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再发Nature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30 09:04 2

摘要:2025 年 8 月 27 日,成都理工大学李超教授、南京大学彭永波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成都理工大学王海洋研究员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题为:Two-billion-year transitional oxygenation of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2025 年 8 月 27 日,成都理工大学李超教授、南京大学彭永波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成都理工大学王海洋研究员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题为:Two-billion-year transitional oxygenation of the Earth’s surface(地球表面20亿年过渡性氧化)的研究论文【1】。

该研究揭示了地球表面 20 亿年过渡性氧化,这项研究为深刻理解地球生命起源与演化以及沉积矿产和油气形成提供了关键的环境背景。

在地球历史的晚期,地球表面的含氧量才持续达到现代水平,在此之前经历了逐步的富氧过程,但这一转变的具体细节仍不清楚。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了可广泛获取的碳酸盐结合态硫酸盐中的叁氧同位素(Δ′17O)来示踪地球大气氧含量的演化过程,借助该指标可连续记录大气氧特有的非质量依赖型氧同位素负异常信号的这一特点,首次以直接高分辨记录表明了 4.1 亿年前地球大气氧含量已达到现代水平,证实了地球大气由无氧向富氧转变的阶段性演化,揭示了其历时约20 亿年,并精细刻画了这一过程中大气与海洋氧化状态的复杂耦合特征。

这项研究为理解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异常碳同位素记录和复杂真核生命漫长而阶段性快速演化提供了关键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该研究表明,整个新元古代-古生代早期古海洋中可能存在一个超大型溶解有机碳库,其可能作为一个新的有机碳源为古老油气资源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为深层及超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新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2023 年 5 月 31 日,成都理工大学李超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期刊发表了题为:Uncovering the Ediacaran phosphorus cycle(揭示埃迪卡拉纪的磷循环)的研究论文【2】。

埃迪卡拉纪(Ediacaran Period)是地质年代中的一个关键时期,时间跨度为约6.35 亿至 5.39 亿年前,介于成冰纪之后、寒武纪之前,是元古宙末期的最后一个纪,以发现独特的“埃迪卡拉生物群”而闻名,代表了地球生命演化史上复杂多细胞生物的首次大规模出现。

该研究表明,在埃迪卡拉纪,海洋氧化可能受到诸如硫酸盐风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非仅由海洋内部的磷氧循环控制,反过来,这可能有助于解释大气氧含量的长期上升。

论文链接: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471-4

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077-6

来源:彬琪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