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不光“上脸”还可能“上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30 08:30 2

摘要:肝硬化患者常常会关注自己“面子”上的变化:脸色晦暗(肝病面容)、眼睛和皮肤发黄(黄疸)、蜘蛛痣等。然而,有一种更危险、更隐匿的并发症,它攻击的不是面容,而是人的“司令部”——大脑。这就是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俗称“肝

肝硬化患者常常会关注自己“面子”上的变化:脸色晦暗(肝病面容)、眼睛和皮肤发黄(黄疸)、蜘蛛痣等。然而,有一种更危险、更隐匿的并发症,它攻击的不是面容,而是人的“司令部”——大脑。这就是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俗称“肝昏迷”。但它并非一开始就让人昏迷,早期信号往往被忽视,最终酿成严重后果。

简单来说,肝性脑病是由于严重的肝病(如肝硬化、肝衰竭)导致大脑功能紊乱的一种综合征

我们的肝脏就像一个高效的“化工厂”和“垃圾处理厂”。每天身体代谢会产生大量有毒物质,尤其是,都需要经过肝脏处理,变成无毒或低毒物质后排出体外。

当肝脏因为硬化而功能严重衰退时,这个“工厂”就瘫痪了。大量的毒素(特别是氨)无法被代谢清除,随着血液循环突破血脑屏障,直冲大脑。大脑神经细胞对这些毒素极其敏感,一旦“中毒”,就会导致各种神经精神症状,从性格改变到深度昏迷,程度不等。

肝性脑病是一个谱系性疾病,发展有轻有重,医学上通常分为0到4期。识别早期信号至关重要!

0期(轻微型肝性脑病):极易被忽视的阶段!信号: 患者看起来完全正常,但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力轻度下降、思维速度变慢。书写时字迹潦草、笔画重复或难以画出一个简单的五角星。警示: 此阶段不影响日常生活,但患者驾驶车辆、操作机械的风险会大大增加,容易发生事故。需要专业神经心理学测试才能发现。一期(前驱期):信号: 性格出现轻微改变,如平时开朗的人变得抑郁或焦虑,平时稳重的人变得兴奋易怒。出现睡眠障碍,昼夜颠倒(白天昏睡,晚上失眠)。言语不清,应答尚准确。二期(昏迷前期):信号:行为异常更加明显,如随地大小便、衣衫不整、哭笑无常。嗜睡状态加重,但能唤醒。回答问题时口齿不清、语无伦次。最典型的体征是 “扑翼样震颤” :让患者双臂平举、手腕伸直时,会出现一种像鸟翅膀一样不规则、无意识的抖动。三期(昏睡期):信号: 患者大部分时间处于昏睡状态,虽可被唤醒,但神志不清、精神错乱,躁动明显。扑翼样震颤可能消失。四期(昏迷期):信号:完全丧失神志,无法被唤醒。对疼痛刺激无反应或反应微弱。这是最危险的阶段,死亡率极高。上消化道出血:肠道内积血是蛋白质的极大来源,被细菌分解后产生大量的氨,是最常见、最危险的诱因。感染:如自发性腹膜炎、肺炎等,感染会加重身体应激反应和炎症,使肝功能进一步恶化。电解质紊乱:大量利尿、腹泻、呕吐导致低钾血症,从而加重氨的毒性。不当饮食:一次性摄入过多高蛋白食物。便秘: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导致氨的吸收增加。不当用药:使用安眠药、镇静药等,这些药物需要肝脏代谢,会加重肝脏负担并直接抑制中枢神经。病因治疗与戒酒:积极治疗肝病本身,绝对戒酒是首要任务。规避诱因:谨防感染、避免出血、保持大便通畅(可乳果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尿剂。饮食管理并非绝对禁蛋白,而是坚持“适量优质蛋白”原则。优先选择植物蛋白(如豆制品)和奶制品,减少红肉摄入。少食多餐,均衡营养。药物治疗:医生常会处方乳果糖,它是一种糖浆,通过酸化肠道、促进排便来减少氨的吸收。利福昔明等抗生素也能有效抑制产氨细菌。家庭观察与护理:家属要学会观察患者的细微变化,特别是睡眠、情绪和手抖情况。一旦出现早期迹象,应立即陪同就医。对患者要有耐心,理解其异常行为是疾病所致,并做好安全防护,防止跌倒、走失等意外。

来源:肝病医生李晶晶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