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这位太后了不得!比武则天早600年称“朕”,执掌天下16年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30 18:00 2

摘要: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女性统治者可谓凤毛麟角。大家熟悉的有西汉吕雉临朝称制,唐朝武则天自立为帝2。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东汉时期,有一位女性统治者同样霸气十足——她不仅以太后身份执掌朝政长达十六年,还敢像皇帝一样自称为“朕”。

她临朝称制,自称为“朕”,以太后之身行皇帝之实,在男性主导的朝堂上开辟了一条女性执政的非凡之路。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女性统治者可谓凤毛麟角。大家熟悉的有西汉吕雉临朝称制,唐朝武则天自立为帝2。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东汉时期,有一位女性统治者同样霸气十足——她不仅以太后身份执掌朝政长达十六年,还敢像皇帝一样自称为“朕”。

这位女性就是东汉的和熹皇后邓绥。论辈分,就连武则天都得喊她一声“前辈”。那么,这位被历史 somewhat “忽略”的女性统治者,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邓绥出身南阳邓氏,家世显赫。她的祖父邓禹是东汉开国功臣,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父亲邓训官至护羌校尉,母亲则是光烈皇后阴丽华的堂侄女。

生于这样的名门望族,邓绥自幼就展现出非凡的才智。她“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甚至比她年长的兄弟们读经传遇到不解之处,都要向这个小姑娘请教

有趣的是,邓绥对当时女子该学的家务女红完全不感兴趣。她的母亲曾不解地问:“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你不学习针线女红来缝制衣裳,反而这么专心读书,难道以后要去考博士吗?)

面对母亲的疑问,邓绥表面顺从——白天学习女红,晚上却依然攻读经典。家人给她起了个“诸生”(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生”)的外号,足见她对读书的热爱。她的父亲邓训独具慧眼,认为这个女儿与众不同,家里大小事都经常与她商议。

永元七年(公元95年),邓绥被选入后宫。史书记载她“长七尺二寸,姿颜姝丽,绝异于众,左右皆惊”。当时年满十五岁的邓绥,容貌美丽出众,令人惊叹。

入宫后,邓绥深谙后宫生存之道,可总结为“恭敬谨慎”四个字。她侍奉当时的阴皇后十分恭敬,甚至到了小心翼翼的地步。

每逢宫廷宴会,各位嫔妃都争奇斗艳,打扮得光彩照人,唯独邓绥穿着素淡,衣装毫无装饰。如果发现自己的衣服颜色与阴皇后相同,立刻换掉。由于她身材高挑,每当与阴皇后一起被皇帝召见时,总是微微弯着身子,并且从不与皇后平起平坐或并肩而立,总是退后半步站立,显得非常谦卑。

汉和帝每次问她话,她常常迟疑片刻,等阴皇后先说完再回答,不敢抢在皇后前面说话。连汉和帝都不禁感慨:“修德之劳,乃如是乎!”(修养德行的辛苦,竟到了这种地步吗!)

然而即便如此谨慎,汉和帝对邓绥的日渐宠爱还是让阴皇后感到巨大威胁,越发忌恨邓绥。阴皇后甚至曾暗中施行巫蛊之术,想要加害于她。一次汉和帝病重,阴皇后私下对人说:“我要是得势,决不让邓家再留下一个活口!”

这话传到邓绥耳中,她流着泪对侍从说:“我竭尽忠诚、全心全意地侍奉皇后,竟然得不到她的保佑,反而因此获罪于天。”说罢竟要服毒自尽,被宫人阻止。宫人谎称汉和帝已病愈,邓绥信以为真,这才没有自杀。更令人惊异的是,第二天,汉和帝的病居然真的好了。

永元十四年(102年)夏,阴皇后因暗行巫蛊被汉和帝废黜。汉和帝认为“邓贵人德冠后庭”,便立邓绥为后。

元兴元年(105年),汉和帝驾崩。由于子嗣不多,邓绥只能立出生仅百日的刘隆为帝,即汉殇帝。邓绥作为皇太后代理朝政,开始了她长达十六年的实际统治

邓绥临朝期间,虽然名义上是扶持汉殇帝和后来的汉安帝代理朝政,但在当时的诏书政令中,她多次以“朕”自称,表明她实际上已经在实行皇帝的统治权。

她执政的时期,正值东汉自然灾害最频繁的阶段。《后汉书》和《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连续不断的灾难:延平元年(106年)“有石陨地四”,“郡国三十七大水,伤稼”;永初元年(107年)“郡国四十一、县三百一十五雨水。四渎溢,伤秋稼,坏城郭,杀人民”;永初三年(109年)“三月,京师大饥,民相食”...

