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跌穿 4500 点,中国资产却狂掀涨停潮!10 组数据揭穿逆势真相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30 15:11 1

摘要:8 月最后两个交易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跌破关键支撑:道指失守 38000 点、跌 0.2%,标普 500 跌穿 4500 点整数关口、跌幅 0.64%,纳指更是因科技股重挫跌 1.15%,罗素 1000 科技指数单日跌 1.8%,英伟达、特斯拉等龙头跌幅超 3

当全球资本市场陷入 “抛售恐慌”,中国资产却走出了教科书级的 “独立行情”。。。

8 月最后两个交易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跌破关键支撑:道指失守 38000 点、跌 0.2%,标普 500 跌穿 4500 点整数关口、跌幅 0.64%,纳指更是因科技股重挫跌 1.15%,罗素 1000 科技指数单日跌 1.8%,英伟达、特斯拉等龙头跌幅超 3%,市值单日蒸发超 500 亿美元。

反观中国资产,完全是 “反向暴走”: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单日暴涨 1.55%,8 月累计涨幅 6.03%,实现连续 4 个月上涨,成分股中阿里巴巴 ADR 单日涨幅 12.8%(近乎 13%),成交量放大 3 倍至 120 亿美元(相当于其 2023 年全年净利润的 1.5 倍),市值一夜增加 2.1 万亿元;

百度、京东跟涨超 5%,中概股整体成交额占纳斯达克市场总成交的 18%,创 2021 年以来新高。同期 A 股创业板指涨 2.1%,半导体板块掀涨停潮(北方华创、中芯国际涨超 8%);

港股恒生科技指数大涨 3.02%,蔚来、阿里健康等个股涨幅超 6%,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 45 亿港元 —— 这种 “全球跌我独涨” 的韧性,绝非偶然,而是 “政策 + 基本面 + 资金” 三大引擎的硬核支撑。

中国资产的逆势走强,首先源于 “内外政策的双向发力”,尤其是两个关键信号彻底扭转了市场预期:

美国关税裁定撕开 “减压口”: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裁定,特朗普时期依据 “301 条款” 对约 3000 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 “违反法定程序”,虽暂缓执行至 10 月 14 日(等待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上诉),但已直接缓解市场对 “贸易摩擦升级” 的担忧。

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测算,若最终关税取消,将拉动中国对美出口增长 8%-10%,覆盖机电、纺织等 12 个重点行业,对应出口增量超 300 亿美元。

人民币汇率与资本市场改革形成 “合力”: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突破 7.12 关口,从 7 月的 7.35 低点累计升值 3.1%,创 2023 年 11 月以来新高,外资持有人民币资产的 “汇率风险” 显著降低;国内层面,新 “国九条” 实施一周年成效落地:社保基金新增 A 股配置 1500 亿元,保险资金新增 800 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支持 453 家上市公司(主板占 62%、中小创占 38%),合计金额 912 亿元,相当于 2024 年 A 股 IPO 融资总额的 35%,为市场注入 “稳定器”。二、企业基本面:AI + 硬科技 “双线突破”,阿里净利润暴涨 76% 只是开始

如果说政策是 “催化剂”,那么企业基本面的超预期则是 “定海神针”—— 这轮行情不是 “概念炒作”,而是真金白银的业绩与技术突破在支撑:

阿里财报 “炸场”:AI 成核心增长极:2026 财年第一季度(2024 年 Q2),阿里净利润 378 亿元(同比 + 76%),超市场预期 22%;其中 AI 基础设施投入超 1000 亿元(同比 + 45%),覆盖达摩院大模型训练、菜鸟智能物流等领域;云业务收入增长 26%,政企客户收入占比提升至 45%(较去年同期 + 8 个百分点);AI 产品收入连续 8 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智能客服、工业质检等产品覆盖超 200 个行业,单季度新增客户 1.2 万家。硬科技突破 “遍地开花”:中控技术发布全球首个流程工业可信大模型 TPT 2,训练数据量达 10 万亿 token,推理延迟降低 50%,可实现 “工艺优化 - 设备运维 - 质量检测” 全链路闭环,目前订单已突破 500 家(化工占 35%、能源占 28%),预计年营收贡献超 20 亿元;百度智能云升级百舸 AI 计算平台 5.0,GPU 利用率提升至 85%(较前代 + 20 个百分点),支持 10 万卡级 GPU 互联,为具身智能(仓储机器人、工业机械臂)研发提供算力支撑,单季度算力服务收入增长 60%。半导体国产替代 “加速跑”:中芯国际 14nm 产能利用率恢复至 90%(Q1 为 75%),28nm 新增产能 10 万片 / 月,预计 2024 年营收增长 15%;寒武纪思元 590 AI 芯片实现量产,INT8 算力达 192TOPS(较前代 + 30%),已进入国内 3 家头部服务器厂商供应链,2024 年上半年芯片出货量超 10 万颗,同比增长 200%。

