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聚焦全市乡村振兴及文旅产业发展,更好发挥“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服务家乡发展的积极作用,2025年暑期全市各级团组织以“百校百名家乡青年推介官”为主题,广泛开展乡情民情参观考察、家乡文旅短视频宣传推介、“青耘中国”直播助农、助力家乡文旅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取得
聚焦全市乡村振兴及文旅产业发展,更好发挥“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服务家乡发展的积极作用,2025年暑期全市各级团组织以“百校百名家乡青年推介官”为主题,广泛开展乡情民情参观考察、家乡文旅短视频宣传推介、“青耘中国”直播助农、助力家乡文旅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知家乡·青春脚步丈量乡情
兴隆县
在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中,团兴隆县委以“深化乡情认知”为核心,组织返乡学子开展系列民情考察,通过沉浸式调研与实践服务,推动青年在触摸乡土中厚植家国情怀,为家乡发展注入青春智慧。
在瑞泰食品企业车间,学子们观摩山楂鲜果分拣、低温烘焙、无菌包装等现代化流程,与技术人员探讨“冻干锁鲜”“果渣循环利用”技术,见证特色农业向精深加工的转型跨越。于九龙潭3A级景区,大学生化身“文旅调研员”,围绕智慧化建设、生态保护等议题深入调研,提出“沉浸式民俗体验”“数字导览系统”等10余条建议,为文旅融合发展献智出力。走进塔前村和拨西村,学子们聚焦互助养老模式,参与日间照料服务,记录“邻里互助积分制”“时间银行”等创新机制。通过入户走访50余户家庭,开展健康监测、反诈宣传。
这场“行走的乡情课”让大学生走出书本,在企业车间、景区步道、乡村院落中,全面了解家乡产业升级、基层治理与民生保障的发展成果。从“旁观者”到“建设者”的角色转变,不仅深化了青年对故土的认知,更激发了返乡建设热情。团县委将持续搭建实践平台,凝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营子区
为深化“返家乡”实践大学生对家乡的认识,8月18日,共青团营子区委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情民情参观考察活动。本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亲身感受家乡的文化底蕴、产业发展以及乡村新貌,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活动首站,大学生们来到了寿王坟镇南沟村。在村部,他们与镇、村干部进行了深入座谈。村书记详细介绍了南沟村近年来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如何通过党建引领,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的生动实践。大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问交流,现场气氛热烈。随后,大学生们走进农户家中,实地参观了甜蜜小院蜂蜜生产基地。在这里,他们亲眼见证了蜜蜂养殖、蜂蜜加工等全过程,对农产品从田间到舌尖的转变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不少同学表示,这次参观让他们对农业产业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珍惜每一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离开农户家,大学生们又来到了山谷集市。这里汇聚了当地的特色产品和手工艺品,热闹非凡。大学生们穿梭在集市中,体验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他们纷纷表示,这样的集市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生活,也为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提供了平台。
本次乡情民情参观考察活动,不仅让“返家乡”实践大学生对家乡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青春风采、助力家乡发展的舞台。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大学生们定能将所学所见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家乡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承德县
为助力青年人才成长,搭建学子与家乡联动的实践平台,7月16日,团承德县委组织30余名返乡大学生开展“淬红心·观新变·助乡兴”乡情民情参观考察活动。带领学子们近距离感受乡村发展新貌和基层工作者的奉献事迹,引领青年学子为乡村治理创新贡献青春智慧,用实干姿态诠释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作为。
同学们首先走进朝梁子村“南果北种”种植基地,实地参观智能温控大棚中网纹瓜、莲雾等热带水果的北方种植现场。技术人员详细介绍了从品种引进、土壤改良到智能水肥管理的全流程创新体系,让大家深切体会到科技农业为乡村产业振兴带来的崭新活力。随后,队伍前往朝梁子村民俗馆进行红色文化学习。通过观看革命文物、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聆听抗日故事,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先辈们“不屈不挠、团结奋进”的革命精神,增强了传承红色基因、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在村部举行的座谈会上,村党支部书记杨秀华介绍了朝梁子村党建引领下美丽乡村建设的历程与成效。同学们结合所见所感,踊跃发言,在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等方面提出了十余条实用建议。青年推介官孙一鸣表示:“这次活动让我真正理解了家乡的发展需求。我将把专业知识与家乡建设相结合,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步,团承德县委将继续深化“青赋新能·鸿雁归承”品牌,拓展实践平台,吸引更多青年人才返乡贡献智慧力量,为“生态承德、经济强县”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双滦区
为引导和鼓励广大优秀学子进一步了解家乡、奉献家乡、回报家乡,凝聚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共青团双滦区委组织暑期“返家乡”大学生 “乡村振兴 团青建功”乡情民参观考察活动,带领大学生们走进偏桥子镇大贵口村,让同学们亲身感受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探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路径。
