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的研究团队,走访了800多名肠癌患者,结果一出,连我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原来这些人,还真有不少共同点。不是命运不公,而是生活里的细节,在不知不觉中把他们推向了深渊。
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叔走进诊室,脸色发黄、精神萎靡。
他坐下第一句话不是“医生我哪不舒服”,而是“我怎么会得癌?我从来不抽烟、不喝酒”。
这不是个例。几乎每个被诊断出肠癌的人,都带着满脸问号:我做错了什么?是不是太倒霉?是不是遗传?是不是吃错了?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的研究团队,走访了800多名肠癌患者,结果一出,连我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原来这些人,还真有不少共同点。不是命运不公,而是生活里的细节,在不知不觉中把他们推向了深渊。
你可能会想:我平时饮食很正常,怎么就和癌症扯上关系?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习惯——饭点不饿也凑合吃一口,蔬菜不爱碰,红肉不忌口,久坐不起还嫌运动“太累”?
别小看这些事,肠癌患者身上的“共性”,恰恰就藏在这些看似寻常的小事里。问题是,它可能正在你身上悄悄重复。
这项研究没有高深的医学术语,没有复杂的机制解析,只有一个又一个真实生活里的镜子。镜子里照出来的,不是别人,是我们自己。肠癌,不是突然降临的命运,而是日复一日的小错误,在某天悄然集结,突然爆发。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久坐。研究发现,超过一半的肠癌患者,每天坐着的时间超过8小时。不是说坐一坐就会得癌,而是长期缺乏运动、肠道蠕动变慢、代谢紊乱,才是问题的根源。
尤其是办公族、司机、程序员,每天屁股一沾椅子就是大半天,肠道像被打了结一样,时间久了,问题自然找上门。
再来看饮食结构。80%多的患者日常饮食中红肉摄入过多,蔬菜、水果摄入严重不足。
你以为吃一顿烤串、喝几瓶啤酒没什么大不了,可是你想过没有,肠道黏膜每天要处理多少高脂、高蛋白、高油的“垃圾”?久而久之,肠道的“过滤器”就会出现漏洞,癌变的风险也就水涨船高。
在这些共性中,另一个令人意外的,是排便习惯的改变。超过三分之二的患者,在发病前半年内就出现了排便异常:便秘、腹泻交替、大便形状变细。
但大多数人都没当回事,以为只是吃坏肚子,或者上火了。等到真正就医时,癌细胞早已悄然生根发芽。
问题是,这种肠道信号并不是突如其来的,它早有征兆,只是我们太容易忽略。再说得直白点,不少人连自己每天排便的样子都不记得,哪还能发现问题?
还有一点,研究人员特别提到:很多患者有家族史,但关键不在于是否有癌症遗传,而是有没有意识到这个风险。
很多人知道家里有人得过癌,但从不做检查,甚至连一次肠镜都没做过。不少人听到“肠镜”两个字就皱眉,觉得痛苦、不舒服、怕查出问题。可你怕的那一下检查,可能就是拯救生命的一道门槛。
筛查意识的缺失,是肠癌得以“潜伏”的温床。尤其是四十岁以上的人群,身体状态开始走下坡路,肠道功能逐渐减弱,如果还不重视体检,等到发现异常时,往往已经是晚期。早期肠癌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毫无准备。
再来看一个不怎么起眼、却很致命的共性:熬夜。这点你可能想不到,肠癌和睡眠也有关系?没错。长期睡眠不足,人体的激素水平会出现紊乱,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肠道菌群也会跟着失衡。
研究中,超过60%的患者有严重的睡眠障碍,或者长年熬夜。你白天吃得再健康,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也等于白费。
我曾遇过一个女患者,34岁,刚当上部门主管,每天加班到凌晨两三点,三餐不规律,靠咖啡和零食续命。
她说自己从来不觉得累,直到某天便血,去医院查出肠道肿瘤。她哭着问我:“是不是我太拼命了?”我沉默了几秒,说:“你不是太拼命,是太忽视自己了。”
还有一个让人警醒的地方是心理状态。不少患者在发病前,经历了长期的焦虑、抑郁、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差,直接影响肠道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肠道不是独立的,它和情绪、睡眠、饮食息息相关。你以为的“忍一忍就过去了”,其实正在悄悄损耗身体的防御能力。
这些共性,不是天注定,而是生活方式一点点“养”出来的。换句话说,肠癌不是某一天突然降临的灾难,而是你过去每一天的选择,积累成的结果。
你吃什么、怎么吃、动不动、睡不睡好、有没有定期检查,这些看似琐碎的问题,才是真正决定你健康的“命运按钮”。
说到底,肠癌不是“老年病”,也不是“倒霉病”。它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生活病”。尤其是当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外卖越来越多,运动越来越少,很多人连上厕所都在刷手机,怎么可能不出问题?
你可能会问,那我现在该怎么办?我要不要立刻去查肠镜?是不是不能吃肉了?是不是一累就得癌?别慌,科学防癌从来不是“全戒”或“吓唬”,而是一个“慢慢调”的过程。
规律饮食是基础。不是说你不能吃肉,而是要学会平衡。红肉但别天天吃,蔬菜水果才是肠道的“清洁工”。膳食纤维,是肠道最好的朋友,它能促进蠕动,减少致癌物停留的时间。
动起来。哪怕每天快走30分钟,也比久坐强。别小看这半小时,它能唤醒你的代谢系统,给肠道“按摩”,让它不再“沉睡”。
再来,关注身体的每一个小信号。便血、腹痛、便秘、腹泻,都不是小事。不要被所谓“年轻身体好”蒙蔽了判断,身体的警报器响了,就该认真对待。
最不能忽视的,是定期体检。尤其是四十岁以上,或家族中有肠癌病例的人,更应主动去做一次肠镜。
它并不可怕,也不痛苦,更不会“查出就完蛋”。很多早期息肉在肠镜中就能发现并处理掉,真正把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别再拿“没时间”当借口。你有时间刷视频、打游戏、加班熬夜,就一定有时间好好吃一顿饭、睡一个整觉、走一段路。健康从不是“等到有空再说”的事,它只属于那些真正愿意为自己负责任的人。
每一个你以为“没关系”的习惯,其实都在悄悄改变你的身体轨迹。别等到医生告诉你“已经太晚”,才开始后悔。而我们做医生的,也最怕听到那句“早知道就早查了”。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国家癌症中心.我国肠癌发病与死亡数据分析报告.
[2]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
[3]中国医学科学院.肠癌防控早筛指南与建议.
来源:健康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