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28日,泰和泰(上海)律师事务所在官方公众号发布一则维权声明,宣称代理虞书欣父亲虞丕杰名誉权案,指控抖音博主“老潘财商”以“背离事实真相的方式持续抹黑委托人”。短短三小时,声明阅读量破十万,却因未加盖律所公章引发行业地震。
2025年8月28日,泰和泰(上海)律师事务所在官方公众号发布一则维权声明,宣称代理虞书欣父亲虞丕杰名誉权案,指控抖音博主“老潘财商”以“背离事实真相的方式持续抹黑委托人”。短短三小时,声明阅读量破十万,却因未加盖律所公章引发行业地震。
微博认证律师“南风律师”率先开火:“泰和泰王云汪俊两位律师,你们是不会写律师函了么?连个公章都没有?”评论区迅速涌入律师群体接力质疑:“全国上千律师咋抬头?”#虞书欣父亲委托起诉老潘财商#话题下,程序正义之争瞬间盖过15亿国企资金的核心争议。
上海律协规定律师函需“盖章+签字”,但公众号声明属机构主动发布行为,其效力依据《民法典》取决于内容真实性及主体认证标识,而非公章形式。南风却将技术瑕疵偷换为“律所招牌崩塌”,煽动“全国律师蒙羞”的集体焦虑——这正是爆款必备的情绪杠杆。
泰和泰声明评论区迅速沦为律师“团建现场”。君合、金杜等红圈所律师被曝“等着看笑话”,某律师群聊天记录流出:“快转发让同行看看泰和泰翻车!”这种同行背书式传播,使专业质疑异化为流量狂欢,完美复刻“争议点×圈层共鸣=病毒传播”的爆款逻辑。
南风全程未分析虞丕杰案关键争议:华尚矿业是否违规占用国企资金?税务数据异常如何解释?反而聚焦公章缺失的皮毛问题。这种避重就轻策略,恰是《爆文创富指南》揭示的引流秘诀:“当事实复杂时,抓住可视觉化的细节引爆情绪”。
2025年律师人数突破75万,但传统案源渠道萎缩。某北京律所合伙人透露:“过去靠酒桌拿案源,现在年轻律师只能靠热搜搏出位。”
网红律师张华希的崛起印证此道:从B站无人问津到靠“双马尾”人设吸粉130万,非诉业务量暴涨300%。当专业能力让位于表演张力,律所官网的荣誉墙(如泰和泰入选LEGALBAND汽车领域顶级律所)反不如微博热搜有吸引力。
某娱乐法律师在群聊警告:“明星案子是双刃剑,吴亦凡当初也赢过名誉权诉讼,最后律所遭反噬损失远超律师费。”泰和泰的遭遇正印证此预言:声明发布12小时后,虞书欣紧急取消自然堂直播,品牌方损失预估超千万;律所官网加盟热线下涌现“你们公章都不盖还敢招人?”的恶意留言。
法律明确规定:经认证的机构官方账号发布内容,即视为机构真实意思表示。正如上海市律协内部人士解释:“公众号声明需通过律所账号审核流程,其效力等同于盖章文件,责任主体无可推卸。”
老牌律师坚持“盖章签字才严肃”,但数字化实践早已颠覆传统。泰和泰广州办公室2024年合伙人会议曾强调“运用新媒体平台做好文化宣传”,却未料到新媒体是把双刃剑——当声明被数万次转发时,传统文书规范已难适配即时传播场景。
真正的破局之道在于:
来源:法惠企业法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