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2日,位于山东淄博高青县的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一个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国家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这一消息背后蕴含的深意必将撼动国际石油格局。
2025年3月22日,位于山东淄博高青县的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一个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国家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这一消息背后蕴含的深意必将撼动国际石油格局。
随着中方一个又一个超级页岩油储备的发现,最不开心的就数白宫了,因为美方正准备对外出口石油大赚一笔。
此次通过评审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超1135万吨。
这是什么概念?
对比一下我国老牌油田大庆油田,2024年大庆油田三次采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而这个新兴油田的储量相当于大庆油田年产量的1.5倍,实力相当震撼。
从经济价值来看,按照当前国际油价每桶70-80美元来测算(原油价格会随市场波动,此处取近期平均水平估算),1.4亿多吨的页岩油储量,综合价值超过万亿人民币。这不仅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更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的强力支撑。
石油始终是一颗至关重要的棋子,对我国来说,或许很少有人会意识到,我国的石油供应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3年,我国石油进口量达到了5.6亿吨,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它占到了全球原油贸易量的18%,相当于每5桶国际贸易的原油中,就有近1桶流入了中国。
从金额上看,进口成本高达3600亿美元。换算一下,这3600亿美元,相当于每天烧掉30架波音787飞机(波音787客机价格约为2.5亿美元一架)。
更为严峻的是,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73%,远超国际公认的50%警戒线。这就好比一个人73%的食物都依赖外部供应,一旦供应渠道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如此高的对外依存度,加大国内石油开采力度似乎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现实却困难重重,我国国内石油开采面临着地理和资源的双重困境。
从地理角度看,我国传统油田大多分布在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自然环境极端的地区。
据统计,在这些地区开采石油,平均成本超过60美元/桶,而中东地区的石油开采成本仅约10美元/桶,是我国的六分之一。
高昂的开采成本,使得国内石油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也限制了国内石油产量的提升。
再看资源困境,我国常规石油可采储量仅占全球的1.5%,这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比例。
虽然我国页岩油理论储量高达43.9亿吨,位居全球第三,但长期以来却处于沉睡状态。
原因在于,我国页岩油储层大多埋深在3000米以上,而美国页岩油储层平均埋深仅1000米。埋深越大,开采难度和成本就越高。
而且,我国页岩油储层的地质构造复杂,存在薄层、致密岩层等情况,使得油流难以顺畅流出,进一步增加了开采的难度。
这些因素导致我国页岩油的开采利用一直进展缓慢,未能充分发挥其缓解石油短缺的潜力。
中国页岩油开采所面临的困难,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储层埋深普遍超3000米,比美国深了2000多米,这就好比在更深的地下迷宫中寻找宝藏,难度呈几何倍数增长。
不仅如此,地质构造极为复杂,薄层、致密岩层如同坚固的壁垒,阻挡着石油的开采之路。
而且,页岩油还存在高含蜡量的问题,蜡含量超过20%,这使得原油的流动性极差,就像在寒冷冬天里变得粘稠的蜂蜜,难以流动。
面对这些难题,中国科研人员没有退缩,而是开启了一场艰苦卓绝的科研攻关。
在理论创新方面,首创陆相页岩油富集理论,通过大量的地质研究和数据分析,揭示了陆相页岩油的形成机制和富集规律,为勘探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以济阳页岩油为例,科研人员通过15万次室内实验,发现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的独特富集规律,重新评价后资源量增加了两倍,这一发现犹如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盏明灯。
在开采模式上,实现了工厂化立体开发模式。这种模式借鉴了工业生产中的工厂化理念,将页岩油开采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整合和优化。
在一个开采区域内,同时进行多口井的钻井、压裂等作业,就像工厂里的流水线一样,实现了高效、规模化的生产。
山东能源集团与华为合作,利用盘古大模型实现矿山领域AI落地,开创了工厂化开发模式,这种模式在页岩油开采中也得到了应用,通过智能化的调度和管理,提高了开采效率,降低了成本。
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中国页岩油产业生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勘探-钻井-压裂-集输”全链条技术体系。
在勘探环节,利用高精度地震、高分率测井等技术,能够准确预测“甜点区/段”,使页岩油气“甜点区/段”预测符合率达92%以上,就像拥有了一双精准的“透视眼”,能够快速找到页岩油的富集区域。
在钻井环节,研发了以合成基钻井液体系为核心的优快钻井技术,使得地下3300米以深、水平段超2000米以上的水平井得以高效钻进,大大缩短了钻井周期。
在压裂环节,创新了多尺度组合缝网压裂技术,让页岩油在人工制造的毫米级“高速公路”上流出,提高了单井产量。
在集输环节,建立了完善的管道运输和储存设施,确保页岩油能够安全、高效地输送到炼油厂。
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经过多年的培养和积累,中国已经培育出3000人规模的专业化技术团队。
这些专业人才涵盖了地质勘探、石油工程、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他们是页岩油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各种复杂的技术问题。在装备国产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装备国产化率提升至85%。
过去,中国页岩油开采装备大多依赖进口,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在技术服务和设备维护上存在诸多不便。
如今,随着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产装备应用于页岩油开采领域。国产的钻井设备、压裂设备等,在性能上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而且价格更加亲民。
装备国产化率的提高,使得单井成本下降了40%,这为页岩油的大规模开发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持。
按照规划,到2025年,济阳页岩油计划新增探明储量8000万吨,产量突破70万吨。
这一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提升我国页岩油的产量和储量,增强我国在能源领域的话语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胜利油田正在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不断优化勘探开发技术,提高开采效率。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淄博页岩油的开发将推动形成“东部突破、西部跟进”的页岩油开发新格局。在东部,以济阳页岩油为核心,打造页岩油开发的示范基地,积累经验和技术。
在西部,借鉴东部的成功经验,加快页岩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实现东西部协同发展。
到2025-2027年,我国计划建成500万吨级页岩油生产基地,这将是我国页岩油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这场能源革命的背后,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十年磨一剑的坚守。他们在高温高压的实验室里,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默默奉献,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我国页岩油的开发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美国还在为页岩油出口狂欢时,中国已悄然改写全球能源版图。淄博油田的发现,不仅是地质勘探的胜利,更是国家战略的胜利。
它向世界宣告:中国能源的饭碗,终将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来源:深度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