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的杨贵妃荒唐悖人伦,公然为48岁的安禄山“洗三”,真会玩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9 10:19 2

摘要:人和人到底能不能靠“装”混成大事?有些人一路老实本分,磕磕绊绊过一生;可也有那么几位,仿佛天生自带“变脸”神技——见谁都知道怎么说话、怎么让自己不吃亏,最要紧的是,越吹牛人家越高兴。你信吗?有个胡人靠着厚脸皮和一副憨样,拐得皇帝和贵妃神魂颠倒,还差点祸乱了大唐

安禄山:一张笑迷天子的嘴,和一出荒唐大戏

人和人到底能不能靠“装”混成大事?有些人一路老实本分,磕磕绊绊过一生;可也有那么几位,仿佛天生自带“变脸”神技——见谁都知道怎么说话、怎么让自己不吃亏,最要紧的是,越吹牛人家越高兴。你信吗?有个胡人靠着厚脸皮和一副憨样,拐得皇帝和贵妃神魂颠倒,还差点祸乱了大唐。说的就是安禄山。

他出身不怎么光鲜。如果这年头有人觉得“童年阴影”能影响人一辈子,那你看安禄山就能懂,他是真的从小就不顺心。父亲早逝,母子俩随波逐流在人群里讨口饭吃——突厥人那地方天高皇帝远,人生地不熟。他妈重嫁给了个叫安延偃的男人,这位老安对小安禄山心眼儿能多一分都不给。说句老实话,小安那会上哪儿找“爹味”管教?日子乱哄哄的,大人不待见,乡亲也混不熟,他唯有靠自己。

也可能正因为这样,安禄山的“社会嗅觉”被磨得极灵光。在哪都会看脸色,三句话就能猜出你是好人还是坏人,哪怕你心里想什么他也八九不离十——这种人啊,天生不是当“规矩人”的命。偏偏上天还给了他一副好舌头,六国的语言,他都能叨咕两句。放在如今,那就是多语种金牌推销员。

不过说归说,小时候安禄山真不招人待见。嬉皮笑脸,鬼主意一大堆,在突厥那里也混不成什么正经人。后来稍微大一点,他就干上了“牙郎”,说白了就是帮人拉皮条、倒买倒卖的——跑腿中介。哪有油水钻哪去,嘴里不沾亏,脸皮比锅盖还厚。这份本事,真不知道是人教的,还是饿出来的。

那年头的唐朝,边境不是个好混的地方,各路“人才”都聚在那里混资格。安禄山本来也没想搞什么大事,就是因为村里没人拦得住他,他哪都敢去。混着混着,有一天他想着偷几只牧民的羊打打牙祭——这事儿按理说不大,可偏巧撞上了幽州头把交椅张守珪。

张守珪那会儿正意气风发,是当地的节度使,说话都带风。见安禄山抓了羊正蹲在地上剥皮,也没多问,直接下令来个“乱棍打死”。——你说这世道,有几个小贼会被当场处斩?但偏巧安禄山不是一般人,他就敢在棍棒落身前高声嚷嚷。

“哎,你杀我干啥?你不是最想除掉契丹和奚吗?杀了我谁替你效力?”你看这嘴,不说别的,单单这份“临死还给人画饼”的劲儿,真不是一般人玩得来。

张守珪一听愣了,这话说得大是大了点,可也别有味道,一个胡人临刑前还惦记着“立功”,不是普通货色。再看安禄山磕头如捣蒜、嘴甜得能抹蜜,也就心软,留了条命,让他顶着罪干点苦差事。

后来的事,你要细究,其实说复杂不复杂——安禄山不止一次靠嘴巴救命。戴罪立功是吧?他还真跑前跑后把事做得漂亮,嘴甜手稳,逢人就低头哈腰。慢慢地,张守珪发现,这小子要“拍马屁”的本事比办差还溜。别看他长着胡人脸,嘴里生得花,不管哪国官员都给他哄得乐呵呵。久而久之,张守珪干脆收了他做义子。

