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真价实的中华故土 – 越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30 20:40 2

摘要:“华越民族乃同文同种,和睦亲善,历二千余年”——76年前胡志明在《告华侨同胞书》中的宣言言犹在耳。今年7月越共总书记阮富仲逝世时,中国官方悼词称其为“亲密同志和真诚朋友”;继任者苏林8月甫一上任,第一个出访的国家就是中国。可转头越南防长潘文江就在马尼拉紧握菲律

现在中国与越南到底什么关系?或者说,两国关系到底如何?

中国和越南民族乃同文同种

“华越民族乃同文同种,和睦亲善,历二千余年”——76年前胡志明在《告华侨同胞书》中的宣言言犹在耳。今年7月越共总书记阮富仲逝世时,中国官方悼词称其为“亲密同志和真诚朋友”;继任者苏林8月甫一上任,第一个出访的国家就是中国。可转头越南防长潘文江就在马尼拉紧握菲律宾防长的手,誓言“深化军事合作”。众所周知,中菲摩擦不断,越南此举肯定不是善意。

这种看似矛盾的举动,其实也折射出越南对中国复杂的认知 —— 在越南人眼中,中国既是曾并肩前行的友好邻居,又有过让他们心存芥蒂的过往;既是曾传授制度与文化的 “老师”,又在历史上有过主权管辖的交集;既在关键时刻给予过支持,又让他们有过不安的记忆。而从中国人的历史视角来看,越南更是一段无法回避的 “中华故土” 往事。

说起 “中国故土”,可能有人会想到外蒙、外东北,甚至争议较大的阿富汗 —— 毕竟阿富汗曾是唐朝领土,长达92年(659-751年),时长几乎与元代相当,只是这段历史太过久远,痕迹渐淡,知晓者不多,阿富汗方面也未必认同。但越南不同,它曾是中国故土的历史,双方都有清晰认知,即便到了今天,这段过往留下的情结仍在。

祭祀征氏姐妹的祠堂

最能体现这种历史纠葛的,莫过于对 “民族英雄” 的不同定义。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调整越南地区税收政策,要求当地与内地一样缴税,这一举措引发了征侧、征贰姐妹的不满,她们借机煽动民众起义,不仅打败了当地官军,还攻占了交趾郡。公元42年,刘秀派伏波将军马援、扶乐侯刘隆、楼船将军段志率领汉军八千、交阯兵一万两千,连同两千艘车船水陆并进,前去镇压。汉军一路势如破竹,次年五月就击杀了征侧、征贰,将其首级传至洛阳。

征氏姐妹雕像

在中国人心中,马援平定叛乱、维护国家统一,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孙中山先生为蔡锷将军写的挽联 “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就以班超、马援这两位名将比喻蔡锷,足见马援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可在越南看来,这场起义是民族意识觉醒的开端,征氏姐妹成了反抗外来统治的民族英雄。有趣的是,中国近代对这段历史的表述也逐渐客观,1964年7月,周恩来总理在河内为二征陵墓献过花圈;文革期间,毛泽东在接见归国驻外使节时,也称赞征侧是 “了不起的女英雄”,同时也肯定马援 “确是一位名将,有政治头脑”,只是受限于阶级时代。

要理清中越的渊源,得从 “中国如何管辖越南” 说起。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兵征服南越和西瓯,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其中象郡是秦朝最南端的郡。《汉书・地理志》明确记载 “日南郡,故秦象郡,武帝元鼎六年开,更名”,《后汉书・郡国志》也有 “日南郡秦象郡,武帝更名” 的表述,这是中国首次对交州(今越南北部及中部部分地区)实施管辖。

直到唐朝灭亡,五代十国诸侯割据,交州才趁机走向独立

秦朝灭亡后,岭南地方官赵佗建立南越国,实际掌控交州。到了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在今越南北部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行政管理 —— 交趾郡治所就在如今的越南河内。后来汉武帝设十三刺史部,将包括这三郡在内的 7 个郡划归交趾刺史部,“交州” 这个名称也由此而来。从这时起,交州就一直在中国封建王朝的管辖范围内,直到唐朝灭亡,五代十国诸侯割据,交州才趁机走向独立。

公元939年,静海节度使吴权废除南汉政权任命的节度使职务,自立为王(史称前吴王),建都古螺,交州结束了一千余年的 “北属时期”,越南历史也从此开启独立篇章。五代十国时期,越南在白藤江之战中击败南汉,公元968年正式自立,而刚建立的北宋国力有限,没能实现对越南的统一,只能默认其独立地位。

不过,越南与中国的 “归属纠葛” 并未就此结束,明朝时曾有过一次短暂的 “回归”。明朝建文帝二年,安南(当时越南的称呼)发生内乱,权臣胡季犛把持朝政,杀害国王陈日焜,诛灭陈氏家族,改陈朝为胡朝,还谎称陈氏无后,向明朝请求册封。陈氏唯一幸存者陈天平历经艰险逃到明朝,向明成祖朱棣揭露了胡氏父子的篡位真相。朱棣本想调停,派五千士兵护送陈天平回国继位,可胡氏父子言而无信,不仅劫杀了陈天平,还全歼了护送明军。

朱棣派朱能为征夷将军,率号称80万的大军征讨安南

朱棣震怒之下,派朱能为征夷将军,张辅、沐晟为副将军,率号称80万的大军征讨安南。由于朱棣打的是 “恢复陈朝” 的旗号,得到了安南百姓的拥护,很快就平定了叛乱。永乐五年(公元1407 年),明朝改安南为交阯,正式设省,将其重新纳入中央王朝管辖。

但好景不长,从设省开始,越南民众的反抗就从未停止。1418年,黎利领导的起义军发动 “蓝山起义”,开启了长达十年的抗明战争。到了明宣宗时期,明朝因长期征战国力耗损严重,最终不得不彻底退出交阯。1428年,黎利称帝建立黎朝,明朝在越南的管辖彻底终结,中南半岛的经营也遭受重创。从那以后,越南就彻底脱离了中国中央王朝,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今天。

两千多年的历史交集,有过同文同种的亲近,有过主权归属的纠葛,也有过合作与摩擦。如今的中越关系,正是在这样复杂的历史底色上展开。就像中国举办抗战胜利纪念活动是为了坚守历史真相、守护和平一样,看待中越关系,也需要正视历史、尊重现实,在理解过往纠葛的基础上,寻找双方共赢的未来 —— 毕竟,邻里之间,唯有以史为鉴、坦诚相待,才能走出一条长久稳定的相处之道。

来源:完悟上智看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