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引脚号名称方向功能说明1CD (Carrier Detect)输入载波检测( modem 接收到信号)2RXD (Receive Data)输入接收数据(设备←外部)3TXD (Transmit Data)输出发送数据(设备→外部)4DTR (Data Ter
示例:主尺露出刻度5mm,且半刻度线未露出 → 5.000mm。主尺露出刻度5mm,且半刻度线露出 → 5.500mm。主尺读数 + 微分筒读数。
完整示例:主尺:5.500mm(含半刻度)微分筒:0.280mm最终读数 = 5.500 + 0.280 = 5.780mm。
并联电容的总容量等于各电容之和:
C总=C1+C2+C3+⋯+CnC总=C1+C2+C3+⋯+Cn
两个电容并联:C1=10μFC1=10μF,C2=20μFC2=20μF
C总=10μF+20μF=30μFC总=10μF+20μF=30μF耐压值:如果 C1C1 耐压 25V,C2C2 耐压 50V,则并联后耐压仍为 25V(取最小值)。
串联电容的总容量计算公式(类似于电阻并联):
1C总=1C1+1C2+1C3+⋯+1CnC总1=C11+C21+C31+⋯+Cn1
如果只有两个电容串联,可以简化为:
C总=C1×C2C1+C2C总=C1+C2C1×C2
两个电容串联:C1=10μFC1=10μF,C2=10μFC2=10μF
C总=10×1010+10=5μFC总=10+1010×10=5μF耐压值:如果 C1C1 和 C2C2 耐压均为 50V,则总耐压 ≈ 100V(但实际电压分配取决于容量)。
三相电动机电流计算公式:
I=P3×U×cosφ×ηI=3×U×cosφ×ηP
其中:
II:额定电流(A)PP:额定功率(kW,需转换为W:×1000)UU:线电压(V,通常380V)cosφcosφ:功率因数(通常0.75~0.85)ηη:效率(通常0.8~0.9)取常见值:
U=380VU=380Vcosφ=0.85cosφ=0.85η=0.88η=0.88计算1kW电机电流:
I=10001.732×380×0.85×0.88≈2AI=1.732×380×0.85×0.881000≈2A
由此可得经验公式:
电流(A)≈2×功率(kW)电流(A)≈2×功率(kW)
例如:
(1)电压变化:
电压降低时,电流会增大660V系统时,该比例会变为约1.15倍(2)功率因数变化:
功率因数越低,电流越大空载时cosφ可能低至0.2,电流增大(3)效率变化:
"千瓦电机两个流,三八零伏最常见;
功率因数效率算,估算就用这经验。"
这个2倍关系是工程实践中总结出的简便估算方法,实际应用中建议以电机铭牌数据为准,特别是在非标准电压或特殊工况下。
公式可改写为:
P=电线截面积×6×220P=电线截面积×6×220
到底哪个好呢,评论区留言。
来源:热闹山丘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