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都觉得,白米饭是餐桌上最普通的主食,天天都吃。但也有人担心,白米饭吃多了不健康,尤其是老年人,是不是容易得糖尿病或血脂高。
很多人都觉得,白米饭是餐桌上最普通的主食,天天都吃。但也有人担心,白米饭吃多了不健康,尤其是老年人,是不是容易得糖尿病或血脂高。
之前有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每天都吃两碗白米饭,半年后体检结果却出乎意料。
大家以为他会血糖高、脂肪肝什么的,结果啥事没有。
医生解释了,很多人对白米饭的看法也变了。
首先,白米饭本身没啥问题。
它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能快速提供能量,保证日常活动。
很多老人觉得吃米饭顶饱,比吃馒头、面条舒服,因为米饭容易消化,能很快变成血糖。
问题是,血糖升太快对身体不好,所以有人觉得米饭是糖尿病的“帮凶”。
但医生说,重点是吃多少、怎么吃,别一棍子把米饭打死。
其实,亚洲人一直都把米饭当主食,但糖尿病高发的真正原因是饮食不均衡、不爱运动,不是米饭。
那老人半年体检,血糖没超标,血脂、肝脏也正常。
医生还说,他没出问题,是因为几个生活习惯。
一是控制量。
每天两碗米饭,看着多,其实总热量没超。
70多岁的老人,正常活动量下,一天吃200到250克主食就差不多,他这两碗饭正好在这个范围,没多吃。
很多人出问题,不是因为米饭,而是除了米饭还吃很多油腻、高糖的食物。
二是搭配着吃。
医生发现,老人吃饭时不仅有米饭,还经常配蔬菜、少量粗粮,有时候还加点豆类或红薯。
这样米饭的升糖速度就慢了,血糖不会波动太大。
研究表明,光吃白米饭,血糖指数在70以上,算比较高的;但和富含纤维的蔬菜一起吃,血糖反应能降20%左右。
再加上老人经常散步,饭后走走,血糖就被肌肉消耗掉了,不会一直留在血液里。
所以,米饭本身没问题,是缺乏搭配和运动的生活方式出了问题。
不过,不能因为这样就随便吃。
医生也提醒,白米饭也有风险。
比如,老吃精白米,不吃粗粮,容易缺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不够,肠道蠕动慢,容易便秘、得肠道疾病。
而且,白米饭消化太快,容易吃多。
很多人不知不觉就多吃一碗,血糖、脂肪负担就重了。
调查显示,饮食中过多依赖精白米饭的人,得糖尿病的风险比吃粗粮的人高30%左右。
所以,那老人半年检查没问题,不代表大家都能放心大口吃米饭。
还有,不同人对米饭的承受能力不一样。
年轻人代谢快,吃多点没事;
但老年人胰岛功能下降,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血糖偏高,就要更小心。
医生的建议是,如果没有糖尿病,每天米饭控制在两碗以内没啥问题,但最好有一顿饭用杂粮或豆类代替一部分米饭。
比如用玉米、燕麦、红豆、黑米和白米一起煮,既能增加膳食纤维,也能延缓血糖升高。
很多人觉得粗粮不好吃,不爱吃,长期饮食单一,身体缺营养,反而增加生病风险。
有个细节很多人没注意,就是吃饭速度。
研究表明,吃太快的人,血糖升得更快,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也更高。
日本一项针对6万多人的调查发现,快食人群得糖尿病的风险比慢食人群高近两倍。
那位老人吃饭有个习惯,就是慢慢嚼,每顿至少吃二十分钟。
这样大脑有足够时间接收饱腹信号,不容易吃多,血糖上升也比较平稳。
这看似简单,其实对保护身体很重要。
从医生的角度看,白米饭还是可以作为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量充足,容易消化吸收,对老年人保持体力有好处。
但前提是控制量、注意搭配、坚持运动。
如果光减少米饭,不注意其他高热量食物,比如甜点、油炸食品,效果不好。
总之,饮食要看整体,别只盯着一种食物。
米饭既不是毒药,也不是神药。
我觉得,很多人把健康问题想得太简单,总想找个食物背锅。
有人怪米饭,有人怪面条,其实关键是生活方式。
一个人天天大鱼大肉、零食不断,把米饭戒了,就能变健康吗?肯定不行。
反过来,如果饮食均衡,控制总量,坚持运动,就算每天吃米饭,也能把血糖血脂控制好。
那位老人的体检结果就是最好的例子。
让人意外的不是米饭没害他,而是大家终于明白,问题根本不在米饭。
所以,对老年人来说,最靠谱的方法就是别太纠结。
两碗米饭可以吃,但要记得加点蔬菜和粗粮,少吃油腻的菜,多出去走走。
这样比单纯戒米饭要健康得多。
毕竟,主食是中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不吃也不现实。
医生常说,健康不是靠极端,而是靠长期的均衡积累。
总之,白米饭不是导致疾病的罪魁祸首,关键在于吃多少、怎么吃、怎么动。
半年的体检结果再次说明,科学饮食很重要。
对大多数人来说,每天适量吃米饭不会直接导致问题,真正需要调整的是总能量和营养搭配。
米饭可以是健康饮食的一部分,但不能是唯一的主角。
[1]米饭花样吃法美味又健康[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2018.
来源:老王健康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