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9日,印度总理莫迪正在日本进行国事访问,这本是一次以经济合作为主的双边会谈,但莫迪的一番表态却让外界目光聚焦于中印日三国关系。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经标注文献及截图,请知悉。
当着日本媒体的面,莫迪郑重提醒日本:与中国处理好关系至关重要。
8月29日,印度总理莫迪正在日本进行国事访问,这本是一次以经济合作为主的双边会谈,但莫迪的一番表态却让外界目光聚焦于中印日三国关系。
他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郑重表示,与中国保持紧密关系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中印两国的未来,也关乎亚洲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繁荣。
莫迪在采访中指出,中印两国作为亚洲最大的邻国,同时也是全球唯一两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彼此关系的好坏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问题,更会对亚洲和平与世界稳定构成深远影响。
他强调,龙象共舞是印度一直追求的理想状态,这也是他邀请中国外长王毅访问印度,并将出席中国主办的上合组织峰会的原因。
莫迪还特别提到金砖国家的重要性。他表示,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力量正在通过金砖组织为全球提供稳定。
他认为,金砖国家不仅是全球经济的“避风港”,更是推动多极化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
这番话透露出两个关键信息。一方面,莫迪试图展现印度对区域和平的重视,强调中印关系对地区稳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也在为印度在金砖组织中的地位正名,试图通过这种多边机制提升自己的国际话语权。
有趣的是,莫迪选择在日本表达对中印关系的重视,这本身就颇具深意。日本作为美国盟友,近年来在中美博弈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在四方安全对话(QUAD)框架下,日美印澳的合作被广泛认为是针对中国的地缘政治布局。
然而,莫迪显然并不希望印度被彻底绑在“反华”战车上。尽管印度参与了四方会谈,但其对中国的态度却始终保持着谨慎的平衡。这种矛盾心态在莫迪的访日行程中展露无遗。
在与日本首相石破茂的会晤中,莫迪签署了涵盖经济、技术、安全等领域的11项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半导体研发、关键矿产供应链等战略性合作。
日本甚至承诺未来10年向印度投入10万亿日元(约680亿美元),以推动两国的经济合作。然而,莫迪的每一步都显得小心翼翼。
他在访日前强调,印度希望与中国保持稳定的关系,并在采访中提醒日本,处理好与中国的关系对亚洲和平至关重要。
这一表态显然是说给日本,也说给美国听的。莫迪的潜台词很清楚:即便印度在某些国际机制中与美日合作,但绝不愿意成为反华的急先锋。
莫迪的提醒并非空穴来风。在中国即将举行93大阅兵之际,日本却采取了一系列挑衅性动作。日本外务省甚至拨出560亿日元,试图阻止他国领导人参加中国的阅兵活动,这一行为引发了中国外交部的强烈谴责。
莫迪显然意识到,日本的对华策略可能会带来不可控的后果。他用自己的经历向日本“现身说法”。
在过去几年,印度一度试图与美国靠拢,但却屡屡遭到特朗普政府的冷遇。从贸易摩擦到疫苗争端,再到军事合作,印度在与美国的交往中多次被“甩脸子”。
莫迪深知,寄希望于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不如与近在咫尺的中国保持良好关系。
他提醒日本,中国是亚洲的大国,也是日本的近邻。无论在经济还是地缘政治上,与中国维持稳定关系都是日本不可回避的选择。
莫迪的用意很明显:不要让中日关系因为短期利益变得不可修复,否则日本可能会为自己的冒进付出沉重代价。
尽管莫迪在日本表现出对中印关系的重视,但印度的外交策略一直带有强烈的机会主义色彩。作为四方安全对话的重要成员,印度一直试图在美中之间保持平衡。
一方面,印度需要美国和日本的技术与投资来推动本国经济发展。例如,此次访日期间,莫迪重点推介印度为“投资热土”,吸引日本资本进入印度半导体、能源等领域。
另一方面,印度又无法忽视中国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2024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到1384.78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印度的制药、电子等行业严重依赖中国的原材料供应。
莫迪的两面策略,既是为了确保印度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也是为了在国际政治中寻求更多筹码。
然而,这种策略也让印度陷入了一种尴尬境地:既不愿完全倒向美国,又难以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总结莫迪当着日本媒体的表态,也看出莫迪在被美国坑骗几次后也逐渐成熟起来。对于莫迪的提醒,日本方面也必须要重视起来。不然,最后受到伤害的只会是日本自己。
参考资料:
莫迪在日本表态:与中国保持紧密关系至关重要 《观察者网》
来源:内科谢医师讲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