资金是行情的 “燃料”,当前中国资产正迎来 “全球资本 + 居民财富” 的双重流入:

外资加速 “抄底”:EPFR 数据显示,过去 7 周全球对冲基金净买入中国股票 280 亿美元,创 2020 年 Q3 以来最快增速;韩国散户年内通过港股通、直接港股账户合计注入 58 亿美元(港股通渠道占 55%);高盛数据显示,全球主动型基金对中国股市的配置比例从 2023 年底的 4.8% 升至 6.4%,超配比例(相对 MSCI 全球指数)从 - 1.2% 升至 - 0.3%,接近中性水平。估值优势 “无可替代”:截至 8 月底,MSCI 中国指数远期市盈率仅 11 倍,远低于印度 Sensex 指数(21 倍)、美股标普 500(27 倍)、日本东证指数(16 倍);A 股银行板块市净率 0.65 倍,较历史均值(0.8 倍)低 18.7%,处于 2016 年以来的 10% 分位以下,估值修复空间显著。居民财富 “搬家” 开启:央行数据显示,国内居民 55 万亿元超额存款中,定期存款占 78%、活期占 22%,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仅 22%—— 若未来配置比例提升至 25%(接近 2019 年水平),潜在入市规模超 10.5 万亿元,相当于当前 A 股流通市值的 12%,为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支撑。四、风险预警:44% 成交占比、300 年盈利回本?这些 “雷区” 必须警惕

但狂欢之下,风险信号已开始显现,三个 “雷区” 不容忽视:

半导体板块 “成交过热”:8 月半导体板块成交占比达 44%,远超 2021 年牛市峰值(38%),部分个股估值脱离基本面 —— 寒武纪动态 PE 达 1200 倍、静态 PE 1800 倍,若按 2024 年一致盈利预期(3.5 亿元)计算,需 300 年才能覆盖当前市值(6243 亿元),而全球 AI 芯片龙头英伟达 PE 仅 45 倍,估值泡沫风险显著。特朗普关税 “二次冲击” 风险: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特朗普团队拟对铜、医药等领域加征 50%-200% 关税,覆盖铜矿石(出口额 120 亿美元)、原料药(80 亿美元)等产品,若落地将影响相关行业 15%-20% 的出口额,国内铜企(江西铜业、铜陵有色)、医药外包企业(药明康德、凯莱英)业绩承压。美联储降息 “节奏生变”:CME FedWatch 工具显示,市场对美联储 12 月降息的概率从 60% 降至 45%,若美国 8 月核心 PCE 物价指数超 3%(7 月为 2.9%),可能暂停降息进程,导致美元走强、资本回流美国,对人民币资产形成压力。

面对 “机会与风险并存” 的市场,机构已给出清晰的布局方向:

短期(1-3 个月):流动性驱动,抓业绩确定性:中信证券建议关注锂电(宁德时代 Q2 全球市占率 37%,环比 + 2 个百分点,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增长 18%)、消费电子(鹏鼎控股 FPC 营收增长 25%,领益智造无线充电模组增长 30%),政策推动的设备更新、以旧换新计划将释放 1.2 万亿元需求。中长期(1-3 年):锚定国家战略,押注硬科技:高盛、摩根士丹利均看好 AI 产业化、半导体国产替代方向 —— 算力领域,中国移动 “九州” 算力光网覆盖 31 省、带宽 100Tbps,华为智算集群支持 10 万卡 GPU 互联,中国在算力基建领域已跻身全球前三;半导体领域,国产 28nm 芯片自给率将从 2023 年的 35% 提升至 2025 年的 50%,对应设备、材料市场空间超 5000 亿元。

IMF 最新报告上调 2025 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 4.6%,较全球预期(3.2%)高出 1.4 个百分点,肯定了 “政策托底 + 产业升级” 的成效;DeepSeek 等 AI 企业突破大模型训练效率(提升 40%)、推理成本(降低 35%),正在重塑全球科技竞争力;加上居民财富向权益市场的长期转移,中国资产正从 “短期估值修复” 转向 “长期盈利驱动”。

正如高盛中国首席策略师刘劲津所言:“2024 年中国股市 ROE 有望提升至 12%,较 2023 年提升 1.5 个百分点,这是全球主要市场中唯一实现 ROE 连续两年提升的市场 —— 中国资产的韧性,不是偶然的短期反弹,而是‘政策 - 盈利 - 资金’共振下的长期价值重估。”

当下的中国资产,或许正站在新一轮行情的起点 —— 但记住:真正的机会,永远藏在 “数据验证” 与 “风险敬畏” 之间。

来源:岸卡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