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说,这还真是个关键问题。水稻在抽穗前后对环境特别敏感,尤其是温度。最适合的温度是25℃~30℃,一旦连续几天超过35℃,尤其是在中午高温时段,水稻就会“吃不消”。
这几天天气真是热得让人喘不过气,不少种田的老乡开始担心了:正值水稻抽穗扬花,连续高温会不会造成影响?该怎么做才能保住产量?
别说,这还真是个关键问题。水稻在抽穗前后对环境特别敏感,尤其是温度。最适合的温度是25℃~30℃,一旦连续几天超过35℃,尤其是在中午高温时段,水稻就会“吃不消”。
高温会影响花粉活性,导致授粉不良,空壳率增加,直接影响结实率和最终产量。有些品种耐热性差,甚至会出现白穗、穗头干枯等现象。可以说,这个时候遇到高温,对水稻来说是名副其实的“烤”验。
那是不是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水稻受影响?当然不是!有经验的老农都知道,关键时刻采取一些措施,完全可以减轻损失。
首先,水的管理是关键。高温期间一定要保持田间有水,最好能维持在5~10厘米的水层。水能起到降温的作用,同时保证水稻蒸腾所需,减轻热害。有条件的话,最好采用流动水灌溉,降温效果更明显。
其次,可以合理追肥。在高温来临前,适量增施钾肥,能增强水稻的抗逆性。但要注意,不要过量施氮肥,以免植株徒长,反而更不耐热。
另外,喷施叶面肥也是一种应急办法。用磷酸二氢钾兑水喷施,既能补充营养,又能调节植株代谢,提高抗高温能力。最好在晴天早晚进行,避免中午高温时段作业。
这些年气候多变,极端天气越来越常见。建议老乡们以后选种时,可以考虑一些耐热性较强的品种,同时适当调整播种期,让水稻抽穗期避开当地高温季节。
别看这些方法简单,关键时刻还真能起大作用。毕竟种地就是看天吃饭,但我们也能主动应对,把损失降到最低。
你说是不是也有过水稻因高温减产的遭遇?你是怎么应对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
下期我们将聊聊《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常见误区,你中了几个?》,专门总结那些看似正确、实则可能毁掉收成的错误做法,欢迎继续关注!
来源:走近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