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只需要在网上随便搜搜,就能发现不少年轻人记录并分享自己“老鼠人”的一天。
一个坏消息,我发现现在的“老鼠人”越来越多了。
和真正的老鼠一样,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出现。
等发现的时候,早已经“泛滥成灾”。
你只需要在网上随便搜搜,就能发现不少年轻人记录并分享自己“老鼠人”的一天。
图源自网络
像这样的视频只多不少,但整体上和我的周末休息没什么区别。
一觉睡到中午,莫名其妙拖延到下午,在晚上时立志明天一定要早起。
其阴间的作息完全符合“老鼠”昼伏夜出的特征。
图源自网络
当然,也是有一部分“老鼠人”会在早上六点保持清醒状态。
但这不是因为他们有多注重健康作息。
完全是一不小心熬夜熬穿了。
而作为“老鼠人”的另一大特点则是畏光。
猛烈的阳光只会让他们感到刺眼。
哪怕外面艳阳高照,“老鼠人”们也会感叹一声“天气真好啊”,然后拉上窗帘继续和被窝缠绵。
这下明白为什么会有人用黄色灯泡鉴定朋友是不是“老鼠人”了吧。
“老鼠人”因为长时间身处黑暗之中,无法快速适应光亮,所以他们往往会被图片亮瞎眼睛,然后破防。
如果要问他们和真正的老鼠到底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那我想,运动量一定值得拿出来说一说。
毕竟老鼠是好动的,而他们是运动步数不破百的。
怎么说呢,开着的话也不完全是件坏事。
起码问候你的不只有运营商发来的欠费通知。
其次就是面对天敌——猫的态度。
一些“老鼠人”的Vlog里,宠幸自家的小猫是常有的事情。
老鼠可能怕猫,但老鼠人怕猫不太可能。
图源自网络
也是从这些“老鼠人”的日常中,可以到一个关键词——“低能量”。
你很难想象,像起床吃饭这类很普通的事情,放在“老鼠人”身上就是消耗能量的大事。
而他们恢复能量的方式也很特别,那就是冥想。
图源:@阿歪
可能有些人不明白,他们拍摄这些的出发点是什么。
道理其实很简单,“老鼠人”也只是“鼠鼠文学”另一种翻版,或者说是衍生品。
唯一不同的是,比起当年自嘲和自我矮化的主动迎合。
现在的“老鼠人”们更像是历经社会毒打后被动形成的自我心理防御体系。
所以,你经常能在这些低能量老鼠人的视频下面看到有人团建。
但作为其中一员的我必须要说,这肯定不健康。
长期熬夜导致气血不足、精力萎靡,很可能带来各种疾病。
这不是在危言耸听,因为有些“老鼠人”已经开始护肝片、维生素ABCD一股脑地吃了。
图源自上方id
至于为什么非要拿“老鼠人”作类比。
我想,这也许和当初的吗喽和哥布林一样,只是对于自身生活的一种解构自嘲。
换句话来说,“老鼠人生活”仅仅是年轻人对待自身生活的一个载体。
当出现某些根植于社会现实,又能引发青年人共鸣的事物时,就很容易出现这样的身份认同。
这才是一夜之间网上出现无数老鼠人的真正原因。
还记得我当初写哥布林文学提到过的史莱姆吗?
又软又烂,一碰就死,很符合当下年轻人的特征。
我有预感,离大家用史莱姆自称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来源:破局者Bre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