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胃病的因素:幽门螺杆菌仅排第3,排第1的,很多人天天做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30 11:09 1

摘要:别以为胃是个单纯的消化器官,它和大脑之间有着一条“高速公路”——脑肠轴。你大脑里焦虑、压抑、愤怒,胃立马响应,胃酸狂飙、蠕动紊乱,一场无声的“胃难平”就开始了。现代人最常说的“我太难了”,其实胃早就听见了。

胃病,不是老年人的专属,也不是“吃坏肚子”那么简单。

2025年5月的一项全国性消化疾病调查显示,我国18岁至45岁人群中,有超过47%的受访者表示“胃不太好”,而其中近一半人,从未就诊过。

更扎心的是,很多人天天在做的习惯,才是胃病的真正“幕后黑手”。

别急着把锅甩给幽门螺杆菌,它确实厉害,能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但它不是唯一的“元凶”,甚至不是最凶的。

真正排第一的,是你每天都在做却毫不在意的事:情绪内耗。

别以为胃是个单纯的消化器官,它和大脑之间有着一条“高速公路”——脑肠轴。你大脑里焦虑、压抑、愤怒,胃立马响应,胃酸狂飙、蠕动紊乱,一场无声的“胃难平”就开始了。现代人最常说的“我太难了”,其实胃早就听见了。

有研究发现,长期精神紧张的人,胃黏膜的修复能力会显著下降,胃壁一薄,酸一多,溃疡就来了。这种情绪对胃的伤害不是“当下即时”,而是“默默积累”。你以为只是心烦,其实胃已经在崩溃边缘。

再说个现实的:很多人一不开心就暴饮暴食,一顿火锅下肚,胃黏膜直接被热汤和辣油“洗礼”,再配合啤酒、烧烤、零食,胃像是在经历一场战场洗礼。胃痛?胀气?反酸?这些表现不是偶然,是胃在发出求救信号,但很多人却选择“再吃点压压惊”。

而第二个让胃“很受伤”的,是不规律的作息。

尤其是熬夜这件事,几乎已经成为城市青年的“标配”。凌晨一点还在刷手机、打游戏、看剧,结果是胃酸分泌节律被打乱,原本该休息的胃还在工作,胃黏膜没机会修复,自然一天天变脆弱。

早上不吃饭,中午吃外卖,晚上加班后再来一顿夜宵,这种饮食节奏,不是胃病的温床是什么?有人说“没办法,工作太忙”,但胃不会等你忙完再修补,它只会给你加倍的“利息”:烧心、恶心、胃胀、甚至慢性胃炎。

排第三的,才是广为人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它的确是个“硬角色”,全球约50%的人感染过它,中国的感染率甚至高达60%以上。但问题是,它并不是每个感染者都会发病,真正被它“打击”的人,往往是那些免疫力差、胃黏膜已经被其他因素搞得千疮百孔的人。

所以幽门螺杆菌更像是“趁虚而入”的敌人,而不是单独的“罪魁祸首”。真正让它有机可乘的,是你的生活方式、情绪状态、饮食习惯。而这些,往往才是胃病的“主谋”。

顺便说一句,很多人喜欢空腹喝咖啡,尤其是早上起来来一杯美式,提神醒脑。但空腹状态下,咖啡中的咖啡因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黏膜的负担,长期下来,胃炎、胃溃疡都可能悄然出现。尤其是胃已经不好的群体,空腹喝咖啡,简直是拿胃冒险。

再讲一个被忽视的因素:过度服用止痛药。

比如很多年轻女性因为痛经频繁服用布洛芬、双氯芬酸类药物,这些药被称为NSAIDs(非甾体抗炎药),它们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胃黏膜损伤。长期使用,会直接导致胃出血、胃溃疡,甚至穿孔。

有时候,胃病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吃”出来的。很多人最常吃的“夜宵标配”——烧烤、啤酒、炸鸡,都是高油、高盐、高碳水的组合,一边刺激胃酸分泌,一边破坏胃黏膜屏障。尤其是过热的食物,像烤红薯这种热腾腾的“健康代表”,如果咀嚼不充分、温度过高,也可能灼伤胃壁。

胃不是铁打的,它的承受能力远没有你想象的强。你以为自己“年轻能扛”,其实胃早就“苦不堪言”。很多人早期胃病的症状不是胃痛,而是饭后胀、消化慢、容易打嗝,时间久了,胃蠕动功能下降,营养吸收出问题,整个人都开始“垮”下来。

还有个误区是,很多人觉得喝粥能养胃。真相是,粥虽温和,但如果只喝粥不吃其他营养,反而会减弱消化能力,胃长期不“锻炼”,反而容易变得更脆弱。尤其是米粥,升糖指数高,糖尿病患者喝多了还容易血糖飙升。

从地域角度看,北方人偏向面食,南方人爱米饭,但真正决定胃健康的,并不是主食,而是吃饭的节奏和情绪。小时候吃饭时,家里人喜欢边吃边聊,饭桌是个交流的地方。但现在,很多人吃饭对着手机,几分钟狼吞虎咽,胃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

古人讲“饭不言,寝不语”,其实背后是讲究“专注”。进食时心情平稳、咀嚼充分、身体放松,胃才有机会好好工作。胃病的根源之一,其实是我们对“吃”和“消化”这件事的轻视。

再说一点冷知识:有些地区流传着“多喝热水养胃”的说法,但如果水温超过65℃,长期饮用反而会伤害食道黏膜,增加癌变风险。世界卫生组织也早已将“超过65℃的热饮”列为可能致癌因素。胃喜欢“温”,但不喜欢“烫”。

综上,胃病的根源,往往不是单一病菌或一次暴饮暴食,而是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情绪、作息、饮食、药物、认知误区。幽门螺杆菌只是一个“导火索”,真正的“火药桶”,是我们自己埋下的。

想要胃好,不是靠吃药、喝粥或者“养胃茶”,而是从源头上把节奏调回来。规律作息、情绪稳定、饮食清淡、咀嚼充分,比任何胃药都靠谱。如果你每天都在说“肚子又胀了”“最近吃什么都不舒服”,那就别光想着换药,先看看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没有问题。

胃病不是“突然就有”的,它一直在等你“觉醒”。别等胃痛到夜里睡不着,才开始后悔。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姜文汉,刘文忠,张剑,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4,34(04):14-19.

[2]李娜,赵宁,王振宇,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胃黏膜损伤的机制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5,29(02):312-316.

[3]董琳,黄蓉,高志强,等.情绪应激对胃肠道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3,37(10):799-804.

来源:药师健康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