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时的人会写“电子情书”(没错,是古代版的)、送“定制首饰”,甚至连皇宫都要办“七夕派对”,宋徽宗就曾给李师师送过嵌着宝石的“同心结”——宋朝人的浪漫,比现在的“520红包”走心多了!
现在年轻人过七夕,要么领证结婚,要么送花转账,总说“仪式感不够”。但你知道吗?早在宋朝,七夕不仅是“情人节”,还是全民狂欢的“浪漫狂欢节”。
当时的人会写“电子情书”(没错,是古代版的)、送“定制首饰”,甚至连皇宫都要办“七夕派对”,宋徽宗就曾给李师师送过嵌着宝石的“同心结”——宋朝人的浪漫,比现在的“520红包”走心多了!
一、宋朝人的“七夕浪漫套餐”:写“相思信”,送“定情礼”,比现在还会玩
别以为古代人不懂浪漫,宋朝人的七夕“仪式感”,细节比现在还讲究。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七夕前半个月,东京街头就摆满了“乞巧市”,卖的都是情侣专属的“定情信物”:
- “相思尺”:木尺上刻着“愿得一心人”的诗句,就像现在刻字的情侣手链,寓意“量尽相思”;
- “同心缕”:用五色线编成绳,情侣各戴一条,相当于古代的“情侣手绳”,据说能“锁住缘分”;
- “巧果”:不是普通的果子,而是用模具刻成“鸳鸯”“同心结”的形状,烤好后撒上白糖,男生送给女生,意思是“愿与你永结同心”。
更绝的是“写相思信”。宋朝没有微信,情侣们会把情话写在“笺纸”上,还会用胭脂染成粉色,装在绣着梅花的信封里——这就是古代版的“粉色情书”,比现在的“微信消息”浪漫多了。
有个叫李清照的少女,年轻时过七夕,曾收到丈夫赵明诚送的“金钗”,钗上刻着“易安”二字(李清照号易安)。她后来在《金石录后序》里写:“七夕得金钗,钗上刻吾字,喜极而泣。”——这种“专属定制”的浪漫,比现在的“网红礼物”走心多了。
二、全民狂欢的“七夕派对”:从百姓到皇帝,都在过“浪漫节”
宋朝的七夕不是情侣专属,而是全民参与的“狂欢节”,连皇帝都忍不住“凑热闹”。
每年七夕,皇宫里会搭起“乞巧楼”,用彩绸装饰,还会摆上“七巧板”(没错,宋朝就有七巧板了)。据《武林旧事》记载,宋高宗赵构曾在七夕办“宫廷派对”,让宫女们比赛“穿针乞巧”——谁能在月光下把线穿过针孔,就能得到皇帝赏赐的“金箔”。
百姓家的“七夕派对”也不逊色。东京的年轻人会在院子里摆“香案”,放上水果、巧果,女生对着月亮“乞巧”,男生则趁机给喜欢的人递“相思信”。有个叫王二狗的货郎,在《宋稗类钞》里写过自己的经历:他暗恋隔壁的李姑娘,七夕时假装“送巧果”,把情书夹在果子里,没想到李姑娘回了他一首诗,最后两人真的成了亲——这就是古代版的“七夕表白成功案例”!
最有意思的是“七夕夜市”。宋朝七夕当晚,东京的夜市会营业到凌晨,街上到处是卖“走马灯”的商贩,灯上画着“牛郎织女”的故事。情侣们手牵手逛夜市,男生给女生买“糖人”,女生给男生扇扇子,比现在的“情侣约会”还甜蜜。
三、为啥是宋朝?七夕从“乞巧节”变成“情人节”的秘密
不是所有朝代都把七夕过成“情人节”,宋朝的浪漫,背后藏着实实在在的社会原因,这和现在年轻人重视“仪式感”的心态不谋而合。
首先是“百姓有钱有闲”。宋朝经济发达,据史料记载,北宋一个普通工匠的月薪,能买200斤大米,比唐朝多一倍。手里有钱了,大家就想“搞点浪漫”,七夕的“定情礼”“派对”,都是“有钱有闲”的产物——就像现在年轻人有钱了,才会花心思过情人节一样。
其次是“社会风气开放”。宋朝不像唐朝那样“男尊女卑”,女性可以出门逛街、参加社交活动。七夕时,女生能主动给男生送“巧果”,男生也能当众给女生递情书,这种“双向奔赴”的浪漫,在其他朝代很少见——这和现在“男女平等”的恋爱观,简直一模一样。
最后是“文人引领浪漫潮流”。宋朝文人喜欢写“七夕词”,比如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就是写七夕的情话。这些词在民间流传开,大家跟着模仿,慢慢把七夕过成了“情人节”——就像现在的“网红情话”引领浪漫潮流一样。
四、小人物的“七夕故事”:货郎王二狗的“浪漫逆袭”
宋朝的七夕浪漫,不只有文人墨客,还有普通人的暖心故事,比如货郎王二狗。
王二狗是东京街头的货郎,每天挑着担子卖针头线脑,暗恋隔壁的李姑娘很久了。七夕前,他攒了半个月的钱,买了一支“银簪”,还在簪上刻了“二狗”二字(虽然有点土,但很真诚)。
七夕当晚,他假装去李姑娘家卖巧果,把银簪藏在果子篮底下。李姑娘发现后,没直接收下,而是回了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明日午后,桥头见”。
第二天,王二狗在桥头等李姑娘,没想到她带来了自己绣的“荷包”,里面装着几颗她亲手做的巧果。两人就这么定了情,后来王二狗开了家小铺子,李姑娘当掌柜,日子过得很甜蜜——这就是宋朝普通人的七夕浪漫,没有华丽的礼物,却有最真诚的心意。
结尾:古今七夕,浪漫的核心从来不是“礼物”
从宋朝人的“相思尺”“同心缕”,到现在的“鲜花红包”“领证结婚”,变的是浪漫的形式,不变的是对“真情”的追求。
宋朝人没有微信,却会手写情书;没有网红礼物,却会定制“专属信物”;他们的浪漫,不是“花钱买仪式感”,而是“用心传心意”。就像王二狗的银簪、李清照的金钗,礼物不贵重,却藏着“只对你用心”的真诚。
现在我们总说“七夕没新意”,其实不是浪漫变少了,而是我们少了宋朝人的“用心”。就像秦观说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真正的浪漫,从来不是送多贵的礼物,而是“把你放在心上”的心意。
从古至今,七夕的浪漫从不是“礼物的价格”,而是“心意的重量”——宋朝人懂,现在的我们,更该懂。
最后想问大家:你过过最浪漫的七夕是怎样的?如果穿越到宋朝,你想收到“相思尺”还是“同心缕”?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浪漫故事”!
来源:神秘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