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好儿女 法官护民企”——近日,一面鲜红的锦旗被送到振安区法院民事审判庭,原告某涂料厂的两位负责人紧握法官的手连声道谢。锦旗的背后,不仅承载着企业的由衷感谢,更是振安区法院以多元调解破解企业难题、用司法温度护航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
锦旗上的“护民企”答卷
“党的好儿女 法官护民企”——近日,一面鲜红的锦旗被送到振安区法院民事审判庭,原告某涂料厂的两位负责人紧握法官的手连声道谢。锦旗的背后,不仅承载着企业的由衷感谢,更是振安区法院以多元调解破解企业难题、用司法温度护航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
去年的1月初,涂料厂楼房北侧的石板道路下,自来水管道突然破裂,由于涂料厂的几位负责人当时不在此处,多名邻居打电话报漏,供水公司表示因天寒地冻无法施工。3月中旬,供水公司用挖沟机挖开石板道路更换了自来水管道。不久后,涂料厂负责人发现护坡墙、护路墙及车库墙体因自来水管道破裂发生开裂倒塌、冻胀倾斜,由于供水公司埋没管道后没有及时复原石板道路,给厂房修复运送建筑材料造成了极大困难,因此涂料厂只好自行修复被挖损道路。近日,涂料厂因产生各项劳务费用、经济损失等问题将供水公司诉至振安区法院,要求给予赔偿款。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组织调解,被告坚称墙面的倒塌倾斜与己方无关,双方各执一词,矛盾焦点迅速锁定在损失原因:究竟是管道漏水冻胀导致,还是其他因素引发?为明确责任,法官建议原告申请鉴定,但同时告知在现有条件下,可能出现鉴定不能或费用过高的情况,原告坚持启动鉴定程序。
随后,法院先后委托两家专业鉴定机构对涉案护路护坡墙及车库倒塌、倾斜原因进行鉴定。原告支付了2000元现场勘察费,却等来两家机构“现有能力无法作出鉴定”的退回通知,这场纠纷一度陷入“鉴定无果、矛盾升级”的僵局。
承办法官高度重视,树牢“如我在诉”理念,“如果继续鉴定,企业可能要承担高额费用与漫长等待,不能让矛盾越拖越深!”对企业来说,时间就是效益,成本就是压力;对供水公司而言,也需平衡社会责任与合理权益。
为了打破僵局,法官决定加大调解力度,用“背靠背”沟通破解心结。一方面,向原告细算“成本账”:“两次鉴定已花2000元的现场勘察费,若继续鉴定,费用可能更高;即便出结果,执行赔偿也可能耗时半年以上,期间企业还要自行维护受损设施,影响正常经营。”另一方面,向被告讲明“责任账”:“管道破裂是事实,虽倒塌原因难认定,但未及时复原路面确实可能加剧损害,适当补偿既能化解矛盾,也能维护企业社会形象。”经过多轮调解协商,原告放下“必须鉴定”的执念,被告也认识到自身管理疏漏,双方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既明确了责任划分,也为企业节省了鉴定费用与时间成本。
正如锦旗所写——“法官护民企”,司法的温度不仅体现在“定分止争”的力度上,更藏在“想企业所想”的细节里。这面锦旗的故事,不仅是无数涉企纠纷化解的缩影,更是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今后,振安区法院将持续深度落实全省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1+2+3”专项行动、规范涉企执法司法专项行动工作要求,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以“如我在诉”的初心、“能调则调”的智慧,为企业发展筑牢法治屏障,让“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落到实处、暖在人心。
供稿丨王梦雨
编辑丨沈思彤
审核丨汪 洋
来源:创意的生活小秒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