在村史馆。馆内丰富的图文资料和实物展示,生动地呈现了大贵口村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历程。从曾经的贫穷落后,到如今的富裕先进,大贵口村的每一步蜕变都凝聚着村民们的辛勤汗水与智慧,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引领。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观看,对乡村发展的艰辛与不易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此次乡情民情考察活动,让同学们对乡村振兴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所学知识与乡村发展实际相结合,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
滦平县
为积极响应“百校百名家乡青年推介官”活动号召,深入挖掘家乡发展故事,共青团滦平县委组织家乡推介官们前往滦平县周台子培训中心开展乡情民情参观考察活动。
抵达培训中心后,同学们首先参观了周台子村史馆。馆内丰富的图文资料与实物展示,生动再现周台子村从昔日“散、乱、穷”的小山村,在村党委书记范振喜带领下,收矿点、还旧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一步步蜕变为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农村的艰辛历程,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乡村发展背后的拼搏与坚守。随后,同学们来到农产品展销中心。这里不仅汇聚周台子村及周边特色农产品,还借助培训中心平台,成为各地农村实用人才交流创业经验、销售产品的重要场所。看着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同学们纷纷探讨如何借助新媒体助力家乡农产品打开更广阔市场。
在交流座谈会上,培训中心负责人分享培训模式与乡村振兴成果。推介官们围绕“青年如何为家乡代言”展开热烈讨论,纷纷表示将通过短视频、调研报告等形式,把家乡的发展成果、特色资源传播出去,为家乡招商引资、文旅推广贡献青年智慧。
平泉市
平泉市“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30名青年推介官走进山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乡情民情参观考察”为主题,开启了一场触摸家乡产业根脉的实践之旅。
活动中,青年们沿着“酿造车间—酒文化博物馆—万吨储酒库”的考察路线,沉浸式感受家乡白酒产业的发展脉络。在传统酿造车间,青年们围观老师傅们“踩曲、蒸馏”的古法工艺,听讲解员讲述“一粒高粱到一滴美酒”的蜕变历程;在酒文化博物馆,从清代酿酒器具到现代企业荣誉墙,实物与影像交织的展陈,让学历史的李同学感慨:“原来家乡的酒文化藏着这么多时代故事。”
参与活动的王同学在说道:“第一次如此深入了解家门口的企业,才明白‘山庄酒’不仅是家乡味道,更是一代代人实干兴邦的见证。”此次考察让青年们真切感受到家乡产业的活力与温度,也为他们参与家乡建设埋下了“种子”。
此次活动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家乡企业的发展成果与社会价值,激发了关注家乡、服务家乡的热情,让大学生们深入了解家乡企业,感受传统与现代融合魅力,对乡村振兴有了更直观认识。
赞家乡·青春代言家乡文旅
双桥区
为进一步发挥青年力量助力家乡文旅发展,近日,共青团双桥区委组织“返家乡”大学生文旅推荐官,围绕避暑山庄拍摄“青承有你 与你同行”文旅宣传片,以青春视角展现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为家乡文旅宣传注入新活力。
参与拍摄的大学生均为暑期“返家乡”实践活动代表,她们走进避暑山庄湖区、山区、宫殿区等核心区域,以“体验者+推荐者”双重身份,用镜头记录多样景致:丽正门朱红宫墙与金漆匾额交辉,门楣“避暑山庄”四字诉说皇家盛景;水心榭横跨水面,朱栏画栋映碧波,檐角铜铃与游鱼嬉戏相映成趣;热河温泉冬不冻夏清凉,流淌着自然的偏爱;文园狮子林假山群峰回路转,尽显江南园林巧思;烟雨楼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如从水墨画中走来。推荐官通过生动的讲解、真实的体验分享,将避暑山庄的历史文化内涵与青春活力相融合,既展现了“康乾盛世”的园林艺术巅峰成就,也传递出这座百年园林在当代的独特吸引力。
此次活动不仅为“返家乡”大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展示自我的平台,更以青春力量赋能家乡文旅发展,彰显了新时代青年扎根家乡、服务家乡的责任与担当。下一步,该片将通过团属新媒体平台及大学生社交圈广泛传播,助力提升避暑山庄及承德文旅的青年关注度,吸引更多人走进承德、畅游山庄。
兴隆县
在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中,团兴隆县委创新打造“《家在兴隆》青年推荐官”品牌项目,以新媒体为桥梁,组织返乡大学生化身家乡“代言人”,让兴隆的山水人文“破圈”传播。
实践期间,团县委广泛动员返乡大学生组建“青年推荐官”队伍,围绕兴隆县独特的自然风光、非遗文化与特色产业,策划推出3期高质量宣传视频。大学生们探秘九龙潭,解码生态兴隆的自然密码,走进塔前村与拨西村,聆听孝善之乡的温暖回响,深入漫山遍野的种植基地,用镜头记录特色果品山楂的振兴密码。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将家乡故事娓娓道来,让更多人领略到兴隆的独特韵味。
此次活动不仅让兴隆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显著提升,更成为凝聚青年力量的纽带。参与实践的大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深入了解家乡历史文化,厚植桑梓情怀,实现从“家乡客”到“家乡主”的角色转变。团县委以此为契机,建立青年宣传人才库,形成“挖掘—培养—输出”的长效机制,持续为家乡宣传注入青春动能,让青年之声成为家乡发展的响亮名片。
营子区
响应国家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充分展现营子区文旅魅力,8月15日-8月18日,营子团区委组织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开展家乡文旅短视频宣传推介活动。
活动前期,团区委积极对接区内文旅资源,为返家乡大学生们创作提供素材支持和方向引导。大学生们满怀对家乡的热爱,化身“青年推介官”,深入营子区最具代表性的文旅地标进行推介、录制短视频。新媒体专业的大学生负责视频拍摄工作,确保画面质量与视觉效果;区融媒体中心全程跟拍,利用专业设备和团队力量提升视频品质。
活动选取中国山楂博物馆、三线记忆馆、怡达现代农业园区、金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承德金隅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承德寿王酒业有限公司、寿王坟镇南沟村、鹰城一中8个实践点位进行拍摄。同学们充分发挥创意与才华,围绕家乡的文化底蕴、历史故事、特色景观进行创作。力求用青年人的视角和语言,深情讲好鹰城生动故事,推广家乡独特气质。
优秀作品将通过团区委官方新媒体平台、鹰城融媒进行集中展播推广,旨在吸引更多目光关注鹰城、了解鹰城、走进鹰城,为家乡文旅产业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来源:记录旅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