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命运给她开了个玩笑:2023年底体检,查出晚期淋巴瘤,癌细胞都扩散到骨髓了。作为肿瘤博士,她比谁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但她没哭,反而开了个抖音号“丹丹的抗癌日记”,拍化疗反应、讲医保报销,肿成“面包超人”还笑着自黑。直到今年3月癌细胞脑转移,看不清东西、说话含
35岁肿瘤医生的最后一条视频: 比癌症更可怕的,是我们对体检的“集体健忘” 热点概况 8月15日,北大首钢医院肿瘤科医生黄丹丹走了,35岁。她的人生剧本像开了挂——河南农村考出来,全年级第一保送北大,博士毕业结婚生子,事业爱情双丰收。
可命运给她开了个玩笑:2023年底体检,查出晚期淋巴瘤,癌细胞都扩散到骨髓了。作为肿瘤博士,她比谁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但她没哭,反而开了个抖音号“丹丹的抗癌日记”,拍化疗反应、讲医保报销,肿成“面包超人”还笑着自黑。直到今年3月癌细胞脑转移,看不清东西、说话含糊,她最后一条视频虚弱地说:“记得体检,别等像我这样。” 态度/观点 说到这个,我就想问:为什么一个研究癌症的博士,反而成了最懂癌症却最无力的人?这就像一个顶级厨师最后被一碗馊饭毒死,荒不荒唐?**黄丹丹的悲剧,戳破了“体检无用论”最虚伪的遮羞布——你以为的“忙”,其实是死神给你倒计时的闹钟。** 你看,2024年《中国体检健康报告》显示,30-40岁人群体检率不足40%,而淋巴瘤早期治愈率超80%,晚期却不足10%。这不是数字游戏,是赤裸裸的生死选择题。 对了,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黄丹丹的视频里,她反复强调“癌症没那么吓人,但也别不当回事”,可评论区一堆人说“医生都救不了自己,还信体检?”这种“自我安慰式摆烂”,比癌细胞更可怕。**我们总把医生当“超人”,却忘了他们也会累,也会病,也会被“健康焦虑”绑架。** 就像2023年上海某三甲医院医生猝死事件,他的遗书里写着“救了别人,救不了自己”——这不是个例,是整个医疗体系的“慢性病”。 结尾 黄丹丹走了,但她的最后一条视频应该被刻进每个手机屏保。**别等身体给你“最后通牒”,才想起体检这回事。** 你觉得,35岁的她,如果早一年体检,结局会不一样吗?评论区聊聊,你上次体检是什么时候?
来源:江亭晚色静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