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30日,距离9月1日的开海已经进入最后的倒计时,日照岚山渔港里的渔船正静待出发。在日照岚山智慧渔港和渔业渔船监管一体化平台指挥中心,1800多艘渔船的实时位置在显示大屏上都可以准确显示,海洋5G网络正不断赋能渔业管理,让渔船与渔港一网相连。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頔 张志恒 尹睿
8月30日,距离9月1日的开海已经进入最后的倒计时,日照岚山渔港里的渔船正静待出发。在日照岚山智慧渔港和渔业渔船监管一体化平台指挥中心,1800多艘渔船的实时位置在显示大屏上都可以准确显示,海洋5G网络正不断赋能渔业管理,让渔船与渔港一网相连。
“马上就能看到‘千帆竞发’的场景了,以前遇到这种情形,对渔港管理来说还真有点头痛。”岚山区海洋发展局工作人员黄胜伟介绍,由于渔港占地面积广阔,在港运行的渔船数量众多,所以在缺乏信息化技术支撑的情况下,传统的渔港管理主要是依靠人力,渔港监管部门很难及时掌握港内情况。
随着安全监管需要和智能化技术发展,日照岚山原有系统不能覆盖全区所有渔船,也尚未形成渔港和渔船一体化动态管理平台,已有的技术手段无法实现船舶、人员在渔港的进出智能化管理,包括出海报备、人员核对、船舶点验、编队生产、航道锚地违规锚泊等行为的实时跟踪和预警、“三无船舶”的甄别等均缺乏有效管控手段。因此,搭建智慧渔船动态监管系统,利用信息化技术赋能渔船监管,全面强化渔港的监管能力,便成为信息时代渔港发展的趋势。
在通信运营商的参与下,智慧渔港和渔业渔船监管一体化平台项目逐步建设完善。该项目通过采用信息化手段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通国家、省市及协管部门权威数据和服务,融合北斗、AIS、雷达、渔港视频监控等技术,基于日照市电子政务云服务,为89艘重点渔船安装卫星宽带和船载视频AI识别监控系统,为1800余艘渔船安装自主供电北斗定位终端,建设区级指挥中心和三个重点渔业镇指挥中心大屏监控系统,大幅提升岚山渔业的监管水平。
“平台融合新旧北斗和AIS 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在GIS地图上可以呈现渔船唯一的最新位置,并实时更新,具备船舶搜索定位和轨迹回放功能。”黄胜伟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前介绍说,融合AIS 网络、省市局的数据,可以实现对外地进入本地渔船、本地进入外地渔船的综合管控,实现对过境商货船实时船位显示、轨迹回放功能。融合小目标雷达监控,可以实现对辖区海域海上移动目标的实时监控、身份比对、尾迹分析功能。海图还能同时支持渔船实时位置、尾迹显示,具备按渔船类型、终端类型、管辖范围等控制显示的功能,具备尾迹开关控制,具备聚合开关控制。
从安全生产的角度来说,这套系统还可以对渔船作业违规视频监控分析。它接入了渔港、渔船的 AI智能摄像头报警信号(船上值班不规范、渔业作业不规范、网具装载不规范等报警),将分析结果和对应的报警图片推送至各级指挥中心平台。这就能解决“防离岗、防瞌睡”、甲板作业不穿救生衣、网具装载不规范等问题。
系统还能够接入一键报警信号,支持经纬度快速定位;支持接入北斗终端倾覆和反扣报警信号;支持在恶劣天气检测渔船离港,终端突然离线、拆卸、断电,海上作业特征轨迹检测等功能,并在平台上实时预警。如果渔船遇到危险,系统可以在海图上按事故海域框选、圈选,快速锁定周边具备救援力量的船舶,实施海上就近救援。救援船舶包括岚山渔船、外地、外省渔船、过境商货船、执法船、北海救捞局救助船等,并且支持向以上船舶通过北斗、AIS、手机短信等通道发送给调度短信。
“以前出海作业,船上的信号时有时无,一旦与渔港失去联络,心里总归是不踏实。现在船上的信号经常是保持满格,不仅渔业生产有了安全保障,而且和家人打电话也变得很方便了。”船主吴先生说,海洋5G网络让船员们的海上生活不再枯燥,能随时随地与外界联络,不仅满足了他们的日常通信需求,还丰富了他们的海上生活,甚至还可以开展海上直播带货。
来源:齐鲁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