奇了,收了义子,安禄山却没像戏文里那样反噬自家恩人,反倒是替张守珪左右逢源,帮着打点人情、拉拢官员,把幽州那块地盘经营得风生水起。转眼几年,张守珪调走,安禄山见势头变了,马上转头抱上了另一棵大树——当朝的权阉李林甫。

李林甫是什么人?那就是口蜜腹剑的大佬,满心“只我得宠不许他人好”,恨不得身边人越蠢越好,眼里有本事的都叫“威胁”。可安禄山善于装“无害”,被李林甫一眼瞧中,心说“这样的小胡人,得放在我门下当个棋子。”

于是他就在李林甫一手操作下,蹿得飞快,芝麻开花节节高。表面上安禄山见李林甫点头哈腰,背地可一点不省心,李林甫有多毒,他就有多憋屈。也正是这份谨小慎微,让他一直能在大鱼吃小鱼的朝堂上苟且存活。

但安禄山的野心也不是谁能琢磨透的。他时常琢磨着,能不能再攀一层,干脆把皇帝叫“爹”算了。你别说,别人觉得这是疯话,他还真就慢慢把事办成了。

历史里最荒唐的一幕发生了。公元751年,安禄山体型壮得像头熊,年近半百,这时候忽然跪在长生殿前,一口一个“母亲”喊着比他还年轻的杨贵妃。宫里谁不是憋着笑?可这一出宫廷闹剧,偏偏让杨贵妃乐得咯咯直笑,还真脱了外裳亲自给他洗“洗三”——那可是新生儿的仪式。贵妃柳腰纤纤,安禄山块头粗大,画面之奇观,古今罕见。

更绝的是,唐玄宗看得喜气洋洋,还大赏百官宫女。杨贵妃再添把火,亲手戴上那顶特大号虎头帽,襁褓包成了巨婴。同朝为官的文武老臣,看得那个无奈,这一出大戏,你说荒唐,可谁敢不乐?

很多人说,安禄山的“宠爱”,就是这么一场荒诞的皇宫“表演”。但唐玄宗是真心当他“没威胁”的异族弄臣,觉得“自己人”、又好控制,正合心意。为防外人夺权,唐玄宗索性同意杨贵妃把安禄山收作“义子”。

谁知乐极生悲,李林甫一死,安禄山与杨国忠较劲,朝廷里的权谋大戏更加血雨腥风。杨国忠看他碍眼,百般打压。安禄山就利用皇帝对他的“特殊情分”,一边掉眼泪告状,一边表忠心。唐玄宗反而觉得,这小子复杂宫廷都敢受委屈,心地一定无私。

你看宫里的忠臣劝皇帝多了去了,“安禄山有野心”,谁听进去过?唐玄宗只是觉得有人争权罢了。一番操作猛如虎,该升的官照升,该放的权照放,满心都是老套路:“制衡好,天子安。”

可人心隔肚皮,有的人打小就不安分。公元755年,这年冬天,安禄山终于撕掉面具,明着抗旨不进京,接着一声炮响,安史之乱震动天下。唐玄宗仓皇奔逃,权贵相继灰飞烟灭,曾经的“宫廷丑角”反手就成大敌。

说到底,帝王宫闱里的亲近与疏远,有时候就是一场蒙眼的猜谜。我们老说“亲贤臣,远小人”,可谁是贤,谁是小呢?判断的时候,大抵还得靠一份朴素的警觉。这世上的笑脸和眼泪,有时候不过都是舞台上的道具,真假难分。只是没想到,大唐的命运,竟然让一个会拍马屁、装无害的胖胡人翻了天。

你说,倘若再多一个不信任他的老臣,或哪怕杨贵妃那天没那么大方,故事会不会改写?这些事,也只有历史自己憋在肚子里,从没告诉我们答案。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