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6年10月31日是蒋介石的七十岁大寿。8月10日,蒋介石手谕“总统府”秘书长张群及中央委员会秘书长张厉生:“党政机关不得发起祝寿等有关之任何举动,并严禁募款。”10月15日,蒋介石主持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总理纪念周,再次强调“切勿有祝寿举动”。
《黄华回忆录》于《作家文摘》2857期开始连载
胡适为蒋介石祝寿惹祸
文 | 杨天石
“此种文人、政客,真是无耻”
1956年10月31日是蒋介石的七十岁大寿。8月10日,蒋介石手谕“总统府”秘书长张群及中央委员会秘书长张厉生:“党政机关不得发起祝寿等有关之任何举动,并严禁募款。”10月15日,蒋介石主持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总理纪念周,再次强调“切勿有祝寿举动”。
1939年,胡适在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期间
这一年的10月19日,胡适正在加州讲学,就接到《中央日报》社长胡健中的电报,要胡适根据蒋介石“婉辞祝寿,提示问题,虚怀纳言”的意思,赶写一篇短文。胡适因为时间紧迫,便写了最近听到的关于美国现任总统艾森豪威尔的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的核心意思是,劝告蒋介石,“不要多管细事,不可躬亲庶务”,要信任部属,放手令其负责任事,自己则做个“无智、无能、无为”的“守法、守宪”的领袖。此文发表于10月31日的《中央日报》,雷震、胡适自己的刊物《自由中国》半月刊的《祝寿专号》则于30日出刊,抢先一天发表。
文章发表前几天,胡适接受台北《新生报》记者访问,又就“建立台湾为三民主义模范省”问题发表意见。胡适答《新生报》记者的访问没有引起注意,他的谈艾森豪威尔的文章却惹祸了,《自由中国》的《祝寿专号》也惹祸了。
1942年胡适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巡游演讲场面
自1951年5月15日起,至1955年5月11日止,蒋介石曾通过“行政院长”俞国华,秘密资助胡适美金五千元,共九次。俗话说,吃了人家的饭嘴软。胡适为台湾当局和蒋介石捧场,固然首先在于政治观点和政治立场一致,但他并没有“嘴软”。
国民党的所谓“改造”完成后,胡适认为圈子更小,人数更少,不如把党毁弃,由蒋介石纯粹以“全国人民领袖”地位,领导“复国”运动。1956年12月,胡适向中央日报社社长胡健中谈起这一设想。胡适称:多年以来,他一贯主张国民党应走上自然分化的道路,任其党员分裂,形成数个政党。他认为这是中国实现政党政治最好的途径。胡适强调:在今天提出“毁党救国”的口号,绝不是反对政党政治,而是希望政党痛下决心,放弃门户之见,将政治的重心放在“复国”运动上面。
胡健中当即将此谈话发表在中文杂志《生活》上,并写信向蒋介石报告。蒋“殊出意料”,日记云:“此种文人、政客,真是无耻,共匪之不若矣,予我以政治上重大之教训也。
胡适直言“总统”“错误”
蒋介石在台湾,一方面要依靠美国的帮助,维持生存,同时又担心美国换马,另觅他人来代替自己。当时,蒋介石担心美国用以“换马”者除孙立人、吴国桢外,还有胡适。其实,胡适对蒋,虽有意见和不满,但还是拥戴和忠诚的。蒋对胡,也觉得还有利用的价值和必要。
1957年7月,蒋介石开始准备胡适回台北后的住宅。其后,考虑由胡适担任“中央研究院”的院长问题。11月4日,原“代理院长”朱家骅提出辞呈。蒋介石与李济商量后,决定任命胡适为“中央研究院”院长,旋即致电胡适,劝其早日回台就任。一直到1958年4月8日,胡适才抱病回台。
1958年4月10日,胡适陪同蒋介石视察“中央研究院”
胡适回台后的第二天,就得到蒋介石接见,大约谈了一小时。对胡适所谈关于研究学术与办理大学的意见,蒋介石认为“颇多可取”。事后,胡适对记者表示:“‘总统’气色很好,很健康,对我的病况很关心,使我很感谢。‘总统’对于学术研究和发展自然科学,很关切,也很感兴趣。所以今天所谈的都是关于学术问题。”
1958年4月10日上午九时,“中央研究院”在考古馆楼举行院长就职典礼。胡适发表演说,后请蒋介石致“训词”。蒋介石对这次致训是做了准备的。不过,蒋介石并没有完全按照原先准备的思路讲。
胡适翘着二郎腿与蒋介石合影,二人表情均显凝重
蒋称:“胡适院长除以思想学术来领导我们学术界外,最令人敬佩者,即为其个人之高尚品德。”又说:“要尽量发扬‘明礼义,知廉耻’之道德力量。”“伦理道德实为吾人重建国家,复兴民族,治标治本之基础,必须在此基础巩固,然后科学才能发挥其最好效能,民主才能真正成功,而独立自由之现代国家,亦才能确实建立起来。”
胡适不同意蒋介石“伦理为先”的观点,认为蒋对自己的夸奖夸得也不是地方,所以答辞一开始就表示:“刚才‘总统’对我个人的看法不免有点错误。至少‘总统’夸奖我的话是错误的。”然后,胡适提出自己得意的“要拿出证据来”的一贯主张,认为“以科学方法破除怀疑”,“以证据打倒迷信”,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
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 士会议合影,一排右四为胡适
4月11日,举行院士选举会议,选出吴健雄、杨振宁、李振道等新院士十四人。胡适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蒋介石来参加,称赞胡适“个人之高尚品德”,更是给足了他面子,但是,胡适却不识抬举,强烈反驳,话虽然婉转,但“有点错误”“有偏私”“有偏心”“分量不免过重了一点”等语,否定蒋介石“训词”的意思很清楚。多年来,蒋介石极少遭遇过这样的“抢白”,当日日记云:
今天实为我平生所遭遇的第二次最大的横逆之来。第一次乃是民国十五年冬—十六年初在武汉受鲍罗廷宴会中之侮辱,而今天在“中央研究院”听胡适就职典礼中答辩的侮辱,亦可说是求全之毁。我不知其人之狂妄荒谬至此,真是一个妄人。今后又增我一次交友易之经验,而我之轻交过誉,待人过厚,反为人所轻侮,应切戒之。惟余仍恐其心理病态已深,不久于人世为虑也。
来源:作家文摘一点号