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五问促增收丨答好“乡村产业怎么富民”之问 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30 16:18 1

摘要:在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提出的“五问”中,“产业富民”居于核心地位,这亦是红河州助农增收工作必须答好的首要考题。7月25日全州“三农”工作调度会为此指明了方向: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动科技赋能,让群众“钱袋子

在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提出的“五问”中,“产业富民”居于核心地位,这亦是红河州助农增收工作必须答好的首要考题。7月25日全州“三农”工作调度会为此指明了方向: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动科技赋能,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

近年来,我州立足资源禀赋,重点推进蓝莓产业发展,全州种植面积快速发展至14.85万亩,培育形成了一个百亿元级的产业,带动10余万群众增收。实践证明,答好“乡村产业怎么富民”之问,必须培育壮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程度较高的特色产业集群。

颗粒饱满的蓝莓挂满枝头

首先,精准选育是根基。富民产业绝非“抓到篮子里都是菜”,而是精准“选种”、深挖特色、做优做强的结果。要认真落实《云南省新一轮促农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要求,深挖资源禀赋,精准确立1个至2个市场竞争力强、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并锚定目标、集中资源、久久为功,凝心聚力把产业做大做强。其次,延伸拓展产业链是关键。产业富民不能止步于种植端,“重种植、轻加工、轻市场”的思维方式必须转变。要强力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攻坚,以市场意识、经济头脑发展产业,积极拓展“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模式,深耕加工、流通、营销等后端环节,引导农业企业向“工贸并重”转型。再次,聚焦短板攻坚突破是重点。要努力补齐高附加值产业短板,大力发展茶叶、咖啡这两个我州较弱,但附加值较高的产业,积极拓展精深加工和“茶咖+文旅”等新业态,同时以水稻、咖啡、橡胶、甘蔗、特色水果、中药材等为重点,与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积极探索发展境外农业,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绿宝石般的泸西高原梨

泸西县借助国家高原梨地理标志农产品影响力,发布高原梨品牌战略,推动全县高原梨种植面积达15.4万亩,产量达21.82万吨,产值突破5亿元,种植规模、产量、产值均居全省首位。这深刻揭示:答好“乡村产业怎么富民”之问,必须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要支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定,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户参与方式,打造一批“绿色云品”生产基地。同时,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积极探索短视频、电商直播等宣传推广方式,发挥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优势,通过展销展示、农产品博览会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合力形成“红河九红”宣传矩阵,不断提高市场知名度。

“陆基圆池”养殖加州鲈鱼

个旧市在省内率先引入“陆基圆池”设施养殖加州鲈鱼,2024年优质成品鱼产量约1100吨、产值3500万元以上;蒙自、建水、弥勒推广试种“妮娜皇后”葡萄新品种1860余亩,今年均价50元/公斤,最高可达100元/公斤,远高于“阳光玫瑰”……一个个事例启示我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答好“乡村产业怎么富民”之问,必须在推动农业科技发展上下功夫。要提升农业设施化水平,紧抓国家将设施农业纳入“两新”政策支持范围的重大机遇,积极做好项目谋划,全力向上争取支持。要加大新品种试验示范和应用推广力度,推动优势特色产业迭代升级,从源头提升优势特色产业产品竞争力。目前,全州农业领域在建院士专家工作站达22家,省级选派的科技特派员309人、在实施科技特派团7个。我们要用好这些专家智库资源,在做好服务保障的同时,充分依托专家智库在我州的“深耕细作”,破解制约我州农业产业发展的难题和问题,让科技赋能,真正实现我州农业产业现代化的转型发展。

来源:蒙自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