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以发热、关节疼痛和皮疹为主要症状。“基孔肯雅”源于非洲坦桑尼亚的基孔肯雅地区,在当地语言中意为“弯曲的”,意指患者因关节剧痛而弯腰驼背的样子。
一、基孔肯雅热相关知识
Part.1
1
基孔肯雅热
1.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以发热、关节疼痛和皮疹为主要症状。“基孔肯雅”源于非洲坦桑尼亚的基孔肯雅地区,在当地语言中意为“弯曲的”,意指患者因关节剧痛而弯腰驼背的样子。
2. 传播媒介
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南京市常见的伊蚊种类是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
图1 白纹伊蚊
白纹伊蚊一生包括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蚊。其中,卵、幼虫、蛹都是生活在水中。
因此,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
图2 伊蚊生活史
白纹伊蚊主要在白天活动,上午6~8点、下午5~7点是其活动高峰期。
3. 流行地区: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我国已有部分地区出现病例。
4. 流行季节:主要流行于夏季和秋季。
5. 易感人群:各年龄人群普遍易感。
6. 潜伏期:一般为1~12天,多为3~7天。
7. 传染期:一般为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
2
典型症状
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疼痛和皮疹。
1. 发热:通常最先出现,持续1~7天。
2. 关节疼痛:急性期可出现多个关节疼痛或关节炎表现,主要累及手腕和脚踝等小关节。
3. 皮疹:发病2~3天后出现,多为斑丘疹或紫癜,可出现在四肢或全身,出疹后一般3~5天退疹。
整个病程通常持续5~7天,绝大多数患者病情较轻,少数人群可能出现并发症,如长期关节疼痛(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心肌炎、脑炎等,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二、学校/托幼机构防控措施
Part.2
1
专人负责
应落实专人负责校区蚊虫防制,掌握蚊虫防制知识。每日全面巡查积水情况。
2
组织培训
定期组织学校后勤、保洁等相关人员开展蚊虫防制知识培训。
3
常清洁
1.校园做好日常保洁,清除卫生死角、垃圾、废弃容器;
2.每3~5天清理一次水生植物、小型容器等积水;
3.储水容器严密加盖;
4.定期疏通沟渠;
5.必要时可请专业人员杀灭幼虫和成蚊;
6.室内区域需重点清理花盆托盘、饮水机水槽、空调冷却水等积水点;
7.蚊虫活跃时期或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流行时期,建议撤除花盆托盘,水培植物改用土培方式或定期换水、清洗根部、刷洗容器壁。
4
广宣传
1.通过健康教育课程、宣传栏、班级群等,普及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
2.组织师生开展清除积水活动,提高防蚊意识;
3.利用家长群、致家长一封信、布置家庭作业等方式,动员家长和学生在家齐动手、清积水、防蚊灭蚊。
5
早就医
1.做好晨午检,出现发热等症状的师生要及时就医;
2.如校园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应主动配合属地街道开展调查处置与应急灭蚊。
6
纱门纱窗
教室、办公室、集体宿舍使用纱窗,并检查纱窗完整性。
7
个人防护
在校园内活动时,避开伊蚊活动高峰(上午6~8点、下午5~7点),出门使用驱避剂,着浅色长衣长裤。
8
长效管理
实行防蚊责任制,将积水检查纳入每日安全巡查。定期开展防蚊专项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三、注意事项
Part.3
1. 鱼对大部分杀虫剂敏感,使用时,注意远离鱼类。
2. 严格按照药剂说明书使用杀虫剂。
3. 强化防护,化学灭蚊时,采用一定的防护措施,防止杀虫剂危害。
4. 使用热烟雾作业时,应避开人群和有火源的地方。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