这一时期,洪水、干旱、蝗灾和地震频发,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悲剧,被称为“水旱十年”。受古代“天人感应”观念影响,不少大臣将自然灾害与邓绥以女性身份临朝代政联系起来,认为这是上天对女主朝政的不满。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邓绥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救济灾民,安抚民心:派遣使者持节慰问受灾民众、将公田赐予贫民耕种、在受灾严重地区开仓赈济灾民、免除赋税、兴修水利等等。

每当听到各地汇报的灾情,邓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常常彻夜难眠,并亲自减少自己的衣食用度,用来赈救灾荒)。

邓绥执政时期,东汉王朝不仅面临内部自然灾害的挑战,还要应对外部敌人的侵扰。周边的匈奴、鲜卑、乌桓、羌等部族趁东汉困难时期不断侵扰。

永初元年(107年),邓绥诏令兄长车骑将军邓骘、征西校尉任尚率领五营及诸郡兵五万人,屯于汉阳以备羌人作乱。永初二年(108年),钟羌击败邓骘的军队,邓绥派梁慬率军还击,大破诸羌。

永初三年(109年),南匈奴将中郎将耿种包围在美稷。乌桓和鲜卑联络南匈奴进犯五原郡,与太守战于九原高渠谷,“汉兵大败,杀郡长吏”。在情势危急之时,邓绥派遣车骑将军何熙、度辽将军梁慬等击退南匈奴,“大破之”。

在平定周围部族叛乱后,邓绥还采纳班超之子班勇的建议,恢复敦煌郡守兵300人,设立西域副校尉居敦煌,恢复了东汉对西域的羁縻统治

作为女性统治者,邓绥的执政风格带有独特的温情。汉和帝驾崩后,按照惯例,后宫嫔妃需要迁去园陵居住。邓绥与后宫众人关系和睦,不忍她们离去,便下诏赐予她们王青盖车(东汉皇太子、皇子所乘之车)、王赤绶,提高她们的待遇,以表抚慰之情。

她在诏书中动情地说:“朕与贵人托配后庭,共欢等列,十有余年。不获福祐,先帝早弃天下,孤心茕茕,靡所瞻仰,夙夜永怀,感怆发中。今当以旧典分归外园,惨结增叹,燕燕之诗,曒能喻焉?”

邓绥借《诗经》中《邶风·燕燕》的离情别绪来表达对后宫众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她还下令核实“诸园贵人,其宫人有宗室同族若羸老不任使者”,让她们自行决定去留,不必老死园陵之中。

元初六年(119年),邓绥还下诏“征和帝弟济北、河间王子男女年五岁以上四十余人,又邓氏近亲子孙三十余人”,为他们开辟邸第,教学经书,并亲自监试。这所男女同校的贵族外戚小学,是中国历史上明文记载的最早的男女同校的官办贵族学校。有学者认为,邓绥将贵族女子纳入授学范围,“有怜惜贵族女性不识文化之情”。

永宁二年(121年),邓绥去世,谥号“和熹皇后”。她主政期间,正值东汉内有自然灾害,外有敌寇侵扰的困难时期。她救济灾民,抵御外敌,最终使东汉王朝得以延续。

元初五年(118年),平望侯刘毅上书汉安帝,认为邓绥有“兴灭国,继绝世,录功臣,复宗室”的功绩。

当然,也有人因为她在汉安帝成年后未还政于帝而指责其“贪权不释”;但也有人肯定她挽救东汉政局的功绩,称“和熹盛东汉”。

邓绥的执政经历也激励了一些后世女性以她为榜样。武则天“总禁闾之政,藉轩台之威,属皇室中圮之期,蹑和熹从权之制”;宋朝刘娥临朝时也称“如马邓流芳册书,此吾之志也”。

邓绥的是非功过,也像武则天留下的无字碑一样,任后人评说。但无可否认的是,在中国古代女性执政史上,邓绥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政治才能和历史功绩,值得被更多人知晓和记住。

这位在东汉历史中闪耀的非凡女性,以其智慧和胆识,打破了时代的桎梏,展现了女性在政治舞台上的独特风采。

来源:大嘉聊历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