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水平提升,“三高”(高血压、高血糖与高血脂)已成为影响大众健康的重要因素。“三高”的发生往往是联动性的,因代谢异常而并存,并且这三者对内脏和血管的破坏也不容小觑。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水平提升,“三高”(高血压、高血糖与高血脂)已成为影响大众健康的重要因素。“三高”的发生往往是联动性的,因代谢异常而并存,并且这三者对内脏和血管的破坏也不容小觑。
例如,高血压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使血管壁长期承受高于正常的压力,诱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疾病;高血糖直接关联到糖尿病的发作,典型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继而导致血管、神经病变;高脂血症则以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水平异常为标志,与动脉粥样硬化直接相关。
也就是说,一旦与其中某一项沾边,则同时患上其他两项的概率也相应增高。
作为常规体检项目,血压能够提示大量生理信息,是前述三项病症中最容易为普通人居家监测的一项。2022年11月13日,首部《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为收缩压大于等于13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80毫米汞柱。
通俗来讲,高压大于130毫米汞柱、低压大于80毫米汞柱,就是高血压了。这部指南有意下调了高血压诊断标准,目的在于引导人们进一步重视血压信息,早做预防。
高血压还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类,后者的病因更为明确,通常由肾实质性、肾血管性高血压,内分泌性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诱发;而前者的病因则更为复杂,目前医学界倾向认为其由先天性遗传基因与许多致病性增压因素和生理性减压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
那么,如果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应当如何控制?干细胞对原发性高血压有治疗作用吗?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当更为严格地管控日常饮食。钠盐(氯化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低钠少盐的饮食虽然使饭菜滋味略有损失,但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此外,参考体脂率变动,戒烟戒酒,每周规律进行中高度运动都能极大缓解高血压症状。
当然,按医嘱定时服用β受体阻滞剂、ACEI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以及沙坦类降压药如氯沙坦钾、缬沙坦等药物,也能安全有效扩张血管,减缓心率,降低血压。
此外,干细胞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初步的实验验证。以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同时还具备损伤修复、免疫调节、抗氧化应激和分泌效应等功能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为例,作为当前临床再生医学的首选干细胞种类,其通过如下机理治疗高血压:
(1)消除炎症
人体长期炎症是高血压的诱因之一,利用间充质干细胞分泌IL-10、TGF-β等因子抑制过度炎症反应,调节Th17/Treg细胞平衡,通过PD-1/PD-L1通路抑制T细胞过度激活可缓解多种脏器细胞免疫损伤。
(2)血管新生和组织修复
间充质干细胞还可分泌VEGF、ANG-1等促血管生成因子,通过外泌体传递miR-126、miR-210等,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网络重建。新生血管形成有助于拓宽血液流动通道,降低血压。
(3)降低应急损伤
干细胞在炎症靶位的增殖和迁移作用可进一步激活自身产生大量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受体CXCR4,减少SDF-1的游离,减轻高血压状态下引起的应激损伤。
(4)替代凋亡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归巢效应,可直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定点修复心血管的病灶部位,此外也可定植于受损的肝肾器官,补充已凋亡的细胞群,减轻并发症。
干细胞疗法对高血压的干预效果已经得到临床试验的实证,例如,2012年解放军第303医院神经外科在对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手术联合自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临床试验,其采用病患自体骨髓血液提取的干细胞输注进入血肿腔,术后观察发现受试者的语言、肌张力、肌力功能等评估恢复较好,研究者认为干细胞移植还可以辅助重建神经环路并改善神经功能。
此外,研究人员还认为:干细胞可以产生血管内皮细胞恢复血管的功能;其所分化产生的新生血管平滑肌细胞,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恢复血管的顺应性,有助于控制血压;在高血压并发冠心病诱发心肌损伤、心肌缺血时化生成新的心肌细胞以恢复心脏功能。
综合来看,干细胞对原发性高血压这一成因较为复杂的疾病有较好的应用潜力。随着一线研究人员对干细胞治疗的研究日益深入和理性,作为近年来崛起的新式生物医学治疗手段,干细胞对医疗模式的革新贡献颇多。
参考文献
[1]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9%E9%AB%98%E7%97%87/8841477
[2]颉丽英,刘司麒,吴明芮,等.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肥厚模型小鼠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 26 (30): 4826-4833.
[3]郑茜,张勇,杨东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 19 (22): 3891-3896.
[4]曹雪洁,陶佳平,曲爱娟,等. 血管壁干细胞与血管重塑相关性疾病[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22, 30 (11): 921-929. DOI:10.20039/j.cnki.1007-3949.2022.11.001.
来源:干细胞精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