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方嗅到不寻常信号!朝鲜领导人和普京要亲临九三阅兵现场,特朗普听到消息会不会坐不住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30 10:12 2

摘要: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规格之高、嘉宾之多,早在筹备阶段就吊足了全球媒体的胃口。这次活动不只是中国纪念自己民族的苦难和胜利,更是一次全球历史叙事的再书写。名单里头,朝鲜领导人赫然排在仅次于普京的位置,这份排序本身就已经让不少人读出些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规格之高、嘉宾之多,早在筹备阶段就吊足了全球媒体的胃口。这次活动不只是中国纪念自己民族的苦难和胜利,更是一次全球历史叙事的再书写。名单里头,朝鲜领导人赫然排在仅次于普京的位置,这份排序本身就已经让不少人读出些门道。朝鲜领导人6年未访中国,这次却以国家元首身份高调现身,这份“山水相连、传统友好”的定位,直接把中朝关系的温度拉升到新高。而普京的到来,则是俄中关系稳如磐石的最佳注脚。再把这两位放在一起,整个东北亚、乃至更大范围的地缘政治链条,都在这场阅兵中找到一根新的“枢纽”。

韩国方面的反应最直接,国会议长禹元植在北京,原本还想着代表韩方在多边外交场上刷个存在感。可没想到名单一公布,朝鲜领导人成了全场的“最大变量”。韩国媒体的敏感度极高,第一时间就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个外交场合的排列顺序,而是东北亚力量格局的真实写照。朝鲜领导人此行不只是与中俄同台,更是他本人外交“多边首秀”,外交突破感溢于言表。韩方原本希望在北京与朝鲜代表有些接触,如今看来,朝鲜的高调亮相,反倒把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对比之下,李在明政府缓和半岛紧张的“梦想”,这下又多了几道障碍。

日本这边,更是心情复杂。日方外交部早就通过各种渠道,劝说欧亚国家不要参加中国的纪念大典。嘴上说是“过度聚焦历史、反日色彩浓重”,其实心里怕的是自己成了历史叙事的“反面教材”。这种心理不难理解:德国几十年用行动向受害国道歉,赢得了尊重;日本至今还在“历史门口打转”,总想淡化过去、逃避责任。中国这次用高规格纪念向世界强调历史记忆,顺带也给了日本一记警钟。朝鲜领导人和普京的到来,更让整个仪式的国际色彩和警示意义上了一个台阶。

再说回朝鲜领导人。朝鲜领导人极少在多边外交场合公开亮相,这次却一反常态,主动站上全球舞台。很多韩国媒体解读为“朝鲜对外形象自信的提升”,但我更愿意看到,这是朝鲜打破孤立、谋求外交突破的现实需求。西方长期封锁、孤立朝鲜,平壤本身也谨慎对待每一次出访。可北京这次阅兵,为朝鲜领导人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窗口。20多国元首、国际组织高官齐聚一堂,朝鲜领导人不但能和普京交流,还能和更多国家的高层政要“刷脸”,这种级别的外交机会,放在整个朝鲜历史上都少有。朝鲜对外政策会不会因为这次“全球首秀”而转向?会不会借机与西方、甚至美国展开新的互动?这些都值得观察。

普京的到来,更是让这场典礼的分量陡增。俄乌冲突以来,俄罗斯在全球的战略重心明显东移,“向东看”的姿态越发明显。俄朝关系这两年持续升温,朝军还主动出兵库尔斯克州,用实际行动落实两国同盟条约。普京和朝鲜领导人在北京会不会“单独会谈”?会不会推动俄朝军事、经济合作再升级?这种多边外交场合,往往比官式的国事访问更容易产生“意外惊喜”。对中方而言,这样的“东亚同框”,无疑是对美国及其盟友的一种现实回应。

说到美国,特朗普的名字总会忍不住蹦出来。美国官方目前并没有派出高级别代表团参会,从目前公开信息看,连沟通都极为有限。特朗普政府忙着打关税战,忙着在全球对华技术封锁,忙着在台海、南海制造紧张气氛,却偏偏在这样一个具有全球历史意义的舞台上“缺席”。有媒体调侃,特朗普之前在和韩国李在明会面时还开玩笑说“想访问中国”。也有中国学者建议,特朗普如果真有胆量,不妨来现场看看,“见证历史”。可现实是,特朗普再怎么自诩“世界主角”,这会儿或许也只敢在白宫里远观中国阅兵的直播。

其实,特朗普如果真的“心痒痒”,倒也不是没有道理。普京和朝鲜领导人都能在北京“露脸”,自己若是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外交之旅,至少能在美中关系、半岛局势上刷一波存在感。可惜关税战打得正酣,美方内部政治撕裂严重,特朗普的“冲动”多半也只能憋在心里。美国这一届政府对中国的态度,已经从“拉拢合作”彻底转向“遏制对抗”。在这样的氛围下,哪怕特朗普本人再想“出风头”,也很难突破体制的束缚。

朝鲜领导人被排在普京后面,俄罗斯和朝鲜的存在感被有意放大。西方过去几年一直炒作“中朝疏远论”、渲染俄朝联盟“威胁论”,这下被中国用实际行动直接“打脸”。中俄朝三方在安全、政治、经济上的同台亮相,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东北亚的现实变化。

对比之下,日本、韩国、美国的被动无措,就更加明显。日本嘴上喊着“历史过度聚焦”,可自己从未真正正视历史;韩国想在多边外交场合刷存在,却被朝鲜的高调亮相抢尽风头;美国不想给中国“加戏”,却只能当个尴尬的看客。谁主导历史,谁把握未来,这场大戏其实早有分晓。

朝鲜领导人这次来北京,除了外交突破、提升国家形象,还为朝鲜未来的外交政策转型预留了空间。朝鲜不可能永远闭锁国门,俄朝合作、参与国际多边事务,正是朝鲜打破孤立的主动选择。普京的到来,则强化了中俄战略协作的现实基础。三方同框,不只是仪式感的堆叠,更是全球安全格局的再洗牌。

朝鲜领导人现身北京,普京如约而至,特朗普远观直播,日韩焦虑不安。历史与现实、仪式与外交、国家利益与民族情感,在这场大阅兵中交汇碰撞。世界格局的风向标,往往不是谁喊得最响,而是谁能把握住“关键时刻”的主动权。未来几天,全球的目光都会聚焦北京,关注朝鲜领导人和普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特朗普要是真“心痒痒”,咱们也欢迎他来北京看看,但他敢不敢迈出这一步,恐怕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

来源:世观新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