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战史没记录上甘岭?用艳星名字命名志愿军阵地,自己伤亡大让伪军顶上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30 15:19 2

摘要:有人说,美军的战史里压根就没有“上甘岭”这个地方,这是一场人家根本就不在意的小战斗。本来对于这样的言论老夫本不想理会,但是想想还是觉得有必要让大家了解一下美军战史里究竟是怎么描述“上甘岭”的。

有人说,美军的战史里压根就没有“上甘岭”这个地方,这是一场人家根本就不在意的小战斗。本来对于这样的言论老夫本不想理会,但是想想还是觉得有必要让大家了解一下美军战史里究竟是怎么描述“上甘岭”的。

【美军战史中记录的上甘岭战役,共7页,其中有两个山头用艳星名字命名】

在美军的战史里,的确没有“上甘岭”这个地名,因为人家不叫这个名字。在上甘岭著名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分别被美军称为“三角形山”(Triangle Hill,还有四舍五入叫598高地的)和“桑迪山脊”(Sandy Ridge),而上甘岭战役则被称为“摊牌行动”(Operation Showdown)。

在中文辞典里,“摊牌”的意思是把手里所有的牌摆出来跟对方比大小,然后一局定胜负。但从范佛里特最初只准备出动两个营的兵力来看,这和“摊牌”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很有可能是战役失败后,美军为了挽回面子,重新取了一个这么“大气”的名字。

【美军在上甘岭战役中使用的60管火箭】

在当时的战线上,志愿军处于一种积极进攻的态势,大量的营、连级进攻杀伤了大量的联军有生力量。为了打破这种局面,美军计划组织一次有限的进攻,出动两个营的兵力,在16个营的炮兵支援下发动进攻。

《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记载:上甘岭战役是由战斗发展到战役规模,其持续时间之长、战斗程度之激烈,是二战之后从没有过的。而美军的战史记载,上甘岭战役是美军有史以来打得最为失控的一次战役。

【上甘岭战役中,隶属美7师的埃塞俄比亚营,他们都装备了防弹衣】

计划出动两个营,最后变成了60000余人。计划付出200人的代价,最后变成了25498人。计划5天完成的战斗,最后打了43天。

不到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的,美军发射了197万炮弹,志愿军发射了41万发,平均每平方米落弹76发。堪称二战以来火力密度之最。

关于联军在这次战役中的伤亡,敌方的记载有好几种,如沃尔特赫尔姆斯的《韩战中的美军》01卷367页记载:12天的时间,美军就伤亡5200余人,第187空降战斗群更是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除了撤了战斗,我们别无他法。

【正在指挥上甘岭战役的秦基伟 (左二)】

这个数字和伪2师师长姜文奉记载的基本一致,他的回忆录里写道:那本是预定美军的进攻任务,可是它每天付出400多人伤亡也夺不回,因此就把任务交给我师,换句话说,是叫我们当美国兵替身。我们和美国兵同样都是人,这不是叫我们替他们牺牲吗?

而第7师31团3营营长纽博尼的日记里这样写道:……到25日已经动用了10个步兵营参战,伤亡超过了2000人。有的连军官全部战死,还没能攻下珍尼罗素山(珍尼罗素和桑迪是当时美国著名艳星,军官们给山头这样取名意在凭此激励士气),我们决定不再硬扛。……25日第7师撤出战斗,将阵地交由(伪)2师负责。

【当地面姓组成的担架队将志愿军伤员抬下火线】

尽管记载的数字有不同,但美军的伤亡巨大是个不争的事实。志愿军在这一仗打得极其英勇,涌现了一大批英雄团队和个人。

仅15军荣立集体三等功以上的集体有200多个,荣立个人三等功以上的有12347人。战争结束后,总共19位“抗美援朝英雄模范人物”里,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就有6人。

15军的军史记载:危急时刻接响手榴弹、炸药包、爆破筒和敌人同归于尽的比比皆是,有名的就有67人,无名的更多。像黄继光一样用胸口堵枪眼的英雄就有38位。在美军强大到令人绝望的火力面前,他们从没有过胆怯退缩过。

来源:沙场秋点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