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良丨岁月刻痕:凉山彝族的人文长卷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30 12:58 1

摘要:1983年起,镜头默默记录着凉山四十余年的变迁,这些摄影记录,凝聚着凉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也见证着我与这片土地、与彝族同胞之间,那份永不褪色的深情。不仅是影像的留存,更是一部承载着凉山发展变迁的鲜活史书,为后人留下了无比宝贵的资料。它见证着凉山彝族从贫困走向

1983年起,镜头默默记录着凉山四十余年的变迁,这些摄影记录,凝聚着凉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也见证着我与这片土地、与彝族同胞之间,那份永不褪色的深情。不仅是影像的留存,更是一部承载着凉山发展变迁的鲜活史书,为后人留下了无比宝贵的资料。它见证着凉山彝族从贫困走向脱贫的艰辛与荣耀,每一幅画面都是时光镌刻的印记。

“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在凉山腹地,时光以独特的韵律流淌,勾勒出彝族人民跌宕起伏的生命图景。发白如雪,那是岁月沧桑撒下的鲜花,凝结着老者对族群文化的毕生守护;弯躯如弓,那是时间老人积蓄的能量,见证着彝人在崇山峻岭间耕耘的坚韧;手如槁木,是神农赐予不断收获的硕果,每道纹路里都藏着播种与收割的智慧;睛若黄珠,是上苍赐予五彩缤纷的颜色,映照着火把节的赤焰、百褶裙的靛蓝与银饰的冷冽。

岁月刻痕,或深或浅,有的虽难以捉摸,却在记忆深处烙下永恒印记。那些彝家火塘边的毕摩经文、月琴拨动的古老歌谣、山间蜿蜒的马帮足迹,恰似脸庞上的缕缕皱纹,镌刻着风雨洗礼的厚重。翻阅这些影像作品,仿若立于浩瀚海边,凝望被激浪日夜拍打的礁石——黝黑里沉淀着历史的凝重,斑驳中闪烁着时代的馈赠。每一幅画面都如刀刻斧凿,将彝人迁徙的悲壮、节庆的欢腾、劳作的艰辛一一定格,让喜怒哀乐穿越时空,成为承载民族记忆的鲜活史诗,诉说着这片土地上永不褪色的人文传奇,也让岁月的刻痕永远鲜活。

凝视

凝神思索

母亲

凉山人

岁月的刻痕

往事

回忆

老者

有喜事

阿妈

爱美之心

惬意

阿普

农妇

出工

岁月

慈目

等待

想起

开心

风采

岁月刻痕

诵经

回首

牧羊人

心声

艺人

往事

凝思

端详

悠闲

智者

当镜头逼近凉山深处那些饱经风霜的面孔,黑白影像以最朴素的质感,刻下了一道道时光的深痕。郭建良拍摄的这组四川大凉山彝族人像特写,如一面深邃的镜子,不仅映照出生命的质朴和粗砺,也倒映出文明的波光与暗影。这组片子不仅仅是凝固的瞬间,更是一曲无声的生命史诗,在时代光影的褶皱里,流淌着属于一个民族厚重且鲜活的人间故事。

《岁月刻痕》的黑白影调如一把锋利的刻刀,削去了尘世间浓烈的色彩和现实冗余与浮噪,只留下黑白灰纯粹的光影本质。在那些高反差勾勒的面容上,每一道沟壑都是时光岁月的刻痕,每一处斑驳犹如大地的纹理,尤其是老人脸上纵横的皱纹,宛若山川的走向,清晰而深沉。一张张面孔呈现出岁月的沧桑与生命之坚韧,画面在黑白影调那充满魅力的背景里,一双双深邃的眼眸在望向无垠群山之外的同时,又一次回首这一生在大凉山漫长跋涉后的艰辛与等待,欣慰和期盼展现在脸上、交织在照片的方寸之间。画面中的黑白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表达出强有力的视觉语言。一幅幅黑白特写剥去了浮华,直指生命的本真——一种无需言说却足以震撼人心的存在力量。再看那些沉默慈祥宛若雕塑的面孔,就如凉山彝族厚重历史的活化石,立于天地之间,令人心生敬畏。他们额头上的印记、耳垂的银饰、发辫及发间的头帕,无一不是祖先迁徙足迹的历史铭刻与部族记忆的具象载体。其目光深处,沉淀着近乎神性的沉稳和冷静,脸上自带一种历经风霜淬炼出的与天地默契融通的祥和与淡定。

然而,现代性如无法阻挡的山风,正悄然吹拂着这片古老的土地。观《岁月刻痕》时,你会发现,在这组系列片子中,年轻一代眼神深处悄然混杂着对山外世界的憧憬与向往,身穿传统服饰的内层,偶尔会露出现代衣物的衣摆或袖口,影像传达出彝族传统习俗恐有一天被稀释的迷惘与彷徨。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民族血脉中的一次次艰难融合与碰撞,所带来的阵痛与张力则凸显在这组黑白人像的眼神和服饰里,此时此刻,传统与现代元素微妙交织的服饰细节中也悄然在画面里弥漫开来。郭建良以特写镜头,将一张张饱含岁月重量的面孔推进观者眼前,并通过影像引领观者面对生命的本真状态,也直面画面背后复杂的社会变革与时代潮流。《岁月刻痕》不愧为大凉山彝人的面孔史诗,当我们凝视他们,也是我们穿越影像去读懂和理解生命本真与复杂性的一次精神跋涉。我想,《岁月刻痕》这组片子需要观者投入时间和精力,在影像细节中发现意义,在静止画面里感受深度和温度。

回望横亘在横断山脉脊骨之上的大凉山,它以其巍峨险峻、层峦叠嶂的地理奇观,宛如苍茫大地上刻下的一卷巨型折痕。亿万年间,这片土地曾经历了地壳的剧烈抬升,从而构造出高山深谷、南北相连的独特褶皱山系。在这天地交汇的壮阔背景下,彝族先民顺应自然节奏,从云南昭通出发,跨越金沙江的激流,北迁至这片神秘而古老的山地。在那漫长而艰辛的旅途中,先民们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吟唱着《勒俄特依》——这部在群山低吟中久久回荡的创世神话史诗。它承载着彝族人民的天地观以及祖先的传奇,并且成为滋养凉山民族精神的源泉,塑造出他们对勇气、坚韧与生命的深刻信念。纵观《岁月刻痕》,影像中彝人面孔上的每一道皱纹都是刻写大地的史诗。影像不仅是时光的容器,也是灵魂的显影,更是文明在时代洪流中艰难呼吸的鲜活见证。当现代性时代浪潮终将会冲淡这些面孔上古老的纹路与清澈的眼神,而组照影像中这一张张面孔承载的不仅仅是他们个人或民族的经历,更是一部关于生命如何在艰难中保持坚韧、在时代变迁中守护民族尊严的中国故事。

再看《岁月刻痕》这组片子,愈发感觉其系列影像弥足珍贵。我想,这组片子的历史与社会价值以及现实意义就在于——它们不仅是书写一个民族过往的视觉碑文,更是彝族儿女回望自身存在时、高高矗立的一面映照生命韧性、时间重量与人性光辉的永恒之镜。

来源:智慧人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