东西建起来困难,毁起来容易。一旦被贴上“不靠谱”的标签,再想摘掉就难了,就像马桶水冲下去就回不来了。现在各国悄悄推动“去美元化”,就是怕哪天被美国掐住脖子;俄罗斯被制裁后加速去美元化,如今跟中国很多贸易都用本币结算,就是个例子。
3. 光靠强硬当不了老大。军力和制裁能让人害怕,但不能让人心服。真正的领导力应该来自吸引力,而不是威慑力。可现在美国越是挥舞大棒,就越显得外强中干。你看印度,被制裁后不但没低头,反而更坚定走自己的路。
说到底,美国的国际形象真是已经滑进下水道了。从印度不接电话、欧洲要搞“战略自主”,到各国加速“去美元化”,这些都说明大家正在学着绕开美国做事。
信誉就像一面镜子,打碎容易,重圆很难。美国如果真想重新赢得世界的信任,就得拿出长期稳定的政策,真正尊重国际规则、真诚对待盟友。
来源:史韵烽火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